以爱为帆,驶向省级示范
——安龙德卧镇中心幼儿园的教育航程
![]() |
孩子们参加篮球比赛。 |
![]() |
孩子们隔着透明膜画脸谱。 |
本报记者 潘国虎 特约通讯员 王云
2017年获贵州省体操进校园试点幼儿园;2019年评为黔西南州示范幼儿园;2021年获贵州省“国培计划”教师培养和培训项目基地学校……
从“三重一大”的党建引领到“爱+”园本课程体系,从民间游戏构建到红色故事传承,安龙县德卧镇中心幼儿园用20年如一日的坚守,诠释了“以德养正、自然发展、用爱创造无限可能”的深刻内涵。
这所始建于2001年的乡镇幼儿园,不仅成为黔西南州示范幼儿园,更在2023年作为全州第一所乡镇幼儿园冲刺省级示范园。
一所乡镇幼儿园的“红色基因”
走进德卧镇中心幼儿园,最引人注目的不是崭新的教学楼,而是墙上醒目的“全省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示范点”牌匾。在这个偏远乡镇,幼儿园的16名党员构成了一个坚强战斗堡垒,支部书记、园长一肩挑的付甫梅带领这支队伍,将党建工作与幼儿教育深度融合,创造了乡村教育的奇迹。
幼儿园虽小,却是立德树人的第一站。
在付甫梅看来,乡镇幼儿园不仅要解决有园上的问题,更要解决上好园的难题。2023年,由她主持的州级思政课课题《向幼儿讲好百年红色故事的实践研究》顺利结题,这项看似“高大上”的研究,在德卧镇中心幼儿园却化作了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游戏和活动。老师们将红色故事编成儿歌、绘成图画、演成情景剧,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学习方式对幼儿潜移默化强化爱党爱国主义教育,让红色文化的种子在幼儿心里生根、发芽。
“乡村幼儿园更要有文化自信,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乡村幼儿园的使命。”付甫梅坚定地说。
一场静待花开的教育实践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进德卧幼儿园的种植园,孩子们已经开始忙碌。他们小心翼翼地给蔬菜浇水,认真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这不是简单的劳动课,而是德卧幼儿园“爱+”园本课程体系中的重要一环——爱自然课程模块。
“爱润童心,静待花开”不仅是挂在墙上的理念,更是深入骨髓的教育哲学。在这一理念指引下,德卧幼儿园构建了爱党爱国爱家乡、爱人爱己爱集体、爱劳动爱探索爱自然为主线的“爱+”课程体系,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将抽象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孩子们可感知、可体验的具体活动。
在爱自己模块中,老师们通过生活技能大赛、健康饮食课程等,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爱他人模块则通过混龄游戏、节日活动等培养孩子们的共情能力;爱家乡模块带领孩子们走访村寨,听老人讲述德卧镇的历史变迁;爱祖国模块通过升旗仪式、红色故事会等形式,在孩子心中种下家国情怀的种子。
这种课程设计并非一蹴而就。付甫梅回忆道:“刚开始,有家长质疑我们为什么不教拼音算术,我们用了3年时间,通过家长开放日、亲子活动、家长学校等方式,让家长看到游戏中的学习价值。”如今,德卧幼儿园的家长不仅理解了游戏的重要性,更有不少主动参与到课程建设中,带来了丰富的本土资源。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教师培养方面,德卧幼儿园形成了独特的分层培养机制。从新手教师到成熟型教师,再到骨干教师,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成长路径。近年来,这所乡镇幼儿园共培养省级名师1人,州级骨干2人,市级骨干、名师3人;完成了省级课题1项、州级课题4项、市级课题2项,1项课题成果荣获贵州省优秀教学成果奖,全体教师基本人人都参与过课题研究工作。老师们不断成长,为孩子们的未来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从“一枝独秀”到“满园春色”
教育不是独善其身的事业,一花独放不是春。
德卧镇中心幼儿园的影响早已超越园墙。作为黔西南州第一所申报省级示范园的乡镇幼儿园,它的意义不仅在于自身的提升,更在于为全州乡村幼儿园树立了标杆。
幼儿园先后承办了市级“自主游戏观摩活动”2次,全省家长学校观摩活动2次,多次接待市内外同行到园参观学习,成为区域学前教育的交流中心。更可贵的是,德卧幼儿园主动承担帮扶责任,帮助大龙潭新市民幼儿园获得州级示范幼儿园称号,帮扶民办园鲁屯晨光幼儿园获得市级示范幼儿园称号。如今,付甫梅还经常带领团队定期到这些幼儿园指导,毫无保留地分享经验。
“乡村教育需要抱团发展,我们要做燎原的星火。”付甫梅说。这种辐射效应还体现在对社区的服务上。幼儿园充分利用周末和假期,将场地向社区儿童开放,组织亲子阅读、家庭教育讲座等活动。在脱贫攻坚期间,老师们还走村入户,为留守未成年人提供早期教育指导。付甫梅认为,“乡村幼儿园应该是社区的文化中心,我们要做的不只是教育孩子,更要影响家庭、改变社区。”
在申报省级示范园的过程中,德卧幼儿园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评估指标中的86条标准,每一条都需要用实实在在的工作来达成。付甫梅带领全体教职工对照标准找差距,一项一项改进提升。“有人说乡镇幼儿园申报省级示范是‘跳起来摘桃子’,但我们要证明,乡村教育同样可以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奋力前行。”这种不服输的精神,感染了园里的每一位老师。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德卧幼儿园用20年坚守证明,教育的温度,足以融化城乡差距的坚冰。当337个乡村孩子在这里获得与城市孩子同等质量的教育时,改变的不仅是他们的命运,更是一个地区的未来。
正如幼儿园墙上那行醒目的标语:“为爱前行,爱护成长”。德卧镇中心幼儿园用爱创造了无限可能,也为中国乡村学前教育点亮了一盏明灯。这盏灯,正照亮更多乡村幼儿园前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