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 2025年07月30日 星期三 头版 ->
第A04版:写作营
->
蓝靛深处的指纹
蓝靛深处的指纹
思南县三溪初级中学七(5)班 黎忆芯
蜡刀尖触到棉布的瞬间,我听见自己心跳的声音。阳光斜斜射进教室,在木纹案桌上织出明暗相间的格子,我的影子伏在素白的布面,像一只试图振翅的蝶。
这是非遗课的第二节。老师掀开靛蓝染缸时,氤氳的水汽里浮动着几块蓝、白布料,冰裂纹如同冬夜窗上的霜花。
熔蜡在瓷碗里泛着琥珀光。我学着老师的样子将蜡刀浸入,蜡液顺着刀尖凝成透明的珠,落在布上“滋滋”轻响,晕开细小的绒毛边。本想画片规整的枫叶,手腕一抖,却成了片歪歪扭扭的三叶草。前排的小雨憋着笑,我却忽然想起阿婆围裙上的旧补丁——她总说那是年轻时手抖落下的“意外之花”。原来有些美好,本就该带着人味的褶皱。
染色缸像一口深深的井。裹着蜡纹的布浸入时,白色边缘先被深蓝吞噬,如同暮色漫过天际。老师说要染三遍,每一遍都要等布晾干。等待时,我用指尖摩挲着布上的蜡痕,忽然懂得苗族祖先为何用波浪纹记录江河,用折线纹勾勒山路——每一道弯曲的蜡线里,都藏着走了千年的路。
煮蜡的水汽漫上来时,教室里飘着淡淡蜜香。我攥着布料一角,看沸水中蜂蜡渐渐剥落,露出底色的纹样:三叶草旁不知何时晕开半只蝴蝶,几何纹勾连成片,竟像片藏着溪流的森林。小雨凑过来说:“像把银河染进了布里。”我忽然明白,那些在蜡刀下颤抖的线条,原是我们这代人触碰传统的指纹。
指导老师:张厚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