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27日 星期日

以教育为桥

让青年成为文化传播的种子

2025年07月27日 星期日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字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

“酱彩贵州”轻工业研学活动中,泰国留学生品鉴不同年份的酒。

国际青年走进跨境电商基地,体验电商直播。

    本报记者 任伟 肖知潞

    “原来酒曲是‘踩’出来的!”在贵州安酒股份有限公司制曲车间,泰国留学生Pudkham捧着自己完成的“龟背型”曲块快乐合影。这生动一幕,正是“知行贵州”丝绸之路青年交流计划中的缩影。作为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全年期项目,该计划今年以来以多样形式架起国际友谊之桥,让各国青年在数智经济与传统文化的交融中收获成长,成为民心相通的积极使者。

    2025“知行贵州”丝绸之路青年交流计划已成功举办10个项目,邀请来自泰国、新加坡、老挝、马来西亚、印尼、越南、柬埔寨等东盟国家,以及日本、韩国、英国、俄罗斯、意大利等国家的280名国际青年参与。从贵阳的大数据中心到毕节的民族村寨,从安顺的屯堡古镇到遵义的红色圣地,青年们深入贵州各地,在实地走访中触摸发展脉搏,在深度体验中感知多元文化。数智体验让青年们解锁贵州“数字经济”密码。在贵州财经职业学院国家级数字商贸虚拟仿真实训基地,蒙古、柬埔寨师生通过VR技术沉浸式体验智慧物流分拣;在高校特色专业交流中,各国青年围绕“大数据”“电子商务”“科技创新”展开研讨,直观感受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成果,见证科技赋能发展的生动实践。

    传统文化则让国际青年沉醉其间。蜡染工坊里的靛蓝浸染、马尾绣课堂上的指尖灵动、书法教室里的笔墨书香,八段锦与五禽戏的养生智慧,让各国青年在亲手实践中领略中国传统文化与贵州民族特色的交融魅力。不同主题的研学活动更让文化感知走向深入。“酱彩贵州”轻工业研学中,35名泰国留学生用脚掌感受千年酿酒技艺,读懂“曲为酒之骨”的酿造哲学;“山地特色农旅文化”研学中,25名马来西亚师生在安顺职业技术学院研习茶叶加工、屯堡文化、蜡染工艺,在贵州农业职业学院实践现代农业装备、智慧养殖等技术,在九天里亲历喀斯特地貌下的农耕智慧与科技的创新融合;“极速黔境·FAST贵州”研修项目中,蒙古、柬埔寨36名师生将非遗贵银锻造技艺与财经知识收入行囊,见证传统与现代的碰撞火花……

    文化交流在细节中持续升温。中泰学生在茶香氤氲中畅谈青春梦想,黔剧专场演出让泰国青年迷上婉转唱腔,“村超”赛场上的呐喊助威更打破语言隔阂。正如马来西亚学生代表所言:“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这次研学让我们成为马中友谊的纽带。”

    活动中,国际青年不仅了解了贵州的发展成就,更在跨文化互动中收获真挚友谊。从专业知识到文化认知,从个人成长到国际视野,青年们带着满满的收获与对贵州的热爱返程。系列交流活动以教育为媒,让青年成为文化传播的种子,在世界舞台上讲述中国故事、贵州篇章,为丝绸之路续写青春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