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
——茅台十三载公益助学纪实
![]() |
贵州茅台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卓玛才让 (右一) 和林莉莉 (右三) 在台江家访,并向学生赠送学习用品和书籍。(受访者供图) |
![]() |
在茅台的帮助下,梅江学校食堂添置了30多套餐桌,让学生们可以坐着就餐。 本报记者 邱凌峰 摄 |
![]() |
梅江学校八年级的学生正在上课,茅台捐赠的窗帘为他们遮住了刺眼的阳光。 本报记者 邱凌峰 摄 |
![]() |
今年6月,贵州茅台公益基金会、贵州茅台温州区域经销商向台江民族中学捐赠550000元。 (受访者供图) |
![]() |
牟珊给学生们上课。本报记者 邱凌峰 摄 |
![]() |
阳光刺眼,梅江学校的学生拉上窗帘。本报记者 邱凌峰 摄 |
徐思雨 岳端
13年有多长?
一棵幼苗可以长成庇荫的树,将单薄的新绿酿成遮天蔽日的浓荫;
一粒种子可以深扎泥土,以盘错的根系织就绵延山野的森林。
2012年,贵州茅台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携手种下一颗名为“中国茅台·国之栋梁”的种子。13年后,这片公益森林已亭亭如盖——13亿元捐款托举25万余名学子跨越山海,叩开大学校门,覆盖31个省(区、市),成为希望工程实施以来,企业累计捐资最多、覆盖范围最大、受益对象最广、合作程度最深的标志性、示范性公益项目。
仿佛印证了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那句“教育的本质,是用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用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用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茅台学子在自立自强的同时,也在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传递温暖。相关调研数据显示,近88%的茅台学子曾经参与社会公益和志愿者服务活动,比大学生的平均参与率60%高出了27.9%。
从一棵树,到一片林,再到森林深处此起彼伏的摇动——生命唤醒生命的力量,正在“中国茅台・国之栋梁”的公益原野上,以郁郁葱葱的姿态,奔涌成势。
从一粒种 到万木荣
2012年,三颗种子在不同的土壤里埋下伏笔。
北京人民大会堂,1亿元资金汇入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时,贵州茅台为“中国茅台・国之栋梁”按下启动键。这粒刻着“教育兴国”的种子,当时还只是赤水河畔的新绿,无人知晓它会铺展怎样的浓荫。
杭州长河高级中学,陈立群校长的“宏志班”已走过十一载。这个招收困难家庭优秀学子的班级,让一批来自临安、萧山、淳安、桐庐、建德等地的学生命运就此改变。
黔东南朗等大坝上,台江民族中学高考成绩出炉:一本上线1人,二本28人,英语平均10余分。群山像道无形的墙,把这所学校困成一株缺水的幼苗,在教育的原野上艰难拔节。
彼时,没有人会想到,这三条平行线会在时光里交汇,在13年后织成一张温暖的网。
“陈校长,台江的孩子需要什么?”2020年,林莉莉拨通电话时,指尖还带着颤抖。
听筒那头,是她高中时的校长陈立群。陈校长温和的声音里,混着学校的上下课铃声。
作为“90后”茅台传承人,“大品牌大担当”的基因早融入她的成长轨迹。小时候跟着父辈参加茅台公益活动,听着“要让每个孩子都有书读”的嘱托,她总觉得公益不是施舍,而是“让种子有机会破土”的责任。陈立群“宏志班”里的故事更让她懂得:教育帮扶从来不是一时兴起,而是需要扎根土壤的坚守。
当得知恩师陈立群放弃民办学校百万年薪、零薪酬赴贵州台江民族中学任校长时,这位传承人内心的火种被瞬间点燃。
“作为茅台合作伙伴,参与公益事业是回馈社会的重要方式。”她联合11家温州经销商,将零星善举变为长期计划:每年定向捐赠台江民族中学,设立奖助学金,助力学生圆梦大学。
那年夏天,第一笔助学金汇入台江民族中学,他们给这个计划取名“宏志基金”——既是对陈立群教育理想的呼应,也暗合了“立鸿鹄志,做追光者”的期许。
此后,贵州茅台温州经销商宏志基金会的足迹成了台江的一道固定风景。林莉莉记得,去学生家里家访时,苗族奶奶颤巍巍地端出过年才舍得喝的米酒,粗糙的手掌紧紧攥着她的手,虽然听不懂苗语,可掌心的温度和眼里的期盼,让她瞬间懂了“助学”二字的千钧分量。
而台江民族中学也用亮眼的成绩回馈这份善意:今年,特控上线423人,上线率达42.86%,比上一年增长2.36%;本科上线856人,上线率达86.7%。
6月,当“中国茅台・国之栋梁——筑梦未来公益行动”的横幅在台江民族中学的校园里舒展,55万元助学金交接的瞬间,阳光穿过教学楼的玻璃幕墙,在茅台公益基金会代表与林莉莉的肩头投下重叠的光斑。她忽然清晰地意识到:这颗由11家经销商种下的种子,早已融入茅台公益的森林。
2025年,茅台正式升级“中国茅台・国之栋梁”公益计划,以“1+2+4+N”生态体系将上下游力量纳入其中。聚焦民生教育的“中国茅台·国之栋梁”敬人惠众公益板块,重点支持公益民生 (含救灾)、教育助学、科技创新等慈善项目,同时为带领和引导集团子公司、经销商参与公益打造支持系统,致力于提升茅台在民生服务和教育助学领域的品牌亲和力、区域凝聚力。
温州经销商的“宏志基金”,由此成为“筑梦未来公益行动”的重要组成,从“单打独斗”变为“体系支撑”。这意味着,他们不仅能持续提供资金,还能借助茅台公益矩阵的力量,为台江学子对接更多的资源……就像一棵树的根系,与整片森林的脉络相连,汲取的养分更丰沛,生长的力量更磅礴。
捐赠结束后,林莉莉给陈立群发了张现场照片,很快收到一个大大的“赞”。这个简单的符号里,藏着跨越山海的共鸣:从杭州“宏志班”到台江“筑梦行动”,从陈立群的坚守到林莉莉的接力,从单一的企业助学到茅台整合2104家相关方,构建全产业链的公益 生 态,2012年埋下的种子早已在时光里舒展枝叶,长成万千气象。
新绿成材 薪火相传
杨桃是台江民族中学培养的第一个清华学生。
受到过陈立群校长和贵州茅台温州经销商宏志基金会的帮助,她在2021年就读清华大学后,在学校组建了“清风徐来”实践队,给台江民族中学的学生们带去清华的故事。
“我认为最好的回报就是将温暖传递,是心底的爱和责任。”杨桃的话,恰是13年来无数茅台学子的共同信念——他们中太多人从大山褶皱里走来,被教育的光点亮后,又转身将光洒向更深的山坳,让茅台的大爱如蒲公英的种子,借着“公益之风”落到每一片需要的土地上。
牟珊和李源的故事,是这股风里动人的一缕。
道真自治县的山是他们成长的底色,洛龙镇的炊烟、忠信镇的田埂刻着他们年少时对走出大山的渴望,也藏着后来回到大山的答案。
9年前,手握西北民族大学录取通知书的牟珊,在洛龙镇的老屋里陷入两难。为给重病的哥哥治病,这个农家早已掏空家底,连院角的蒲公英都透着枯黄。
就在全家为学费焦灼之际,班主任递给牟珊一张“中国茅台·国之栋梁”助学申请表。她连夜填完材料,每天都在期待。
几周后,印着茅台徽标的银行卡寄到,5000元助学金余额的短信亮起时,牟珊摩挲着卡面上凸起的稻穗纹路,喉头哽咽。那晚她铺开信纸想写感谢信,却终究觉得单薄的文字载不动山一样的恩情。
大学校园里,牟珊遇见了同样带着茅台助学印记的李源。两颗心因共同的烙印靠近——他们都记得面对大学学费时家里的沉默,也记得茅台银行卡解冻全家笑容的瞬间。2017年盛夏,两人背着行囊走进毕节山区支教。教室的课桌拼成床,夜风灌进缺了玻璃的窗,但孩子们眼中星辰般的渴望让他们彻夜难眠。
2022年,牟珊和李源携着满身星光回到大山。牟珊站上母校洛龙中学的讲台,李源则扎进水石脚村的田埂。有学生大夏天总穿长袖,牟珊发现后默默买来短衫;听说孤寡老人舍不得点灯,李源自费换上节能灯泡。他们就像道真山间的两棵树,曾被茅台的雨露滋养,如今用枝叶为更多幼苗遮风挡雨——正如当年茅台学子廖前兰在道真教书时,总用亲身经历告诉学生:“走出大山不是为了逃离,而是为了带回改变的力量。”
“我是‘中国茅台·国之栋梁’首届受助学生吴勇飞,如今的我已成为一名律师,感谢茅台给予我最初的力量,我将继续致力于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推动全民知法、懂法、守法、用法。”
“我是2013级受助学生冉启云,如今作为教师的我,也传承着爱心与希望,努力帮助自己的学生实现大学梦,我所带的第二届高三毕业生实现了本科上线率96%,其中很多都跟我一样来自困难家庭。”
“我是2022级受助学生黄宁,所学专业是农学,大二参与了课题研究,发表了论文,并连续两年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荣获省级、校级荣誉十余项。我期待着有一天能够回到农村、回到基层,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为乡村振兴作出自己的贡献。”
…………
这些“期待”的背后,是茅台13年累计投入13亿元托举25万学子的计划。在茅台助学版图上,“大山孩子”占比超82%。他们懂得光的重量:当赤水河畔的企业把教育兴国的种子撒向2700多个县城,那些曾被风雨压弯的幼苗,终将挺成一片森林。
树树同频 交响成林
在助力教育扶智的道路上,茅台从未止步于单纯的助学。
公益的种子在道真的土壤里扎根十年,生长出的早已不是孤立的枝干,而是一片枝叶相依的森林,是无数股力量在“教育兴邦”的愿景下,奏响的同频交响。
当梅江学校的学生们拉上崭新的蓝色窗帘,在隔绝了刺目阳光的教室里安然午休时,这抹温柔的蓝色背后,是茅台驻梅江村第一书记杨祖滔推门听课时的敏锐觉察,是茅台十年如一日在道真铺展的资源网络,更是无数双从山外伸来的手共同托举的希望。
自帮扶道真以来,茅台将教育扶智视为一项系统工程,通过联动联合帮扶组、茅台公益基金会、全国经销商体系等多方力量,构建起一张覆盖“硬件改善—师资提升—视野拓展”的立体帮扶网络。既有对乡村学校基础设施的“硬投入”,也有对教育生态的“软培育”;既有对困难学子的精准资助,也有对乡村教育理念的革新引领。
当平模小学食堂飘散出现代化厨具烹制的饭菜香气,背后是江西经销商驱车千里送来的34.5万元改造资金;当洛龙、莲池等8个村落小学的黑板亮起多媒体屏幕的光影,映照着统战部捐赠的价值14.5万元的教学设备;更当25名道真少年在香港太平山顶俯瞰维港星海,那份足以改变人生坐标的震撼,源自茅台香港公司与俄罗斯经销商共同架起的跨洋桥梁。
如今,茅台扮演着“资源整合者”的角色,让教育扶智的触角在仡乡大地上不断延伸。自2021年以来,通过“中国茅台·国之栋梁”“茅台王子·明亮少年”等助学活动累计发放助学金900余万元,资助1800余名道真困难学子圆梦大学、走出大山、实现理想。并积极动员茅台经销商、渠道商、合作伙伴等社会力量,多元发力推动道真教育发展,建成了北京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基地、清华大学乡村振兴远程教育工作站;建立乡村小学梦想图书馆5个,捐赠图书2万余册。
这几年,在几任茅台驻梅江村第一书记的帮助下,梅江学校为老师添置了10台办公电脑,更换了老师们用了十多年、已经掉漆的36套办公桌椅,学校食堂也添置了30多套餐桌,让学生们可以坐着就餐。“只要学校真正需要,开口便有回音。”梅江学校校长冉文波心里都是感激。
在资助各地学子的过程中,茅台也在更加系统化地推进公益项目。眼下,茅台正围绕“顺天敬人、明理厚德”核心价值观,持续打造“中国茅台·国之栋梁”公益品牌矩阵。
全新优化升级的“中国茅台·国之栋梁——希望工程圆梦行动大型公益助学活动”中,茅台凝聚起更大的善意合力,与社会各界共同构建起更大的公益慈善触及面。在以往捐资助学的基础上,特别增加“学子一堂课”“学子公益行”“学子回家之旅”“优才计划”等4个子项目,通过强化先进榜样力量引领、组织学子参与公益实践、持续资助优秀人才等方式,激励更多学子奋发进取、成长成才。
事实上,不是所有的树都要长得一样高,而是当风穿过森林时,每片叶子都在以自己的频率共鸣。
赤水河畔的酿酒车间里,新粮正在甑桶中蒸腾;千里之外,林莉莉的手机屏幕被台江学子的感恩视频点亮;更远的山坳间,女孩在作文本上誊写《又见星河》 的歌词——这些碎片共同拼接着一颗种子的未来形态:它不再只是2012年落土的孤点,它的根系与无数棵树的根系缠绕,它的枝叶与整片森林的枝叶相依,在时光里生长出属于中国公益的独特交响。
那是千万个灵魂唤醒千万个灵魂的声音,是无数棵树共同摇动世界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