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24日 星期四

音乐老师陈维:

让每个孩子都有发光的机会

2025年07月24日 星期四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字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

陈维与学生在一起。

    特约通讯员 陈长富

    当夏日午后的阳光洒满铜仁市德江县复兴镇客店民族完小这所美丽的乡村学校时,学校音乐合唱团的歌声伴着口风琴的音律格外动听,为这个乡村校园增添了无限韵律美。“三区”支教老师陈维正在组织她的合唱团,纠正每个孩子的发音、口型、眼神、动作……

    “孩子们对音乐课的激情被陈维老师点燃了,看见每个孩子眼里对音乐渴望的光,我心里确实很感动,我们农村的孩子不是没有天赋,而是缺乏舞台,学校努力为孩子们搭建唱歌、绘画、书法等舞台,给每个孩子创造出彩的机会。”复兴镇客店学校校长蔡军说到。

    2024年8月,得知德江县复兴镇客店民族完小音乐师资力量薄弱,德江县第一小学音乐老师陈维主动向学校领导请缨,要求前往客店民族完小支教。其实,她在做出这个决定之前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家中公公爹患脑梗、婆婆妈年迈体弱多病也需要照顾,离开家人前往乡村支教,意味着她要面临更多的挑战,但她深知,乡村孩子们更需要她,一年来,她都在努力平衡这种工作与家庭的关系。

    “乡村学校师资紧缺、学科不配套直接影响着乡村孩子的成长发展,落实‘三区’教师支教计划是实现县域优质均衡的重要举措,我们在选派支教教师时很是慎重,主要是教师主动申请,学校考评择优推荐,陈维老师是我们综合教研组组长,有扎实的音乐专业素养,责任心强,她负责的音乐课比赛多次获奖,我们希望她能够为受援学校带去新的教学理念,为乡村孩子带去希望之光。”德江县第一小学校长王若军谈到支教教师陈维时这样说。

    刚到客店民族完小时,由于学校缺乏专业的音乐教师和教学器材,学生很少有机会接受系统的专业特长培训。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陈维决定为孩子们组建口风琴社团和合唱社团,让他们在音乐的世界里尽情遨游。

    然而,组建口风琴社团并非易事。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教学器材的短缺。客店民族完小的教学经费有限,无法为音乐社团购置足够的乐器。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陈维决定自掏腰包,为学生们购买一批口风琴。接下来就是招募社团成员和开展教学工作。她通过在课堂上宣传、与班主任沟通等方式,吸引了众多学生报名参加音乐社团。

    “我们给学生一支话筒,他就会唱歌;给学生一个舞台,他就会跳舞;给学生一支画笔,他就会绘画……其实,我们的孩子有很多天赋没有被发现,本来天生就有一副好嗓子却因为没有开口的机会而错失自我潜能的挖掘,我们就是在发现孩子需要什么,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发光的机会。”陈维在谈到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培养时很是兴奋地说。

    在教学过程中,她根据学生们的年龄和音乐基础,制定了详细的教学计划。从最基础的乐理知识教起,逐步引导学生们学习口风琴的吹奏技巧。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她采用了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将复杂的乐理知识融入一个个小故事和游戏中。在她的耐心指导下,学生们的音乐水平得到了快速提升。随着时间的推移,音乐社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音乐社团的成立,不仅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更重要的是,它点燃了孩子们对音乐的热情,让他们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在民族项目示范校考察团到学校时,孩子们动听的歌声得到现场考察团的一片掌声。

    “我现在知道音乐课不单单只是唱歌,还要懂乐理、识乐谱,原来那小豆芽瓣对唱好歌至关重要。陈老师教了我很多,我对音乐有了兴趣,我要努力学习,考上大学,实现我的音乐梦,到更大的舞台去唱歌。”六年级学生冉雨彤如是说。

    原来,在陈维老师支教的这一年里,恰逢客店民族完小创建民族示范性学校的关键时期,全体师生都投入到了紧张而忙碌的工作中。她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也主动承担起了排练节目、教唱民歌、特色兴趣培养等多项任务。在短短的几个月里,学生们不仅学会了演唱多首民族歌曲,还能够用口风琴吹奏出具有民族特色的旋律。这些充满民族风情的音乐表演,成为了学校创建工作中的一大亮点。

    除了教学工作,她还参与了学校的文化环境布置和活动策划等工作。为了营造浓厚的民族文化氛围,她和其他老师一起,利用课余时间绘制民族文化墙,设计民族特色的展板。在活动策划方面,她积极出谋划策,组织学生们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丰富了学生们的课余生活,也让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更加深入地了解和热爱自己的民族文化。

    “支教一年,自教一生。一年的支教生活,对于我来说,不仅是一次教育实践,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成长。在与乡村孩子们的相处中,我收获了纯真的友谊和满满的感动。看着孩子们在音乐的陪伴下快乐成长,我深刻体会到了教育的价值和意义。说实话,我还真有点舍不得我的合唱团的孩子们,他们太可爱了。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会有更多教育工作者投身到‘三区’教育事业中,为乡村孩子们点亮希望之光,让‘三区’教育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谈到支教的感受,陈维老师无限感慨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