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汇人文 教育共融 协同发展
2025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7月24日至27日举行
本报讯 (记者 罗秋红 何登成 程洁)7月17日,记者从2025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由外交部、教育部、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5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 (以下简称“2025交流周”) 将于今年7月24日至27日,在贵阳市贵安新区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永久会址举行。
“中国与东盟山水相连、人文相亲,在教育领域有着广泛的合作基础和巨大的发展潜力。”贵州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2025交流周组委会秘书长、筹委会副主任杨玲表示,举办2025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以教育为纽带,深化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友好合作,为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也是贵州积极落实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加强与东盟国家交流合作的重要举措。
据了解,2025交流周以“智汇人文,教育共融,协同发展”为主题,将围绕集中展示中国-东盟人文交流成果,丰富拓展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平台功能,深化“教育+”项目模式创新,吸引更广泛的东盟及“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参与到中国-东盟教育和人文交流活动中来,打造形成具有规模效应和经济社会效益的中国-东盟教育和人文交流活动品牌,为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发挥积极作用。
2025交流周将举办活动116项,其中,开幕期拟举办相关活动19项,全年其他时段还将举办活动97项。主要有以下两大特点——
优化举办方式,更加注重活动质效。按照今年为交流周“小年”的活动安排,对开幕式规模及开幕期活动数量进行优化精简,进一步增加人文交流活动占比和全年期项目供给,扩大参与面、受益面和影响力。重点突出教育与“文旅体”“科创产”“商经贸”三个领域方向的融合发展,既实现更好服务教育对外交流合作,又推动其他领域依托交流周平台更好汇聚资源、加快发展。
优化项目活动,更加注重赋能发展。按照今年交流周设计思路和重点,开幕期活动坚持“以会促城、以会促旅、以会促产、以会促商”为目标,在节俭办会的基础上更加注重项目内涵,设计并举办人文交流品牌项目、职业出海特色项目、数智赋能新兴项目、产学研用合作项目、支持开放发展项目等五大类平行配套项目。同时,以人文交流为主线,将音乐节、美食文化专场、国际文化艺术演出、电竞嘉年华、国际职业技能和体育交流赛事等人文项目与贵州文旅体活动充分融合,打造文旅体项目新样板。
据悉,今年2025交流周开幕期将邀请嘉宾、代表1000余人,其中外宾预计400人,包括东盟国家教育部长、东盟和“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驻华使节、国际组织负责人、中外大学校长、企业家和青年学生代表等。
此外,2025交流周预计还将推动签署各类协议 (备忘录)60余份,联合建设海外 (产业) 学院、联合研究院8个,互建实习实训基地6个,建设高水准职教共同体或产业教育联盟3个,推动1100名国 (境) 外青年来黔研学游学和交流访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