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融合教育新样态
六盘水推动特殊教育创新发展
![]() |
六盘水市特殊教育学校开展优质课评选观摩活动。 |
本报记者 侯帮虎 特约通讯员 杨才政
在六盘水,有一群特殊的孩子,正经历着不一样的生命绽放。教室里,老师耐心地用手语描绘世界;康复室内,专业的器械帮助孩子进行精细动作训练……这些温暖的日常景象,成为凉都倾力浇灌特殊教育之花最生动的注脚。
2023年,六盘水就经学校申报、县级推荐、市级遴选、省级组织评审,成功创建了贵州省特殊教育融合教育实验区和贵州省第一批14所特殊教育融合发展实验学校(园),探索出了适合本土的“六盘水做法”。
连续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开办全市特殊教育随班就读融合教育教师培训班、实施特殊教育课改提质行动、推进特殊教育适宜融合发展……近年来,该市多措并举提升特殊教育质量,各区特殊教育学校融合教育水平显著提升,收获了百姓的认同和点赞。
固本强基筑牢特殊教育的坚实根基
近年来,六盘水市委、市政府将特殊教育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一环,秉持“一个都不能少”的理念,以 《六盘水市“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和《六盘水市特殊教育融合发展实施方案》等方案为抓手,连续实施三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制定了“一人一档”管理制度、特殊教育办学质量评价指南、送教上门和随班就读工作手册等一系列的方案制度,持续加大投入、深化改革、优化服务,为特殊需要儿童铺就一条充满爱与希望的成长之路。
政策暖心领航,资金夯实保障。目前,六盘水市、县两级财政每年拿出不低于5%的残疾人保障金用于同级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2020年至2024年,六盘水市将中央和省特殊教育补助资金2185万元全部落实使用——资源中心建设、融合教育资源教室建设,各级特殊教育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设备添置和办学条件改善等。全市建设了4个资源中心,43个普通学校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和14所融合教育实验校。
走进水城区特殊教育学校,物理康复室、感统训练室、特殊教育学前教育室等功能室一应俱全,功能室里还配备计算机、培智教学系统、物理康复及感统训练器材等设施设备。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张明永介绍,“2021年以来,学校借助东西部协作的机遇,聚焦‘人才、经验、资金使用’全流程服务和保障,用活援建残疾人困难群体帮扶项目资金300多万元,改善了办学条件,增进了残疾学生民生福祉。”
课程改革对每个“不一样”精准施教
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是推进育人方式改革的关键。
六盘水将深化特殊教育课程教学改革作为特殊教育融合发展和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抓手,通过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式改革、教学评价改革、教研培训改革,推动特殊教育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两位老师讲课结束,听课老师们充分讨论,分别从教学设计、分层教学、孩子的特殊性、个别辅导、课堂活动等方面进行了评课议课。”这一幕发生在今年3月六盘水“名班合创启新程 普特联动润华章”教学交流活动中,盘州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周富娟和六盘水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黄海两名教师的公开课收获其他教师频频点赞,也引发了热烈的讨论。
2024年,六盘水还举办了特殊教育融合教育优质课评选竞赛活动和特殊教育教研联盟劳动和体育观摩课暨融合教育培训。以优质课采用现场课+说课+专业技能+论坛点评的形式,吸引来自省内外及其他市 (州) 的学校校长、教师共200余人参加活动,为特殊教育课堂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示范教学思路。
“我们以‘乐学习、会生存、会生活、爱社会’为育人目标,构建了‘生活教育课程’体系,形成了基于课程统领的艺体教育、职业教育、融合教育、康复教育等特色,培养学生开展知识技能、缺陷补偿、潜能开发、社会适应等方面的能力,为学生搭建‘无障碍’成长的平台,创造人生出彩的机会。”六盘水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卢如泽介绍,学校作为市特殊教育资源中心,近年来积极推进融合教育工作,指导10所融合学校、幼儿园开展资源建设、融合教育实施、个别化教学等工作,为不同障碍类别和障碍程度的特殊儿童少年提供了多样化的教育保障。
“不同的学生能力不一样,学校采用了‘尊重差异,以爱育人’为校训,实施个别化教育,不同的孩子通过评估定不同的目标,评价的方式从实操到笔试也各不相同。”盘州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严云元介绍,自2017年以来,该校便启动实施新一轮课改,全面实施个别化教育。通过学习能力评估和课程评量,找出学生的优势和劣势,科学制定学生IEP (特殊学生个别化教育计划),将每个学生IEP目标统整为班级目标,制定月主题单元教学内容,100%的学生建立“一人一案”。
此外,全市着力发展以职业教育为主的高中阶段特殊教育,其中六盘水市特殊教育学校自2011年开办高中阶段特殊教育以来,已有73人被高校录取。2023年听障单招单考中,学校本科“零突破”,3名学生考入本科院校,多名学生进入大专院校,实现学校本科“零突破”。2024年本科大专录取率达80%。
以精准的课程设计回应每一个“不一样”的生命诉求。从“生活教育课程体系”的建构,到“现场课+说课+论坛”的立体教研;从资源中心的巡回指导,到“三位一体”的教育合力,六盘水正以课程为支点,撬动特殊教育从“标准化供给”向“个性化赋能”的质变。
同心聚力织密社会支持“关爱网”
“感谢学校的照顾,我孙女在这里治疗离不开我,就给我安排了在学校打扫卫生的工作,这样一来方便了很多。”来自盘州市羊场乡的陈女士介绍,她的孙女正在盘州市特殊教育学校接受治疗。
整合“三方”资源,构建“康教医”一站式服务平台。在盘州市委、市政府的统筹下,盘州市残联、盘州市特校、盘州市亦资卫生服务中心联合开办运行盘州市残疾人康复中心。三方分工合作,将教育、康复与医疗集中,让特殊儿童能在统一地点便捷接受文化课学习、康复训练和医疗服务。目前,学校已累计为106个特殊儿童提供精准康复训练,得到社会和家长的认可。
暖心的画面,在六枝也经常出现。今年5月20日,六枝特区第35个全国助残日活动中,六枝特区教育局与六枝特区残疾人联合会牵头,携手9家爱心企业,筹集到善款、物资共55810元。来自六枝特区特殊教育寄宿制学校的同学们获得爱心企业捐助的校服、打印机等文具用品。
社会大爱,润物无声,凉都的一朵朵生命之花坚强绽放。那些曾被定义为“折翼”的生命,如今在爱的土壤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人生节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