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15日 星期二

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用科技点亮乡村振兴的星光

2025年07月15日 星期二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字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

在街头与居民交谈。

    特约通讯员 陈宗法 谯小康

    当晨曦漫过醉美岸都·南门夹石,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向阳花开·为仁宣锋”AI赋能乡村振兴实践团的青年们,已带着宣传资料走家入户。这个夏天,他们以语言为桥、以科技为翼,在乡野间播撒文化认同的种子,也用数字化智慧点亮乡村振兴的星途。

    乡音连四海·推普润心田:让每一种表达都被听见

    “以前网上推销产品,方言重怕顾客听不懂,现在跟着小程序练发音,底气足多啦!”铜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夹石镇小李牛肉干厂负责人对着手机里的AI语音测评系统反复练习,脸上满是笑意。

    实践团带来的“乡音智改”小程序,能实时识别方言发音并给出纠正建议,还嵌入了农产品电商直播常用语库。针对村里的留守未成年人,队员们设计了“AI故事屋”,用标准普通话讲着土家族民间故事,孩子们跟着模仿,银铃般的童声在时空里回荡。

    “语言通了,心就更近了。”实践团指导老师谯小康说,“我们希望通过AI技术降低推普门槛,让老乡们既能守住乡愁,也能畅通走出大山的路。”

    同心绘蓝图·共育石榴红:科技搭台聚民心

    在夹石镇夹石村新街广场,实践团的成员们以宣传单、海报以及智能手机查阅等方式,举办了“AI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活动,引来村民围观。

    实践团成员杨洋介绍:“我们在这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中设计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子项目,旨在能让大家直观看到各民族文化的共通性,在中国式现代化征程里携手共进、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80岁的土家族杜老先生戴着老花镜,用指尖轻轻触碰屏幕上的民族团结主题漫画。“以前听年轻人说‘共同体’,觉得有点远,现在看这些画、玩这些游戏,才明白咱们就像一束束花,聚在一起才是最艳的向阳花。”

    智汇乡土间·振兴谱新篇:数字引擎促发展

    “这是我们拍摄的稻田全景,AI系统分析出这片土壤缺钾,建议下周追肥。”在夹石镇陈家村,实践团成员谢进向种植户展示着智能农业监测平台。屏幕上,田垄的长势数据、病虫害预警信息实时更新,点击任意地块就能查看历史种植记录。

    针对乡村文化旅游发展,团队还向当地乡亲们讲解了如何进行网上销售,网络直播带货需要注意哪些环节,关注些什么政策,如何进行注册登记和后期维护。“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没有想到网络直播带货也离我们很近,我们也可以做。”夹石镇农特产品专卖店吴老板笑着说。

    实践团团长严淑琳表示:“AI不是冷冰冰的代码,而是能接地气的工具。我们把AI技能的基本操作和乡村需求结合,就是想让科技真正成为撬动振兴的支点。”

    夕阳西下,实践团的住处依旧灯火通明。队员们正忙着整理当天的AI数据,屏幕反射的光映在他们年轻的脸上,像极了山间绽放的向阳花。这个夏天,他们以青春为墨、以科技为锋,在黔东大地写下的,不仅是一段实践故事,更是一曲关于成长与奉献的乡村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