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14日 星期一

贵州中医药大学时珍学院

为乡村发展注入青春力量

2025年07月14日 星期一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字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

捐赠活动现场。

    特约通讯员 王尚知

    “这照片拍得真好,我要把它摆在床头,天天都能看到党给我的荣誉!”81岁的高学礼老人小心翼翼地捧着刚拍摄的照片,手轻轻摩挲着胸前在党50年的徽章,眼角笑出了深深的皱纹。近日,贵州中医药大学时珍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走进修文县小箐镇,开展系列实践活动,用实际行动传递温暖,为乡村发展注入青春力量。

    为乡村老人拍摄照片,是此次实践活动的暖心之举。实践团队带着专业相机和打印设备,走进一户户老人家中。在村里12位70岁以上独居高龄老人中,老党员高学礼等7位老人在同学们的热情邀请下,迎接镜头。高学礼老人特意戴上在党50年的徽章,整理好衣襟,精神矍铄地站在镜头前。同学们耐心地为老人调整角度、整理衣领,用幽默的话语逗得老人开怀大笑,将老人们最自然的笑容定格成一张张珍贵的照片。

    在小箐镇中心小学,一场爱心捐赠活动温暖上演。学院师生精心筹备,为全校540余名学生送去了400余册图书,涵盖科普、文学、童话等多个类别,还有崭新的文具。捐赠现场,孩子们捧着书籍爱不释手,眼睛里满是对知识的渴望。“我一直想看 《十万个为什么》,今天终于有了!”三年级的吴同学兴奋地挥舞着手中的书籍。

    学院老师在捐赠仪式上鼓励孩子们:“希望这些书籍能成为你们探索世界的窗口,好好学习,用知识改变命运,将来建设家乡。”

    暑期是溺水、诈骗事故的高发期,实践团队将防溺水、防诈骗宣传作为重要任务,与小箐镇监督委员会主任张华逐户走访40户家庭,向乡村儿童和家长发放防溺水、防诈骗宣传手册,并耐心讲解溺水危害、预防措施、自救方法以及常见诈骗手段和防范技巧。

    每到一户,同学们都结合真实案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讲解。活动最后,团队为孩子们送上印有防溺水、防诈骗标语的书包,提醒孩子们时刻注意安全。“我记住了,不能私自去河边游泳,陌生人的话也不能轻信!”小何同学认真地说。

    下一步,贵州中医药大学时珍学院将立足学校特色优势,着力搭建“社会实践”第二课堂,组织引导广大青年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在“行走的课堂”中增强本领,在社会大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让青春在服务乡村振兴中绽放绚丽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