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教育“生命线”
从江县教育系统迎战洪峰纪实
![]() |
从江县教育局干部职工和各学校的老师在进行灾后清淤作业。 |
本报记者 廖尚海 特约通讯员 卢忠南
2025年6月24日,都柳江汹涌的洪水裹挟着强降暴雨,两度突破历史极值水位,猛烈冲击黔东南州从江县。洪水咆哮声中,一道由教育工作者铸就的堤坝巍然矗立。在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下,从江县教育系统闻“汛”而动,打响与洪魔争分夺秒的生命保卫战。
与洪水赛跑的防线构筑
6月23日,县防汛指挥中心启动防洪Ⅳ级响应,县教育局党组即刻高速运转。局长任总指挥,班子成员分片包保,局法安办升级为“一小时一报告”。全县校园风险排查网迅速铺开。
从江县第一示范幼儿园、从江县民族特殊教育学校、下江镇第二幼儿园被精准列为最高防范等级。“一个都不能少!”指令掷地有声,尤其要求为特教学生制定“最周密、最人性化”预案。安置点选定、物资调配、转移运力协调高效落地。
当防洪响应一夜跃升至Ⅱ级、Ⅰ级,指挥部命令如闪电划破雨幕:“重点涉险校园师生务必于24日10时前安全撤离!”预案响应之迅疾、指挥体系之畅通、重点保障之精准、协同联动之高效,为万千师生筑起第一道生命防线。
三场教科书级的生死转移
暴雨如注的6月24日清晨,三场生命转移同步上演。在县一幼,清晨,82名教职工全员到岗。在党支部指挥下,预案高效执行:小班、托班幼儿由教师一对一抱离;中大班幼儿小手紧牵列队转移。通知精准到人,撤离井然有序。9时30分,545名幼儿及82名教职工毫发无伤安全撤离。
面对暴涨的洪水,下江第二幼儿园园长陈珍兰指挥若定,教师引导安抚,安全员把控路段,后勤保障断后,疏散路线精准优化避开险点。9时08分启动撤离,仅22分钟,277名师生全员抵达高地。
短时间内转移近百名特殊学生是极限挑战。县教育局局长一线调度,机关干部火速驰援;特校校长反复穿梭排查。县长郭建强亲临现场鼓舞士气。
对听障学生,老师用大幅手语甚至拍肩确保指令;对情绪易失控的智障学生,教师化身“临时父母”温柔安抚。最艰难的是转移肢体不便学生——党员教师和干部毫不犹豫俯身背起、抱起或用担架抬送。楼梯湿滑,洪水漫涨,背负沉重,汗水雨水浸透衣衫,他们用身体筑起移动“安全岛”。
仅8分钟,全员安全集结。班主任嘶哑点名、值班老师巡查死角、护送人墙充当“人肉扶手”,细节浸透汗水。9时20分,师生抵达安置点。
洪流中的坚守
洪峰间隙,另一条战线铺开。自6月23日至28日,教育系统党员干部带领职工,与公安、社区并肩,在3号洪区四个河岸卡点24小时死守。他们如同警戒哨兵,暴雨中通宵达旦,累计劝离涉险群众110余人次(含成功劝阻进入危险河域10余人次),用沙哑嗓音和140多小时坚守,切断次生灾害链,守护洪区百姓安全。
洪峰退去,刺鼻淤泥深及膝盖。未及喘息,一支1000余人次的“党员先锋清淤攻坚队”迅速集结。党旗在泥泞中高扬,县特校校长丁帮慧率先跳入最深淤泥。铁锹声、刮擦声、消防水枪声交织。泥浆满身,“红袖章”无声诉说着担当。教师志愿者、家长、消防队员并肩奋战。下江中学、中心小学等400余人次教职工也主动支援地方巡堤查险、加固堤防,扛起社会责任。
淬炼师魂砥砺新篇
洪水退去,重建正酣。从江教育人铸就了比钢筋混凝土更坚固的“教育生命之堤”。运筹帷幄的局领导班子是“主心骨”;以母亲般坚韧守护特校学生的丁帮慧是“守护神”;指挥若定的张园珠、陈珍兰是“领航员”;洪水中背起学生的教师、安置点内父母般的教职工、清淤“孺子牛”、值守干部、河岸“哨兵”、跨校志愿者……特别是千余人次“红色先锋”和400余人次“教育尖兵”,共同构成了英雄群像。
目前,全县正全力推进校园清淤消杀、校舍加固与环境恢复,严谨评估安全复课。同时,系统总结抗洪经验——三校成功避险特别是特校“教科书式”转移、党组织高效动员、党员冲锋、跨校协作等典范模式,将固化为制度成果,完善自然灾害应急体系。抗洪中淬炼的崇高师魂,特别是丁帮慧等事迹彰显的磅礴力量,正转化为推动从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