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曲靖健康医学院教师代春燕——
仁心为舵 摆渡生命之舟
![]() |
代老师给学生上课。 |
![]() |
课余辅导学生。 |
![]() |
代老师一家的真情演出收获了师生热烈的掌声。 |
![]() |
代老师在课堂上。 |
本报记者 廖尚海
在滇东高原的晨曦中,曲靖健康医学院的教室里,总有一个身影早早伫立。代春燕凝望着讲台下一片素净的白衣,心中回荡着十五年如一日的追问:手中的教鞭究竟该指向何方?是书本上的理论概念,是试卷上的鲜艳红勾,还是那一颗颗即将守护生命的年轻心灵?岁月沉淀出答案——医学教育者的使命,是用灵魂唤醒灵魂,以仁心为舵,做生命之舟的摆渡人。
1
启智:为迷茫青春点燃微光
2018年,代春燕成为康复治疗技术专业1班的班主任。全班52名学生中,三分之二来自职业高中、中专、技校,学业基础薄弱,沉迷游戏,学习热情低迷,年轻面孔上写满的困惑与迷茫让代春燕暗下决心:一定要点亮他们心中的灯,把刻着“爱心、耐心、细心、关心、匠心”的钥匙,交到他们手中,助他们叩开医学殿堂的大门。
“代老师,我想退学去打工。”开学不久,学生小高低着头走进办公室,声音细若蚊蚋。细问之下,这个从乌蒙山深处艰难走出的孩子,既忧心自己基础差跟不上课程,更面临父亲突发重病、家庭经济陷入绝境的双重打击。
“十年寒窗,你千辛万苦才走到医学院的门槛前! 你看那不起眼的苔花,小如米粒,也学着牡丹的样子努力绽放。你心里的医学梦想,哪怕此刻再微弱,也千万别放弃它。记住,有老师在,我们一起扛!”代春燕的心揪紧了,她拉着学生坐下,耐心劝导。那一刻,代春燕深知自己不仅是老师,更想做学生风雨中的一把伞。
随后,代春燕马不停蹄地奔走协调,为小高争取到国家助学金;联合专业课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开小灶”,量身定制阶梯式学习计划,从最基础的知识点补起。一千多个日夜的陪伴与鼓励,见证着怯懦蜕变为自信,迷茫升华为坚定。
毕业典礼上,小高红着眼眶,紧紧握住代春燕的手:“代老师是您为我重新燃起了希望,照亮了前路。”这句朴素的感谢,如一股暖流,瞬间融化了代春燕所有的疲惫——她欣慰地看到,这一盏差点熄灭的心灯,终于被重新点亮,并将照亮他未来的医者生涯。
以小高的转变为起点和激励,代春燕开启了对全班52名学生的“心灵解码”深度工程。她敏锐捕捉到课堂“低头族”现象蔓延的危机,创新性地发起“21天无手机课堂”自律挑战,并与任课教师团队深入研讨,联手设计出互动性强、趣味性高的“小组知识擂台赛”教学模式。渐渐地,学生们抬起了头,眼睛被求知的光芒点亮,课堂氛围焕然一新。面对青春期的考试焦虑、人际困扰与情感迷茫,她邀请学校专业心理咨询师进驻班级,共同创办“心灵树洞”情感信箱,确保每一个隐秘的困惑都能得到及时、专业的回应与疏导。
润物无声的坚持,终将康复(1) 班淬炼成一个充满凝聚力与向心力的温暖熔炉。学习风气焕然一新,最终创造了全班无一人因挂科而留级的记录,更令人欣喜的是,三分之二的学生凭借自身顽强拼搏,成功升入本科院校继续深造。
2020年,这个曾经的“后进班”逆风翻盘,摘得“云南省先进班集体”的桂冠。毕业季来临,一条深夜抵达的短信让代春燕瞬间热泪盈眶:“代老师,点开您的微信对话框,里面存满了我们24小时、360天的喜怒哀乐。谢谢您,永远守护着我们的‘燕姐’!”一千多个日夜的倾心守护与陪伴,在这一刻收获了最深沉、最滚烫的回响。
2
铸魂:用生命故事点亮信仰灯塔
作为思政课教师和班主任,代春燕深谙医学教育的至高使命远不止于传授知识与技能,其核心在于铸魂育人。如何让“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这16字的医者精神,真正融入青年学子的血脉,成为他们毕生的职业信仰和行为准则?
2020年那个刻骨铭心的春天,一场席卷全球的疫情给出了最震撼、最生动的答案。代春燕的丈夫,是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呼吸科医生。
一天下午,丈夫匆匆来到病房,看了一眼病床上刚做完腰椎手术的老母亲,轻轻将妻子代春燕拉到一边:“春燕,我向院党委提交了援鄂请战书获批了。家里就全托付给你了。”没有豪言壮语,只有沉甸甸的责任托付。
2月11日,他作为曲靖市第一批援鄂医疗队队员,奔赴疫情最前沿的湖北省咸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直面重症感染病区的生死考验。
同为共产党员,代春燕将理解、担忧与牵挂深深埋藏心底,独自扛起了后方的一切。直到丈夫平安凯旋,悬着的心才终于重重落下。她曾轻声问:“大家都说你们是逆行英雄,真的一点不怕吗?”
丈夫只是憨厚地笑了笑:“哪是什么英雄,就是换个地方做自己的本职工作罢了。穿上白大褂就是铠甲,心里只有责任。”这句朴实无华的话,却像一道光,照亮了代春燕育人的方向:医者的担当,就在平凡坚守之中;家国情怀,就是那盏永不熄灭的责任之灯!
这盏用至亲生命实践点亮的明灯,被她郑重地引入了神圣的思政课堂。在当年学校的迎新晚会上,代春燕说服丈夫和年幼的女儿一同走上舞台,以情景讲述的形式,真实再现了那段刻骨铭心的记忆:丈夫临行前亲吻女儿额头的不舍与决然,妻子在后方的支持与守望,幼女对父亲“打怪兽”的不舍与骄傲,以及最终平安凯旋时全家泪流满面的拥抱……没有华丽的辞藻修饰,没有刻意的煽情表演,原汁原味的情感流淌。大幕缓缓落下,台下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师生眼中都闪烁着泪光。下台后,代春燕的手机闪烁不停,学生们的一行行真挚的文字涌入屏幕:“代老师,看着您一家人的故事,我明白了什么叫‘担当’!”“代老师,请放心!只要国家需要,我们一定上!绝不退缩!”那一刻,代春燕无比确信,这堂别样的思政大课,已经如春雨般浸润,直抵青年学子心灵的最深处。
可喜的是,信念的种子迅速在现实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当曲靖本土疫情形势骤然变化时,护理学院的莘莘学子一呼百应,争先恐后地报名请战。他们毅然穿上厚重的防护服,走向社区和街道,用略显稚嫩的肩膀,扛起了守护家乡父老安康的重任。
那一刻代春燕仿佛看到了丈夫的影子,看到了医者精神薪火,正在新一代年轻人的手中熊熊燃烧,传递不息!这精神的点点星火,散落开来,守护的是千家万户的平安与灯火;汇聚一处,挺起的便是中华民族在危难面前不屈的脊梁!还有什么,能比这鲜活的生命实践更能诠释思政教育“铸魂育人”的真谛?
这深刻印证了她的教育信念:当思政教育融入血脉相连的真实情感,当“家国情怀”“医者仁心”不再是教科书上抽象的名词,而是身边最亲近的人用生命书写的答卷时,精神的种子就能在年轻心灵中深深扎根、蓬勃生长,最终化为守护苍生的磅礴力量!
3
创新:用“望闻问切”滋养心灵成长
面对思维活跃、个性鲜明的“00后”新一代大学生,代春燕深知传统的说教式管理已难奏效。她不断探索思政工作与医学教育深度融合的创新路径,创造性地将中医诊断“望闻问切”的古老智慧精髓,融入日常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努力转型成为学生全面成长的“心灵全科医师”。
“望”字当先,练就明察秋毫的“慧眼”。代春燕深信,细节是心灵的密码。课堂上学生一个眼神,课间交流时神态,学生朋友圈一条动态更新……这些细微的变化都成为她洞察学生内心波澜的重要窗口。代春燕力求读懂这些细微的变化,希望自己成为学生的“知心姐姐”。
“闻”是倾听的艺术,需要全然的接纳与真诚。代春燕放下老师的架子,俯下身子,始终敞开办公室那扇门,也敞开自己的心门。耐心倾听,让自己成为学生的“避风港”,这样才能听见年轻人心灵深处那些隐秘的潮汐与回响。
“问”体现着主动的关怀与温暖的牵引。代春燕不满足于被动等待学生求助。走廊相遇时一声“最近感觉怎么样?”课后交流时一句关切的“看你好像有点累,遇到什么难题了吗?”或是节假日发送的一条“假期愉快,有什么需要随时找老师”的问候短信……这些看似平常的话语,如同钥匙,一次次尝试叩开学生或封闭或羞涩的心门。
“真诚是走进学生内心的唯一通行证,没有捷径可走。”代春燕坚信,唯有持续释放不求回报的善意与关怀,才能最终赢得学生毫无保留的信任。
“切”则是基于“望、闻、问”广泛收集信息后,进行综合分析与判断,进而精准施策的关键环节。如同经验丰富的老中医把脉辨症,代春燕会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脉象”——是学习方法的困惑导致学业受挫?是青春期情感迷惘带来的情绪低谷?还是家庭经济压力或人际矛盾产生的沉重负担?——进行精准的“辨证施治”。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她联系学优生结对帮扶,推荐高效学习方法;对于心理压力大的学生,她及时转介专业心理咨询,并持续跟踪关注;对于家庭经济拮据的学生,她积极协助申请各类补助,甚至自掏腰包解其燃眉之急。这份“个性化定制”的支持方案,如同对症下药的良方,有效滋养着每一颗年轻心灵的成长。
4
回响:以仁心为舵渡人亦渡己
回望十五载杏坛耕耘路,代春燕心中充满欣慰与感恩。她多次获评校级“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并荣获“曲靖市教育工作先进个人”称号。她的“最美家庭”故事感动了无数人,相继获评“曲靖市文明家庭”、“云南省最美家庭”,最终荣膺“全国最美家庭”的崇高荣誉。她所带领的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先后荣获“曲靖市工人先锋号”、“云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并成功创建为“全国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这些熠熠生辉的奖牌与证书,是社会对一位扎根基层的教育工作者及其家庭无私奉献、立德树人的高度认可与褒奖。
然而,在代春燕心中,这些荣誉背后,是她对教育初心那份永恒的回答:手中的教鞭,最终指向的是鲜活的生命,指向未来医者心中对生命那份至高无上的敬畏与守护生命的担当;它指向不灭的希望,努力拨开青春的层层迷雾,为每一个或明或暗的梦想点亮前行的微光;它更指向理想的彼岸,坚定地摆渡着那些承载无数家庭希望的生命之舟,引领他们穿越学海的波涛,稳稳驶向仁心仁术、大医精诚的远方。
教育工作,日复一日,平凡琐碎,却承载着塑造灵魂、影响生命的无上神圣。代春燕在一次次心灵的碰撞、守护与相互滋养中,深刻体悟到:她摆渡的,不仅是莘莘学子的人生航程;在每一次全情的付出与陪伴中,她的灵魂也在一次次被净化、被提升,不断抵达为师者精神家园的更深处。滇东高原清冽的风,年复一年吹过曲靖健康医学院的校园,也轻轻拂动着代春燕心中那盏不灭的信念之灯:只要还有年轻的医学梦想等待点燃,只要还有生命的航程需要坚定守护,她愿永远做那个手持仁心之舵,在三尺讲台、在学生心田默默耕耘、无悔奉献的生命摆渡人!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再次洒满曲靖健康医学院的校园,代春燕依然准时伫立在熟悉的讲台前。讲台下,是又一批白衣胜雪、眼神清澈如水的医学新生,他们仿佛一片等待星光点亮的浩瀚星河。在这片滇东高原的医学苗圃里,代春燕,这位平凡而坚韧的师者,以心血为灯油,以仁爱为灯芯,正持续燃烧着自己。她所点亮的,远不止眼前的三尺讲台,更是一条条通往精湛医术与不朽初心的光明医者之路。这心灯的光芒,微弱却执着,足以穿透迷雾,照亮一代代年轻医者前行的漫漫长路,温暖万千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