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成都七中育才学校教师叶德元——
做一位有温度的教育践行者
![]() |
学生们十分喜爱“叶老”。 |
![]() |
“叶老”带学生体验采茶。 |
![]() |
叶德元 |
本报记者 罗欢
走上讲台,他是百变活泼的历史老师;走下讲台,他是小有名气的网络博主。从“叶老的小窝”到“十平米的秘密基地”,传道授业解惑,爱人立德明志,他亦师亦友,似兄似父。
——题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是老师圈里有名的网络博主,也是“最不像班主任的班主任”。学生和家长们都亲切地称呼他为叶老,这一声声“叶老”的背后,是他们发自肺腑的喜爱和信任。
叶德元,中共党员,四川省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历史教师、班主任,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党和人民满意教师”“全国十佳最美教师”“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成都市十佳班主任”等荣誉称号,两次被邀请到天安门现场观摩大阅兵,被派往香港教育局担任内地指导教师,担任成都大运会火炬手。这些荣耀的背后,是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更是一位有温度的教育践行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平米的秘密基地
“在我的班,允许学生离家出走,但请走到我家来!”这是叶德元每带新的一届学生,就会告诉他们的话。
2014年的一个夏天夜晚,当叶德元刚备完课准备睡下的时候,他突然接到了一个孩子的电话:“叶老,我离家出走了,正在九眼桥,你来接我吧!”等他终于把这个孩子带回家的时候,已经是深夜。孩子说“不想再听父母吵架,只能离开家,无路可走之下只能给你打电话”。正是那个夜晚让叶德元深刻理解了“陪伴”二字在教育里的地位。第二天,叶德元下课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收拾房间。那个小小的,十平米的次卧,就此正式成为了孩子们的“秘密基地”。
十年来,叶德元也面对过不少的质疑。当有人把他的那句名言发到网络上时,铺天盖地的“作秀”“虚伪”如洪水般向他涌来。但是每当他独自去到房间,回想起在这个房间里看过的眼泪,见过的笑脸,得到过的来自孩子们的拥抱时,叶德元就觉得阴霾被扫去了,他又能继续坚定,勇敢地走在这条路上。“感恩你能遇到叶老,一个永远为你们留着的小房间,让你在黑暗里有了光亮,有了无烛无光夜自明的敞亮,不耀眼但却足以照亮你前行的路。”叶德元一直细心保存着这封来自家长的信,那条前行的路,他和孩子们携手共行,绝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迷路。这是叶德元给自己定的目标,也是他为师的信仰。
立威先立德立德先立己
在叶德元二十年的教育生涯中,“爱”和“德”一直都是两个关键词。尤其是德,在他看来,育人的过程失了这个字,就像大树空了心,风雨一来,就被连根拔起。因此,比起输赢、成绩,他更关心班上的孩子有无德行。
去年运动会前夕,叶德元正带领着全班进行训练。隔壁班的班主任老师见状,便提出两班举行一场50米迎面接力友谊赛。在比赛快要进入到尾声的时候,叶德元的班级已经有了明显的优势,此时,最后一棒的孩子应该也知道胜券在握,于是他开始变得漫不经心,甚至做出了蔑视对手的行为手势,而更令叶德元气愤的是,班里的其他孩子也附和着开始发出哄笑。叶德元立刻叫停了比赛,带着他们离开了这个“战场”。下午叶德元一个人默默走向举办友谊赛的隔壁班。在那里,他说,我代表我的学生给你们道歉,并深深地向班里的孩子们鞠了一躬。回到班上,叶德元在黑板上写了一句话“孩子们,不揭人短处、不戳人痛处,不得理不饶人就是善良”。在他的影响下,那个刚刚还桀骜不驯的男孩也红了脸,说出了那句“对不起”。这一幕被隔壁班的班主任拍了下来,每当叶德元被看见这张照片的人询问是否觉得丢脸时,他对任何人的回答都是:“失了德行,失了风度才丢脸”。
2023年的最后一个周末,叶德元带全班同学到川剧名家陈巧茹工作室,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演了川剧经典折子戏片段 《迎贤店》,扮演一个尖酸刻薄,见钱眼开的老太婆。演出前他很纠结,这样的演出结束,孩子们会怎么看他,平时那个至少算是“正经”形象的叶老师,会不会在他们心中变样。最后他决定,以最佳的状态演出。演出让孩子们非常震撼。而他演出后的一段话让孩子们记忆深刻:戴上面具,演好人生每一个角色,担负起每一份责任,这才是最真实的自己。很多时候面具不是负担,是一种责任。
言传身教,既要说,也要做。叶德元弯得下腰,扮得了丑,看似失了为师的体统,但是却立住了为人的德行。善待他人,哪怕对手是输家;重视诺言,哪怕要面对不堪。只有这样,学生们才能先学会做人,学会了做人,才能做学问,才能经得起风吹雨打。
真诚是热爱学习的源动力
在叶德元看来,教育就是心平气和地跟孩子们在校园里好好过日子。孩子们喜欢老师,喜欢课堂,自然而然地就会喜欢上学习。
叶德元明白今天的学生喜欢幽默的老师、喜欢公平的老师、喜欢能理解他们的老师。他从来不吝啬在孩子们面前表现一个真诚、真实、完整的自己。叶德元的班有一个专门的本子,给孩子们吐槽,他们可以在里面发泄情绪,可以对老师提出质疑,可以给班级提意见,叶德元看到了以后都会及时疏导,帮孩子们解决,做到“情绪不过夜”。慢慢的孩子们发现,原来叶德元老师是可以说心里话的,甚至有的时候冤枉了叶老师,但叶老师第一反应不是生气,而是耐心解释,慢慢的,信任就变成了可能。
孩子们喜欢叶德元,还因为叶德元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叶德元认为,学生都不喜欢照本宣科的老师,当老师的应该永远让孩子们在课堂上保有一颗好奇心。叶德元老师经常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带学生走进博物馆、图书馆、影剧院、大自然等,把思政教育、价值观教育、历史教育自然结合,让教育在生活中真实发生。2021年建党百年之际,叶德元老师在南湖红船给全省中小学生上“第一堂党课”,带着学生到建川博物馆讲述赵一曼的英雄事迹,叶德元老师邀请抗美援朝老兵走进课堂,让学生对话英雄、树立崇高理想。15年来,他一直担任网络多媒体示范班、四川云教直播班的教学任务,每天面向全国300多个学校,叶老师直接让20多万远端学生受益,这些来自高原、山区的孩子们都成为了“叶老的粉丝”,叶德元老师为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叶德元一直致力于将温度带进课堂,他有时会用地道的成都方言讲历史典故,有时候一身长衫、一把折扇,讲至兴起,会来上一段川剧。他喜欢把历史课堂搬到博物馆、历史古迹,不断追求看得到、听得到、与生活有联系、与未来有链接的有温度的历史课!
孩子们喜欢叶德元,还因为灵动多彩的班级文化。好动是学生的天性,学生在活动中去体会、去感悟,去收获成长。叶德元的每个班都有独特的班级文化,“馒头班”“毛毛虫班”“萤火虫班”“云宝班”到现在的“坤坤班”。每个班都有自己的吉祥物,“毛毛虫班”的是一只长了翅膀的毛毛虫,寓意“每只毛毛虫心里都藏有一双渴望展翅高飞的翅膀”,这只毛毛虫出现在班级的各个角落,墙报、小组记录本、家校联系本、甚至每个孩子和老师的钥匙扣都是这只可爱的毛毛虫,在叶德元眼里,这些可爱的毛毛虫都会有破茧成蝶的那一天,就像他坚信自己的学生们有朝一日,一定能展翅高飞一样。
书写一部和学生的历史
叶德元经常说:“我可以书写一部我和我学生的历史。”写班级博客是为了记录班级生活,记录成长、记录青春,这是一种生活态度。十多年来,他为孩子们写下了3000多篇班级博客,博客上反映班级的点点滴滴,特别是给平时很少受到关注的孩子一个展示的空间,让学生和家长都能感受到叶德元的真诚。
叶德元当初写博客的出发点非常简单,就是希望家长多了解一下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叶德元希望通过博客,家长可以寻找到与孩子共同的话题,有了共同的链接,继而交流,继而教育。这么多年来,上万张照片和大量的视频变成了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也成为孩子们的青春记忆。当年18班的小左同学在厦门大学凌晨两点打电话告诉他,“叶老我正在被子里看班级博客,我哭了,真的! 初中的每一天,我们都不会忘记! 有您,真好!”
写博客这件事情成了叶德元生活的一部分,融入到了他的世界中,从“坚持不懈”变成“理所当然”,对于他而言,每天对着电脑给自己说话,用文字和图片的方式记录学生的生活,并没有觉得累,编辑博文反而是他每天最开心的事情。
叶德元是一个历史老师,他要用他的实际行动为孩子们和自己书写一部“人生”历史,这是一种生活态度,而收获的就是一种幸福、一种回忆!
教育21年,担任班主任21年,教师的担当不仅仅在课堂,叶德元热衷于开展班级活动。在他的桌上永远放着一本特制的班级台历,上面有每个孩子和家长的生日,当他们过生日的时候,叶老师都会送上特别的生日祝福。他还利用感恩节、妇女节、母亲节、春节、端午节、儿童节、汶川地震纪念日、亲子活动、教师节等有意义的节日开展各类活动。叶德元老师坚持文化养班、活动育人。在他当班主任的21年间,他先后组织开展“我给父母来打分”“班级魅力教师评选”“班级年代秀”等400多个班级活动,在一次次的活动中,孩子们展示着自己,认同着别人,班级凝聚力越来越强,促进了家校合作,增强了学生幸福感,叶德元也和孩子们成为了无话不谈的伙伴,成为最知心的朋友。
要知心,就必须和孩子们一起有过日子的心! 过日子就要把日子过得精彩! 通过叶德元的不懈努力,从班级到学校,七中育才的活动越来越有文化,越来越有品质,越来越有七中育才的味道,素养提升融入到学校生活的点点滴滴。
叶德元老师把自己的带班经验和活动创意整理出版,个人专著 《做心平气和的班主任》 《爱要大声说出来》 获得四川省、成都市教育教学成果奖,并被多所学校用作班主任培训教材,成为很多年轻班主任觉得最有用的“班主任带班宝典”。
20年的教育生涯伴随叶德元走过了许多岁月。从小叶到叶老,从丈夫到父亲,他拥有了更多的身份。然而让他最得意,最开心的还是班主任。十平米的房间,叶老的小窝,400多场班级活动,他和孩子们有太多的回忆。
三寸舌,三寸笔,三尺讲台;十载风,十载雨,十年树木。用爱浇灌三千桃李,以德培育十万栋梁。他让课堂成了一处独特的风景,他让教育成了一场温暖的双向奔赴,叶德元,一名有温度的老师,一个有血有肉的教育先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