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8日 星期二

重庆渝中职业教育中心教师周晓渝——

知行合一,让每个孩子执炬成光

2025年07月08日 星期二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字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

老年护理实训授课。

院前急救技术普及。

重庆市“海潮”名班主任工作室研讨活动。

重庆市急救中心实习督查。

周晓渝

    本报记者 熊江睿

    “对于一名中职教师来说,这份或许被社会看成是‘兜底’的工作,我们‘兜住’了孩子们的根,扎下技能之本;‘兜住’了孩子们的路,让他们踏上人生正轨;‘兜住’了孩子们的魂,育出他们的匠人仁心。”

    周晓渝作为重庆市渝中职业教育中心的高级讲师、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她扎根职教沃土19载,用智慧与汗水浇灌出桃李芬芳,更在老年护理教育领域开辟新径,成为当之无愧的“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重庆市新时代好老师”“重庆市中职最美班主任”。

    立德铸魂:以信仰之光点亮育人之路

    周晓渝始终将“政治强、情怀深、自律严、人格正”作为立身从教的根本准则。她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将立德树人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她的思政教育绝非空洞说教,而是生动鲜活的“行走的思政课”。

    “10多年来,我始终坚持带领学生志愿团队深入社区、福利院,为无数中老年人送去专业温暖的护理服务,将课堂延伸至社会大舞台,在实践中培育学生的仁爱之心与责任担当。”周晓渝说,她积极普及院前急救知识,足迹遍布区内幼儿园、中小学,将守护生命的技能传递给下一代。

    周晓渝以“以学生为本——眼里看到人,心中想到人,语言启发人,行动感染人”为育人观,融合“五心教育法”,参与构建“校-社-企”三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模式,培育时代新人。

    “‘五心教育法’就是用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同理心的教育方法。”周晓渝解释道,她带领的班级成为德育典范,荣获“重庆市红十字会器官捐献宣传爱心单位”“渝中区雷锋式班级”“区五四红旗团支部”等称号,志愿服务事迹被主流媒体多次报道。

    周晓渝本人更是以身作则,先后荣获“重庆市新时代好老师”“重庆市最美中职班主任”“重庆市红十字会器官捐献宣传爱心志愿者”及“区优秀共产党员”等多项荣誉,彰显了党员教师的先锋本色。

    “我以教师教学素养和能力为根本,学生专业成长为教书育人的目标,努力做一名新时代中职教育的合格教师,培养更多的优秀职业技能人才。”周晓渝告诉记者。

    教学创新:扎根行业推行“知行合一”育人理念

    在教学领域,周晓渝奋力追求卓越,是重庆市中职教育行业的教师典范,她深谙职业教育规律,教学能力突出,成果斐然。

    专业建设方面,周晓渝是重庆市中职教育的“引领者”,她作为市级“海潮”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区医卫类兼职教研员,她勇挑重担,带领团队研发《实用老年护理》 线上课程,在“智慧职教”国家级平台上开放授课,创新实施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该课程资源丰富,在“智慧职教”平台上线,惠及了广大师生。

    在技能大赛方面,周晓渝是重庆市职业教育的金奖“教练”,她和教师指导团队一起,倾力指导学生技能成长,效果显著。

    周晓渝表示,“近年来,我指导的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累计获得国家级、市区级奖项百余项,尤其在养老照护领域表现亮眼,斩获重庆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养老照护赛项金奖。”

    在1+X证书制度方面,周晓渝是重庆市职业教育的践行“先锋”,她担任市教委1+X证书学习成果认证委员会专家,在“老年照护”1+X证书试点工作中成绩卓著,所指导学生考试合格率连续3年超出行业平均水平15%以上,其本人获评教育部“1+X优秀师资”,教学案例入选教育部职教教师发展中心交流展示。

    在教学竞技方面,周晓渝展现教师风采,她个人的教学能力同样备受认可。两次参加重庆市教师教学能力比赛均获二等奖;参加中职班主任能力大赛获全国三等奖、市二等奖;作为重庆中学组代表参加首届川渝青年教师风采大赛获三等奖;参加禁毒名师赛课、思政法治优质课赛课、大思政班主任优质课竞赛均获市级一等奖,是课程思政项目核心成员。

    “坚持深入行业一线,且要在行业扎根、钻研和创新,我在教育教学中,推行的是‘知行合一’育人理念。”谈及教育教学经验,周晓渝分享道,这么多年来,她深知中职教育必须紧密对接产业需求,她拥有“中级双师”资质,是一名“双师型”教师。“我每年定期到行业去实践,在养老机构、各级医院,持续累积一线经验,以丰富课堂教学,培养更贴合行业需求的‘德技双馨’技能人才。”

    值得关注的是,周晓渝为了确保她的教学内容始终紧贴行业前沿,培养的学生技能扎实,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她积极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核心成员与光大百龄帮、重庆市急救中心等知名企业深度合作。

    “我们共同开展专业建设、实训教学、技术培训,并联合编写出版了校企合作教材《实用老年护理》,实现了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无缝对接。”周晓渝表示。

    科研探索:创新服务人口老龄化的战略需求

    周晓渝不仅是一名中职教育的优秀实践者,更是一位勤勉的思考者和创新者,她的教育科研紧密围绕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需求。

    一是聚焦老年教育研究。周晓渝主持重庆市教科院“十四五”规划课题“积极老龄化视野下的老年生命教育课程建设研究”,并参与多项市、区级课题,如“大数据背景下中职学校班级管理实践的研究”“职业院校135融合式课程思政模式构建及实践”等,探索老年护理人才培养的新路径。

    二是聚焦教育教材建设,周晓渝主编出版 《实用老年护理》(高等教育出版社)、《老年心理护理基础》 (科学出版社) 等教材,副主编云教材1部,主编出版专著 《海潮之上:“大思政课”视域下中职学校课程思政体系建设》,参编多部教育专著,系统梳理和推广其教育理念与实践经验。

    三是聚焦科教创新领域,周晓渝拥有两项实用新型专利,其发明“一种成人用尿床报警毯”更是闪耀国际舞台,荣获E-NNOVATE2021(波兰发明展) 国际金奖及特别贡献奖。这项发明不仅体现了她的专业智慧,更饱含对失能老人的深切关怀,具有重要的社会应用价值。

    四是聚焦资源开发推广,周晓渝研发的系列微课 《成功衰老》被纳入重庆市政府老年教育资源库,制作的多个微课被收入各级教学资源库,其“1+X”典型案例获得市教科院表彰,教改成果在全市范围内得到推广。

    “这四个‘聚焦’是我多年在科研领域的探索,目的是以科研创新服务人口老龄化的战略需求,更好地服务社会。”周晓渝说,“我作为市级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除了要在科研方面有所钻研、有所创新,还要充分发挥‘传帮带’的辐射引领作用。”

    周晓渝表示,在“传帮带”方面,她主要从团队建设、经验传授、工作室平台搭建三个方面着手。

    在团队建设上,周晓渝推行“以赛促教、以赛促研、以赛促建”机制,倾力培养青年教师。近5年,她重点指导年轻教师胡璇、黄娟、陈婷婷、童泽彦等6人,助力他们在国家级、市区级班主任能力大赛、优质课竞赛中屡获佳绩,且成效显著。她在当教研组长9年时间里,所带护理教研组获评区德育先进组。

    “我们学校胡璇老师获得2024年重庆市中职班主任能力比赛一等奖,陈婷婷老师获得防校园欺凌微班会比赛全国二等奖,这些都实现了新突破。”周晓渝告诉记者。

    在经验传授上,周晓渝受企业、行业及兄弟学校邀请,多次开展对外培训和主题讲座,无私分享其在班级管理、课程建设、思政教育、老年护理等方面的宝贵经验,带动区域职业教育水平的提升。

    在工作室聚力中,周晓渝主持的重庆市中职“海潮”名班主任工作室,以成为区域内德育研究和班主任成长的孵化器与高地为建设目标,助力孵化“明师”。近两年来,团队累计获得德育类国家级、市级荣誉10多项。

    “我并不是中职教育工作者中最璀璨的那个人,有更多同行一直在默默奉献。在中职教育的发展历程中,60后、70后的前辈们引领,我们80后跟随,并为90后开创了一条路。”周晓渝说,“所以,我由衷地感谢组织培养、前辈引领,同时也感谢同事们在工作中的支持包容,我与同学们在学习中共同成长。”

    “淬炼技能为青春加冕,锻造匠心作时代脊梁,每个孩子终将执炬成光!”周晓渝认为,作为一名中职教师,要以职业教育家黄炎培为榜样,在困难面前不退缩、技术面前不畏惧,对专业精益求精、对课程推陈出新,在教育教学模式上要敢于创新、善于创新。

    “作为新时代的一名中职教师,要对党的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对学生的深沉大爱,对专业的执着追求,对社会的热忱奉献。”周晓渝说,她将继续开拓创新,强化专业教学、“传帮带”好队伍、培育好职业人才,奋力实现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作为、新贡献和新担当,为培育“大国工匠”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