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相助的力量无坚不摧
——献给投身抗洪救灾的勇毅前行者
![]() |
在从江县丙梅街道俞家湾社区,党员干部和志愿者在合力清淤。罗京来摄 |
![]() |
民警在榕江县车民街道清理淤泥。李长华摄 |
![]() |
在榕江县古州镇,武警官兵在装防洪沙袋。李长华摄 |
![]() |
电网工作人员在从江县进行供电维修。本报记者贾智摄 |
![]() |
6月下旬,暴雨如注、洪水肆虐,贵州多地遭遇了无情的洪涝灾害。特别是受灾严重的区域,洪水吞噬着街道、村庄,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当肆虐的洪水淹没家园,总有坚实的臂膀托起希望;当惊恐的神情漫过人群,总有坚毅的目光温暖人心。
三都自治县境内厦蓉高速猴子河特大桥引桥垮塌。一辆长10余米、打着“双闪”的拖挂式红色大货车,车头悬空,车厢惊险地停靠在已经断裂的桥面上,断桥下是百余米深渊。大货车驾驶员游国春被困车内,万幸的是,救援人员及时赶到,成功将他救出。这段惊险经历让游国春被网友称为“全网最幸运卡车司机”。
当猴子河特大桥展开惊险救援之时,大桥所在地新合村的群众,也经历了一场终生难忘的“生死时速”——面临山体滑坡,全村78户125人在村“两委”和党员的引领下,提前转移到安全地带。新合村村民成功转移,与游国春的获救共同构成“双重奇迹”。
6月28日,黔东南州榕江县在短短8个小时内,防汛应急响应从Ⅳ级提升到Ⅰ级。当地迅速组织8000余名党员干部下沉到县里划分的7大洪区29个网格内,逐户动员群众撤离。他们不顾个人安危,手持喇叭,在狂风暴雨中挨家挨户喊话,紧急撤离转移群众共计12036户41695人。
在防汛救灾主战场,党组织是战斗在最前沿的坚强堡垒,党员是冲锋在第一线的先锋旗帜。全省各地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牢记“我是党员我先上”的铮铮誓言,在防汛抗洪救灾一线挑重担、当先锋、打头阵,与广大人民群众风雨同舟,共同构筑起防汛救灾、守护家园的坚固防线。
当防汛I级响应与高考志愿填报窗口同期开启,榕江一中老师们化身“护航团”,在淤泥未清的校园里争分夺秒确保“一个都不能少”。
而在榕江忠诚镇,炉火正旺!群众自发组建“民间炊事班”,二三十人迅速膨胀至三百人。手臂累到抽筋的掌勺“井泉哥”,“轻伤不下火线”的切菜大姐们,只为让一线救援人员和受灾的家人吃上热乎饭,他们用肩膀扛起的不只是食材,更是风雨同舟的深情厚谊。
洪水退去,淤泥未干。驰骋球场的“村超”球员们,瞬间化身抗洪救灾的急先锋。杨亚江忍着腿痛清淤,解说员杨兵倡议组建的运输队里,队长丁登标驾驶伤痕累累的皮卡日夜穿梭,统筹物资……无数球员、啦啦队员和村民奔忙在防汛救灾一线,将希望送达每个角落。他们从绿茵场转战泥泞地,用汗水与坚韧诠释了“村超”凝聚的团结与不屈。
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在洪水中托举起不灭的希望,闪耀着守望相助的力量。
当完成抗洪抢险任务的救援队伍陆续撤离时,数万榕江群众顶着高温自发涌上街头,用最质朴的方式表达着最炽热的感恩。白发老人拄拐相送,侗族妇女含泪挂上红鸡蛋,少年们高声朗诵他们为武警官兵所写的《颂军》诗……这些感人至深的送别背后,是洪水退去后家园加速重生的信心。
洪水无情,人间有爱。贵州此次抗洪救灾中涌现出的这些感人事迹,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团结力量,看到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体会到了普通群众的善良与担当。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受灾地区一定能够迅速恢复生机,迎接充满希望的明天。
今日,《贵州教育报》推出“贵州防汛救灾一线报道”,用最真实的镜头、最质朴的语言,记录下这场严峻考验中的责任担当与人间大爱。
综合天眼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