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营
在黔西南州,“加油文化”源远流长,它蕴含了先辈们坚韧不拔与积极向上的精神,是当地精神文明的瑰宝,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们。本期少年派 ·写作营,黔西南州的少年们记录下他们亲身经历的“加油”故事。“加油”给予他们勇气和力量,让他们以更饱满的热情去拥抱生活中的挑战与机遇,成就更美好的未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油故事传文脉
晴隆县光照镇规模小学六年级1班 罗雪雪
我的家乡黔西南是“加油”精神的发源地,也是“加油”一词的来源之处。
我从长辈口中得知一个有关“加油”的故事。听奶奶说,在清道光年间,张之洞的父亲张锳在任兴义府知府期间,自己花钱买桐油,给夜间寒窗苦读的学子们添灯油。听了奶奶讲的这个故事,我感同身受,因为我也亲身经历过“加油”的故事。
那天是校运动会。我们班的参赛选手小明在长跑最后一圈踉跄时,很快被其他选手超越了。班里的“啦啦”队还在卖力地喊着口号,我见此也是着急不已。这时,班长突然冲到“啦啦”队前,手里握着一张纸,带领“啦啦”队大声喊:“成功是靠努力和坚持不懈的结晶,如果坚持下去,就会看到‘加油’的光在指引方向!”原来他们在念小明的加油稿。有了班长和“啦啦”队的卖力喊声,小明最终摘得桂冠。
这个“加油”故事使我受到了启发:在人与人之间,只有用加油去鼓励,才会在松懈中重新去努力。
我还知道一个有关“加油”的故事。这个故事就发生在我身上。单元测试时,我失利了,拿着试卷垂头丧气地回到家,妈妈见我回家后,不停地问我考得怎么样,我低下头来,说出了测试的分数。本以为她会大声指责我,然而她只是轻描淡写地说:“考试不能代表什么,一次考试的失利也不能代表什么。你知道‘知府添灯油’的故事吗? 你应该要在失败中重拾信心,不要灰心。”妈妈的话点燃了我心中的火光,我振作起来,记住了妈妈说的话。
昨晚,我做了一个梦,梦见张锳爷爷对我说:“你知道吗? 我‘夜添灯油照寒窗’的故事,是为了勉励张之洞等后人,也是让你们努力学习‘加油文化’并继续传给后一代,让后一代学习‘加油文化’并感受‘加油文化’中的意义。”
我听到的、亲身经历的“加油”故事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里。我知道,“加油”从来不是单方向的馈赠,是古今交织的星链,是代代相传的光华。
这些发生在我身边的“加油”故事,让我仿佛又置身于清代道光年间的光景里,看到了两名年轻的差役,提着灯、油篓,给在夜间挑灯夜读的学子们添油。
“加油”故事传文脉,这些“加油”故事在身边的故事里,在“知府添灯油”的故事里,在人们智慧的双手创造的现实里,“加油”故事就在人与人之间的鼓励里,是祖国西南边一颗颗闪耀的星星,深深地照映着每个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
指导老师:应留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油! 我能行
兴义市红星路小学万峰林校区六年级1班 陈昊宇
在贵州,有一颗璀璨的明珠——黔西南。这里有着美丽的自然风光、独特的地域文化,更是“加油”精神的发祥地。
“加油”一词来源于“知府添灯油”的典故。张锳任兴义知府的14年间,每天坚持让两名差役提着灯笼和灯油,在半夜从知府出发,遇到有人仍在点灯读书,就为他添灯油,激励他发奋图强,成为栋梁之材。这个典故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我也不例外。
从一年级开始,我的数学成绩一直很不理想,那一个个运算符号,如用钢铁构成的笼子,把我困在其中。为此,父母和老师用尽了一切办法,可对生性顽皮的我却起不了一点儿作用。这状况一直持续到了四年级,班里来了一位新的数学老师。
新老师刚来了一个月,学校就组织了一次测验。果不其然,我的数学成绩糟糕透了。新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我不禁脚步沉重,等待着一场“暴风雨”的来临。结果出人意料,老师并没有责怪我,而是抚摸着我的额头,说:“孩子,你其他科目都不错,这说明你并不笨,你只要认真学,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取得好成绩,加油!”老师的那一声“加油”,重拾了我的自信,为我指明了方向。
从此,我开始认真学习数学。那一个个运算符号,变成跳动的音符,构成美妙的乐章,带领我攻破一道又一道难题。当然,成功的背后困难重重,但我始终牢记着:加油! 我能行。
成长之路充满泥泞。只有加油,我们才能拥有“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超然;只有加油,我们才能拥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自信;只有加油,我们才能拥有“千磨万击还坚劲”的傲骨;只有加油,我们才能拥有“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洒脱……
指导老师:邹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油吧,同学
兴义市万峰林小学六年级1班 薛子琪
四月,春风拂面,一切都欣欣向荣。花儿在风中舞动着,各色的衣裙随着花枝摇曳,大树“沙沙……”地为花儿打节奏,鸟儿也唱着婉转动听的歌。我悠闲地漫步在公园里,不经意间瞟到了宣传栏上的“加油”一词,不禁浮想联翩,思绪被拽回了那年秋天。
那是五年级上学期的事了。我因为太骄傲自满,在期末考试时失利了,总分低得不行,我被老师狠狠批评了一顿。放学了,天上下起了雨,似乎是在哭泣,我的脚步也从原本的轻快变得十分沉重。到公交车站时,雨下得更大了,世界湿了,我的心似乎也跟着湿了。
公交车终于来了,我上了车,车上早已人满为患,我只好挤在一边,司机突然刹车,使得周围的人们措手不及,一个个东倒西歪,我也被人流压倒,撞在椅子上的那一刻,我连呼吸都轻了半拍。我缓缓站起来,摸了摸下巴,全是血。
就在我愣神之时,一双手将我拉了过去。我抬头一看,是一位陌生小姐姐。她关切地从包中取出一张创可贴:“小朋友,你疼吗? 我帮你处理一下吧。”我心里却还想着那几张试卷,于是含糊地回答:“不疼,谢谢。”小姐姐似乎听见了我的心声,她将我拉到了身边,问我:“小朋友,你看起来好像很不开心,出什么事了吗?”于是,我将考试失利的事告诉了她。小姐姐听了,微笑着对我说:“没关系,一次考试证明不了一切,你能行的。”她的话并没有对我有太多安慰。“可是……万一我……”“小朋友,越、吴两国激战时,越国战败,越王勾践沦为了俘兵,可后来他卧薪尝胆,最后依然东山再起,打败了吴国。你仅仅是一次考试失利,为什么会如此否定自己?你记住,打败自己的不是别人,是你自己,但如果你能努力吸取教训,就一定能战胜别人和内心中的恐惧,加油吧! 同学!”
我的思绪定格在了这句话中,慢慢回过神来。周围的一切依然那么美好,但我的心中却多了一件东西——那是一种精神,名字叫“加油”。
指导老师:龚永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册里的秘密
兴义市万峰林小学六年级3班 王玉方
阳光,洒进窗前,我翻开了那本已经发黄了的相册。相册里充满了笑与泪,一张张相片像电影似的在我脑海里播放。一张相片让我怔了怔,相片上是两个笑容灿烂的小女孩,做着加油的手势……
思绪将我拉回了两年前。寒风呼呼地刮着,路上的行人把衣服裹得更紧了,我也加快了些步伐,赶去演讲比赛。我一路上拿着演讲稿不停地练习,生怕在比赛中出错。
走进学校,我疲惫地倚靠在墙上,两手插兜,等待着演讲比赛的开始。过了一会儿,一个女孩走了过来,站在我的旁边,左顾右盼,时不时地向我瞅来。我感到有些难堪,把身子背了过去。
很快,就要到我上场了,我十分紧张。额头的汗珠滚落了下来,手心也在不停出汗。一道令人安详的声音传来:“你不用紧张,你把它想成一个独属于你的舞台,你一定能行的。”我朝声音传来的方向望了过去,原来是刚才的那个女孩。“谢谢。”我低声答谢。她又说道:“不行,你等会儿,得和我合张影。”我笑着点头答应。
到我上场了,我没有刚才的紧张和害怕,取而代之的是自信和从容。台上的我看见了在台下对我说着“加油”的她。在演讲中的我,像一颗璀璨的星星,闪闪发光。评委们也为我的演讲打出了理想的成绩,这一切多亏了她,比赛过后,我找到她,迫不及待地合影。相片上的我们,脸被冻得通红,搂着对方的肩膀,做出加油的手势,看上去十分的可爱和俏皮。
一辆汽车的鸣笛,打破了我的思绪,我回过神来,想将照片放回相框里,却惊奇地发现了,她写在相片上大大的两个字“加油”,我很是感动。是她的“加油”两字一直鼓励着我,她是我最好的伙伴。想到这,我恨不得立刻收拾行装,踏着白云来寻找到她所居住地。但只不过是幻想罢了,只有在未来,我才有能力去寻找她。
相片中的我们笑容不改。现实中的我们来日方长。
指导老师:罗洪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灵的源泉
兴义市第十小学四年级3班 赵米
生活中“加油”无处不在,它已悄然凝聚成一种独特而温暖的文化,深深嵌入我们的生命轨迹。
在比赛场上,运动员们挥汗如雨,每一次肌肉紧绷,每一步奋力的跨越,都伴随着观众们震耳欲聋的“加油”声,这声声呐喊似强劲的风,助力他们冲向胜利的彼岸。校园里,面对繁重的课业和激烈的竞争,一句“加油”是同学们惺惺相惜,是老师殷切期盼,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无畏前行。
“加油”一词是从张锳身上传来的,故事是张锳给夜晚的学子们添了14年的灯油,鼓励他们。然而,在生活中也有“加油”出现。
在黔西南州,“加油文化”源远流长,它蕴含了先辈们的坚韧不拔与积极向上,是当地精神文明的瑰宝,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增强了人们对本土文化和教育的自信。
在黔西南州的马拉松比赛中,来自各地的有警察、医生和军人,还有一些志愿者尽情挥洒汗水。每当他们坚持不下去时,耳边就会传来亲朋好友的“加油”声,让他们又有了跑下去的动力。这些“加油文化”就是黔西南州独有的一张卡片。
在我们的学校里,也有一个独特的“加油文化”,那就是跳绳。在跳绳比赛中,每一名同学都拼尽全力,仿佛每一寸肌肉都动了起来一样,豆大的汗珠滴下来,滴的是努力、心血,当他们跳不下去时,同学们响彻云霄的“加油”又会让他们振作起来。像这样的“加油”声,在生活中很鼓舞人心。每次考试家人和老师的祝福,自己独立完成一次家务对自身的鼓励,不敢尝试新事物前,同学给的信心,帮助别人时内心对自己的肯定,这一句句“加油”,让我们传承“加油文化”的精神。
“加油文化”是一颗璀璨的明星,给予我们勇气和力量,让我们能以更饱满的热情去拥抱生活中的挑战与机遇,成就更美好的未来!
指导教师:王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马拉松”精神
兴义市第十小学六年级1班 魏光婷
“马拉松”这三个字相信对大家都不陌生吧。在我的家乡,就有“马拉松”比赛,分为半程“马拉松”和全程“马拉松”。我也去观赛过,观赛后,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如果你想知道,就跟着我的脚步,听我一一道来吧!
记得那一天,我和母亲来到了半程“马拉松”比赛场地。来参加比赛的人很多,大家都拿上自己的比赛号码贴在背上,大家都在互相喊着:“加油”。忽然,我看见了一个小女孩的父亲对小女孩的母亲说:“加油,我看好你哦,我和女儿在背后替你加油,尽力而为就行。”
一声发令的声音过后,半程“马拉松”的奔跑就拉开了。选手们都拼命地向前跑,就像箭一般射了出去。一声声“加油”回荡在耳边,大家一起互相鼓励、互相帮助,向着终点跑去。大概跑了一段距离后,补给站的叔叔阿姨们都会笑着喊:“加油加油,跑到这里的你们已经很棒了,再跑一段路就到终点啦。”
终点线的前面已经可以勉强看见几个人影,那几个人影越来越近,越来越清晰,跑在最前面的是一位女子,她满身都是汗水,但是,她所跑过的地方都会响起一声陌生的呐喊。接着,选手们陆陆续续地跃过了终点线,观众们并没有只为前三名呐喊,而是,只要见到一个选手跑到面前就鼓励一声,喝彩一声。
听我说完后,我悟出的道理想必大家都知道了。那就是——虽然彼此都不相识,但人生中总会有人来鼓励你,替你说一声“加油”,也许,正是这平平无奇的一声“加油”,就让别人或自己取得成功,就算失败,也不会留下太多的遗憾。
后来,这个道理被我化作一种精神,希望它能被传承下去,被激励下去!
指导老师:何万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卫生“加油”人
兴义市第八中学附属小学五年级3班 张家菱
我居住的小城,一座风景秀丽,文化丰富的地方,它是一颗璀璨的繁星,闪亮在我国的西南角,而使它能变得如此华丽还要感谢在为它默默“加油”的人。
一天早上,鸟儿还未鸣叫,太阳还未露脸,天空雾蒙蒙的,仿佛盖上了白纱,而我却早早起了床,今天我要去当卫生“加油”人——环卫工人。我带着期待与兴奋的心情,踏上了清晨的道路。
我来到集合地,穿上了红背心,拿上扫把来到了大路上。此时天蒙蒙亮,清晨的气息钻进我的鼻子里,“嗯,当环卫工人挺好的呀,还能呼吸新鲜空气!”可是慢慢的,我便有点疲倦了,“哎呀,怎么还没结束啊! 我好累啊!”我抱怨道,可又不得不继续扫地,天渐渐亮了,人群路过时不断的吵闹声使我厌烦,天上布满了阴云,冷风呼呼地吹着,这冷冷的天让平时都在暖气房里的我感到不适,我的手脚早已疼痛不已。
正当我准备放弃时,我看见了一个环卫工人,他的手和脸已经冻得发紫,汗珠滚过他那瘦小的脸颊,虽然他的黑眼袋很大,可他依然迎着寒风,努力工作,我忽然想起自己以前因为觉得累而放弃了跳舞,想起了自己因为最后算不出来数学题结果而放弃,想到这里,我便下定决心,我一定要战胜困难。我走过去重新拿起了扫把,不顾一切疼痛完成了这项任务,自豪感流满了我心里的每一个角落,我才知道坚持有多么重要。
天晴了,太阳姑娘被远山衔在嘴里,我踏着夕阳,脑海里不时出现那位老爷爷的背影,他弯着背,仔细地扫着地,他不顾寒冷,不顾白天夜晚,他都在为我们的小城“加油”,他坚持的背影印在了干净的小城里,也印在了我的心里。
指导老师:钱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油,改变了我
兴义市第八中学附属小学五年级4班 胡杨灵
百年前的安龙深夜,一盏烛火穿过了布满苔藓的石路,书院里每个学子的书籍前的灯油被加满,使房间里灯火通明,让每个学子都能更好的学习。而这也慢慢演变成了一个振奋人心的词语——加油。这个振奋人心的词语,使黔西南州走出了许多名人,也改变了我。
窗前的玉兰花香四溢,将我拉入了记忆的漩涡,仿佛我又回到了那一天。
那时,我因为考试失利,每天都闷闷不乐,爸爸看到了后,就对我说:“每个人就像一盏灯,别人给你的鼓励就像倒油,而你也需要调整灯油芯,这样才能灯火长明。”他递给了我一本关于张锳的手账本,接着说:“一次失误没什么,你可以好好调整一下你的灯芯。”话说完,就走出了房间。我打开了关于张锳的手账本,看完后,我深刻地领悟到,了解了加油这个词,它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中。
在上学的路上,我看到街角的早餐摊阿姨,给每个人都递了一碗热乎乎的汤,说:“喝了这碗汤,干活更有劲儿。”一句话,让人的心中充满了温暖。让我真正体会到了加油的温情本质,是不求回报的。
在手机上加油的语录和表情包泛滥,可真正的加油到底是什么呢? 是马拉松上有人送来的能量棒,是在学校足球赛上别班的同学说,虽然你没赢,但你也很棒。真正的加油是不苟利、不催促的并肩而立,而非打鸡血。
加油是一颗明星指引着我,因为它,我不再惧怕挫折和困难,加油,改变了我,改变了黔西南州千千万万的人,让我们将加油传播在校园乃至更远的地方,指引着每个人。
指导老师:冯子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活中的“加油”
望谟县石屯镇坡毛小学六年级1班 李小锦
“加油”这个词相信大家并不陌生,我们在生活中也常常听到这两个字。比如:在运动场上的加油,在某件事时亲朋好友的加油。加油能给人带来温暖和力量,在我的记忆里,我也经历过一次加油。
我是一个农村人,我的家乡四处环山,平时我和伙伴们经常相约一起去爬山。记得我第一次爬山是在一个中午,我们几个小伙伴偷偷从家里溜出来,在大次林会面,大次林没有田地,因此村里人很少会去那里。
中午的太阳热得像把人架在火上烤,有几个伙伴当即就想回家,可都被丽丽劝住了:“都到这儿了,你们现在走肯定会被发现的,我可不想因为一个前功尽弃!”大家只能继续往前走。
走着走着终于到了目的地,大家都累得不成人样,“我不行了,我要回家,干脆挨一顿骂得了!”大家都嚷嚷着,那时我也动了回家的念头,大家刚想回去,又被丽丽叫住了:“别走啊,都到地方了你们都要走,来都来了就爬一下吧。”大家停下脚步回头望了望丽丽。只见她自顾自地说起了话:“爬哪座呢? 这座看起来不错! 但又好像太高了点……”
后面通过大家商量,我们爬了一座看着矮一点的山。当我们爬不动时,丽丽会用她甜美的声音一遍遍说加油。
丽丽是第一个爬上去的,她在山顶鼓励着我们,她的一次次“加油”给足了我力量,我也更卖力往上爬。在太阳的见证下,我在一声声“加油”的鼓励下爬上了山顶。
还有几个伙伴没爬上山顶,他人说着放弃,脸上全是汗珠。“加油!”我学着丽丽的样子给着大家鼓励,一声声加油在山间回荡。回家路上,丽丽问我怎么爬上来的,我说:“因为‘加油’。”
加油是一种鼓励,能给人带来温暖和力量,而就在遥远的未来,大家都学会了“加油”。
指导老师:唐川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油
兴义市桔山街道办事处桔园小学六年级2班 王必芮
在当今社会,人们常会用“加油”一词来鼓励他人。而“加油”这个词语的本意与由来,相信很多人也无从说起,那就让我来告诉大家吧!
其实,在晚清年间,贵州省黔西南州安龙有一个人在知府里任官,那人就是张锳,“加油”此词也与他的故事有关。当时条件贫困,书生们读书都很困难,特别是在晚上,天黑后黑压压的一片,家家户户都很少有灯,这就使得那些求知若渴的读书人们不能在晚上读书了,然而这时,张锳看不了那些读书人们那么艰苦,自费买来了桐油,为每家每户深夜苦读的人添油灯。
直至今日,这个故事在当地依旧广为流传,一直到了今天这个故事就被这“加油”二字替代了。而现在人们也对“加油”二字有了引申的意思,比如大家在鼓励、勉励他人积极向上时,就会用到这个词。作为土生土长的黔西南州人,肯定我也听过不少有关于“加油”的故事,但是让我感触最深的莫过于那件事。
在我青春的旅途中,我遇到了一位能够改变我一生的老师。一直以来,我的语文成绩不是很好,特别是作文,一直把我的分拉得很低,然而这一切都在我遇到了这位语文老师后,有了很大的改变。身边的朋友、同学对我的变化感到惊讶乃至不敢相信,却不知我的老师在背后付出了多少努力。我的老师教导我、指导我写作的方法,每次作文本发下来我都会看到熟悉的评语,老师给的评语总是言简意赅,“加油”,有时会多个“好好努力”,她在我的作文本上留下了数十个的“加油”,红色钢笔写下的字醒目又具有警示性,一直提示着我对学习的态度,短短两个字纤瘦有力,丝毫不输书法家的气概。
我之前不懂事,责怪她给的评语太过随意,她却笑着否认并耐心地解释:“孩子呀,‘加油’这两个字虽简短,但属实包含了老师对你的期望与勉励啊!”我听懂了意思,之后的每一次作文本发下来后,看着那优美的两个字,心头总会生出一种被滋润的感觉。后来那位老师离开了,但是每次我翻开本子看到了熟悉的评语时,总会觉得老师好像就站在我身旁,耐心地辅导我。
从张锳先生“知府添灯油”再到我的老师一次又一次地在作业本上留下的评语,都是对读书孩子们的鼓励,让我们也怀着这份他人对我的鼓励与期待,携手奋进,走向更广阔的人生与未来,开辟更壮丽的新篇章吧!
指导老师:罗琳
本报记者 潘国虎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