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6月30日 星期一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 2025年06月30日 星期一 头版 -> 第A04版:高考 -> 黔东南专场:考生家长最关心“多少名能上”

黔东南专场:考生家长最关心“多少名能上”

2025年06月30日 星期一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字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

清华大学咨询处。

海军工程大学招生老师正给家长解答往年招生名次及就业政策。

家长及考生认真听老师解答。

北外咨询处现场,考生就语种选择咨询现场老师。

哈工大咨询处。

    本报记者 廖尚海

    6月27日,由贵州省招生考试院指导,贵州教育报、黔东南州教育局、贵州省凯里市第一中学联合主办的“贵州省2025年高校招生宣传现场咨询活动”黔东南州专场,在凯里市第一中学举行。

    清华、浙大、南开、中传媒、国防科技大学、北外、北理工等省内外125所高校招生就业处的300多名招生老师,面对面为学生和家长答疑解惑,为他们科学填报志愿提供参考。

    活动刚开始,武汉大学招生咨询处就围满了考生和家长。武汉大学招生就业处的龙运翔老师拿着资料,耐心地向考生们一一解答。

    清华大学咨询处早已被学生围得水泄不通,招生就业处的工作人员也是凯里市第一中学毕业的,各种问题层出不穷。“清华园环境很好,里面的菜,尤其是川菜也很好吃。”清华食堂的饭菜好不好吃,也成了学生关心的问题之一。

    前来咨询的考生和家长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目标明确,直接找到相关院校咨询;另一类则是目标尚未明确,想广泛了解情况的学生。

    无论哪一类,问得最多的都是“多少名 (排位) 能上?”

    在武汉大学咨询处,一名家长正在咨询招生就业处的老师,他表示,孩子的排名约为2800多名,目前暂时没有明确的目标大学。

    “去年最低是2700名。”面对这位家长的询问,龙运翔老师详细讲解了武汉大学近年的招生指标和排名情况。

    龙老师告诉记者,无论是什么院校,学生填志愿时主要参考的就是排名,如果排名比往年靠前,问题就不大,但如果排名比较靠后,不建议学生直接填报。不过一部分考生的排名刚好在往年录取名次的边缘线上,这种情况可以“冲一冲”。

    在哈工大咨询处也正好有一名前来咨询的家长,考生的排名距离本部的招录有些差距,但这并非没有希望。“我们还有威海校区和深圳校区。”哈工大的老师表示,威海和深圳校区部分专业的招录排名会适当放宽些,这些信息都可提供参考。

    想要填报意向院校,考生首先要参考该院校及专业在贵州招录的排名;其次,部分院校分校区相关专业的招录排名也不同,需要考生及家长综合考量,以“稳保冲”原则确保志愿科学填报。

    “好不好就业……”高校专业的就业率也是听到最多的择校咨询问题。

    北理工招生老师表示,在其他省份,考生关于专业保研率和深造的问题相对集中,而贵州大部分考生更关心的是相关专业的就业率。

    在中传媒咨询处,一名招生的女老师告诉记者,受网络舆论影响,“新闻专业不好就业”成为很多考生对新闻专业的印象。对此,这位老师表示:“无论是在什么地方,永远都需要宣传、需要写稿的人才。”

    专业与就业究竟有多大的关联? 考生入学后是否可以调换专业?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及院校的老师看法较为独特:首先,专业与就业的匹配度分高低两档。高匹配度指一些专业与特定职业领域高度绑定,知识技能高度相关,就业路径清晰的,例如临床医学 (医生)、土木工程 (土木工程师)、法律 (律师)、会计 (会计师)、师范类专业 (教师);低匹配度则是指培养通用能力和素养,而非特定职业技能的专业,虽然初始匹配度可能看起来不高,但就业领域更广泛,例如汉语言文学、哲学、历史学、社会学、数学、物理学等基础学科或人文学科。

    所以专业与就业的匹配度不能一概而论。高就业率不等于高匹配度,更不等于高质量就业,它仅是专业短期吸纳力的指标。

    比如社会需求稳定的专业 (如师范、医护、警法) 及“新工科”(如人工智能、芯片、新能源),因需求稳定或产业增长快,就业率普遍较高且前景较好。

    基础学科 (数理、文史哲) 和通用专业的就业受经济与个人能力影响大,但其核心素养 (例如分析和写作能力)可迁移性强,出路更多依赖个人拓展。

    此外,这位老师还提醒考生,就业率与政策调整、经济发展水平、地域产业布局密切相关,就业质量远比单纯“是否就业”重要。“个人素养与持续学习能力才是学生更应该关注的事。”

    针对在专业和院校之间如何取舍,能不能换专业等问题,对此,招生老师们表示:如果考生排名靠前,可以选择自己心仪且有发展潜力的专业;如果排名不太理想,可以选择同一院校相对一般的专业,大部分院校在校内允许调换专业,但也需注意,部分“专项计划”招录的专业,调整通常仅限于计划内部。

    此外,很多考生还咨询了学费、军事院校入学标准及条件等问题,现场老师都耐心解答。

    据统计,当天活动吸引了约万名考生及家长前来参与。通过现场与招生老师面对面交流,为学生填报志愿提供了科学的参考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