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6月30日 星期一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 2025年06月30日 星期一 头版 -> 第A08版:论苑 -> 阳明文化在高校思政课案例教学中的转化路径

案例教学

阳明文化在高校思政课案例教学中的转化路径

2025年06月30日 星期一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字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

    李雪

    阳明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是贵州四大文化工程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王阳明的心学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也是增强中国人文化自信的切入点之一”,将阳明文化应用到思政课案例教学,今朝恰逢其时。

    推动阳明文化综合开发与普及转化,增“广度”

    从书本走向社会,从学术走向生活是阳明文化转化为思政课案例教学资源的重要路径,只有大众了解、认可的文化才能真正在时代浪潮中焕发活力。

    第一,在战略引领层面,创新阳明文化叙事方式。结合当前思政课教学中的问题,组建相关团队,推出相应课题,鼓励广大专家学者将阳明文化的精髓用接地气的、活生生的、当代青年喜闻乐见的方式,转换为通俗易懂的语言、插画、课后思考与实践题目等,运用在案例教学中。

    第二,利用案例教学双主体性的特点,鼓励学生从青年一代的视角对阳明文化的案例内容进行筛选和设计,由设计案例的同学进行完整的案例课堂分享,并组织同学们提问、分析、评议,教师对内容进行评价升华。也可通过举办阳明文化思政课案例比赛的形式,对表现突出者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拉近高校师生与阳明文化和案例教学的距离。

    第三,见缝插针地将阳明文化植入高校思政教育及公共空间。如:在案例教学课上或课后实践课中开展公益演讲活动,将阳明文化元素的作品和案例教学成果陈列在教室、图书馆、学校的文化走廊等地方,让更多的高校青年能够近距离接触和理解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使阳明文化的精髓真正能够“飞入寻常百姓家”。

    聚焦多元要素融合与主流思想引领,提“力度”

    案例教学是一个揭示真理的过程,旨在让青年学生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和马克思主义信仰。因此,在将阳明文化转化为高校思政课案例教学资源时,需在主流思想的引领下,与多元要素融合交流,“共同出圈”。

    一方面,以阳明文化为引线,摩擦出案例教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之间的火花。如王阳明主张“士农工商,四民异业而同道”,各种社会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由此培育学生的敬业精神;“正心诚意,无所不及”,王阳明一生以君子的道德准则修行己身,超脱汲汲于君子之名的世俗之见,返璞归真敬守君子之实,是“诚信”最好的教学案例;社会的平稳运行,需要内外两方面的密切配合,内是“良知之道”,外是“法律之剑”,从而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法治的学习。

    另一方面,加强阳明文化的思政影响力和传播力,创新阳明文化与多种文化的融合交流。王阳明一生踏遍浙江、江苏、河北、江西、安徽、贵州、福建、广东、广西等地,浙江是王阳明成长之地,贵州是其悟道之地,江西是其事功之地,广西是其成道之地,这些省份,同时也是红色文化、民族文化、自然风光大量聚集的地方。如贵州,在打造阳明文化思政课教学案例时,可通过融入红色文化辐射带动阳明文化创新发展,开展阳明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的创作联动,从而增强文化自信,唱响主旋律,讲好独具特色的中国故事。

    夯实思政教师文化底蕴与教学认知,植“深度”

    案例教学不同于传统教学,只有教师具有深厚的文化素养和教学理解,才能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展开广泛讨论、在课下进一步认真思考,展现阳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案例教学的深远价值,厚植文化育人的深度。

    第一,培育领军人物,打造高水平专家队伍。进一步完善和充实《阳明文化专家库》,将全国在阳明文化研究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并且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专家学者纳入其中,牵头组织阳明文化教学案例资源库的建立。同时,注重培育和扶持既有深厚文化底蕴,又具备创新思维的青年教师,鼓励他们在阳明文化传承与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为阳明文化的长远发展和思政育人的重要工作注入新鲜血液。

    第二,打造适应不同学科、不同群体、不同专题的案例。如,大学和研究机构可以开设专门的阳明心学课程,在哲学、历史、文学等相关学科案例中融入阳明心学的研究和讨论;在职业教育方面,可以将阳明心学的实践应用作为职业技能培训的一部分,特别是在管理学、心理学等相关领域;针对马克思主义相关专业学生,可在案例中增加阳明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亲缘,深化学生的理论思考和学术钻研。

    第三,聘请在阳明文化研究和创作方面具有丰富经验或突出成果的各行业人士作为案例教学的客座嘉宾。可以是将阳明文化的精髓带到乡村、社区以及田间地头的基层工作人员,可以是具备专业素养和深度文化解读能力的研学导师,也可以是深入浅出地将阳明的哲学思想和历史价值传达给广大人民群众的讲解员,为学生提供多方视角,丰富案例教学的内容形式。

    激发阳明文化形式创造与内容创新,展“新度”

    进入数字时代,文化的创新发展与推动,总是闪烁着青年的身影。当下,要激发阳明文化的创新创造活力,必须深刻把握青少年的行为特征,充分发挥青年人的激情活力与聪明才智,对阳明文化的形式进行创造性转化,对其内容进行创新性发展。

    第一,在学科竞赛、创新创意、社会实践活动中开辟专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案例教学设计赛道,强化阳明文化思政作品的转化与创作,从深度、厚度、温度等方面提升作品质量,鼓励广大师生深入历史、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美好生活需求,推动形成阳明文化思政作品和优秀创作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

    第二,善于运用构建问题情境、发散性思维和角色模拟转换等多种方法进行案例教学。可在书院、基地授课讲学,拓宽案例的运用场域;可开设“阳明案例教学微课堂”公众号,定期发布阳明心学经典解读、现代应用案例等内容,吸引更多人关注和学习阳明心学;可推出系列打卡或投稿活动,增加阳明文旅的曝光度和参与度,让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阳明文化的传播者和代言人,创新课堂的数字化呈现方式。

    第三,以新视野解读经典案例。对于阳明文化,要结合时代特色对其进行编写,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根本指引,赋予新的思政阐释。如,在讲到王阳明在贵州等地施行的民族政策时,应准确阐述当今的民族关系和民族政策,并可放眼全球视野,进行新时代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内涵解释。

    (作者系贵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贵州省2024研究生科研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24YJSKYJJ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