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6月27日 星期五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 2025年06月27日 星期五 头版 -> 第A04版:国内 -> 四川老师兑现承诺:全班撮一顿

高考637分,离约定差3分,自嘲“赋分拖后腿”

四川老师兑现承诺:全班撮一顿

2025年06月27日 星期五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字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

杨李怡

杨李怡的成绩单。

    还记得那位与学生们约定要“全程共战高考”,考不到640分以上,就请全班学生吃饭的老师吗?

    6月25日18:30,四川2025年高考成绩放榜。记者获悉,这位四川省双流中学的教师杨李怡,在2025年高考中,取得637分,离约定的640分仅差3分。他笑着告诉记者,“学生们已经在计划‘报复’我的钱包了,让我把饭馆地址发出来,而我也将兑现我当初请客吃饭的承诺。”

    杨李怡特意强调,自己一定不会填志愿。“考完了,这件事就过去了。只要我不填志愿,完全不会占用四川省的录取名额。就算我的分数在一本线或者是本科线以上,也并不会影响本科分数线,我一个人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

    本次高考,杨李怡的数学成绩为146分、外语144分、物理96分,三门科目接近满分,但语文、化学和地理稍弱,总计637分的成绩,距离和学生们640分的约定仅差3分。他感叹道,“赋分科目还是要努力学习的,不然的确是考不了高分。”

    “刚才也有学生在QQ上找我聊天,说他考得不好,以后都没有脸见老师。”对此,杨李怡则回复道,人生是一场很长的马拉松,不要因为高考这一战考得不是很好,或者失利,就否定自己。他说,“18岁的你们还有很多种可能性去尝试,千万不要用高考成绩来衡量自己,它只是一场考试。”

    对于日常的学习,杨李怡向同学们建议,首先要把语数外的基础抓好,物理则需要把模型给掌握好。在英语学习上,要把它当成一门应用的东西,自己平时就经常看一些英文文献;物理的学习,则是要把常见的模型进行有机融合,让知识点活学活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 闻 回 顾

    6月9日上午,随着地理科目考试结束铃声响起,选择“物化地”组合的考生们率先完成了所有高考科目的挑战。在成都列五中学“高中部”考点外,记者捕捉到一个特别的身影——一位手持笔袋、神态从容的“考生”正走出考场。

    记者采访才知,这位“考生”,竟是来自四川省双流中学的一名高中教师,名叫杨李怡。他表示,自己是为兑现与学生们“全程共战高考”的约定,毅然报名参加了今年高考,“我选的是‘物化地’组合,每个科目我都真正去考了,目前已经全部完成了。”杨李怡笑着告诉记者,自己和学生之间还有个约定,“要是考不到640分以上,我还得请他们吃饭呢!”

    杨李怡谈到,自己第一次高三参加高考已经是13年前的事,“就是在成都参加的高考,最后分数是650左右,去了清华大学。”杨李怡在清华大学完成了本硕的学习,毕业后成为了一名程序员,3年前,转型成为一名人民教师。

    “除了兑现承诺,我更想亲身感受新高考的变化。”杨李怡坦言。有别于往年,四川省今年高考首次实行“3+1+2”模式。他表示,“我们对新高考的了解程度还不够深,包括题目的难度,赋分等,只有真正走进考场,才能精准把握难度与趋势,未来辅导学生时才能有的放矢。”此外,阔别高考考场13年,杨李怡也希望通过此次“实战”,探索自己应对难题的思维与心态,将宝贵经验分享给学生。

    今年高考,物理科目的难度引发广泛讨论,四川卷物理如何? 杨李怡分享了自己的切身体会:“四川卷物理确实有一定难度,但语文、数学、英语等主科仍以基础考查为主。”他特别提醒学子们,“要强化基础,重视课本上的习题,重视老师们讲的知识,千万不要去刷偏难怪的题,把精力集中在基础知识上,就能取得不错的成绩。”

    当被问及对学生的寄语时,杨李怡表示,尽管过程充满挑战,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明白,高考并非人生的唯一衡量标准。他说:“高考只是一场重要的考试,并不能决定人的一生。你热爱的、喜欢的、热于去追求的,才是人生的关键。”他鼓励道,“人生的容错率很高,纵使高考失利,也不要因此否定自己,我相信你们一定会闪闪发光。”

    来源:封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