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 2025年06月27日 星期五 头版 ->
第A06版:小记者周刊
->
讲述我们的“吃新节”
讲述我们的“吃新节”
雷山县丹江小学 陆盛薇
我是薇薇,生在雷公山下的望丰苗寨里。每年稻穗初黄时节,就是我们期盼的一年一度的吃新节 (苗语叫“脑卵”) 奶奶说这个节日已经流淌了三千年的时光,是刻在我们血脉里的仪式。
到吃新节这一段时间的寅日,寨子便活了起来;阿爸牵着牛去河边洗澡,蕴意牛是丰收的功臣,要为它洗刷干净;阿妈则翻出彩线,在绣布上勾画蝴蝶与稻穗的样子;而我悄悄抚摸着银项圈和百褶裙,心跳快得像鼓点,因为吃新节孩子们都会穿上美丽的盛装。
寨子里年长的阿哥们把芦笙擦拭到能反射太阳光,他们等不及吃新节那天,在年轻的姐姐们面前露一手,吹上一段悠扬的曲子。
寨老常说:“芦笙一响,脚就发痒”,那是始祖寻给我们的呼唤。这一天,天未亮,我随阿妈走进雾霭沉沉的梯田指尖挑过饱满的谷粒,小心摘下九束稻穗。回家后郑重系在门楣,供于神龛前。
这是简单的祭祖仪式,当米酒洒在地上时,阿妈低语,她是在告诉先祖,今年丰收,来年请仙人庇佑,再获丰收。
吃新节当天,新米煮出的米饭香喷喷的端到桌上时,第一碗饭盛上桌上,阿妈说这第一碗是为苗家传说中的大黄狗所盛,在苗族传说里,苗族祖先的稻谷种是大黄狗从天上取下,所以苗族人才能吃上米饭。
午后,芦笙场沸腾了! 牛皮鼓震得群山发颤,后生的芦笙曲悠扬回荡,姐姐们的银饰随舞步叮当作响。
这就是我们苗族最为浓重的传统节日之一,吃新节。
指导老师:李森
版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