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6月26日 星期四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 2025年06月26日 星期四 头版 -> 第A06版:国内 -> 这份高考志愿填报攻略可参考

哪些专业就业前景好?

这份高考志愿填报攻略可参考

2025年06月26日 星期四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字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

    高考志愿填报作为人生的关键抉择点,关系着考生未来的职业发展。近日,招聘平台(智联招聘)发布《2025年大学生就业前景研判及高考志愿填报攻略》(以下简称《攻略》),为考生提供科学化、数据化的志愿填报策略参考。

    新兴和未来产业的职位招聘增速强劲

    智联招聘发布的 《2025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人才热点快报》 显示,低空经济、具身智能、智能制造、芯片领域等新兴和未来产业的职位招聘增速强劲,无人机工程师、机器人调试工程师、算法工程师、机械工程师、半导体工艺工程师、半导体设备工程师等职业的招聘职位数同比增速均在30%以上。

    《攻略》指出,这类职业科技含量较高,从业者通常需要具备机械、电子、控制等领域的知识和技能。从智联招聘数据看,半导体工艺工程师、半导体设备工程师的人才主要来自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机械工程师职位同样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专业人才居多;机器人调试工程师的人才来自工业机器人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机器人工程等专业;无人机工程师的专业则更多来自无人机应用技术、自动化等专业;算法工程师的专业背景则主要集中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对于有志从事这些职业的考生,可以选择就读对口专业,走“专精”发展道路。

    “大语言模型影响指数”高的专业需关注技能更新

    学哪些专业将来找到的工作,不容易被AI替代? 据 《AI大模型对我国劳动力市场潜在影响研究:2024》,编辑/翻译、金融/保险服务、销售/商务拓展、客服/运营、人事/行政/财务/法务、运维/测试、软件/硬件研发、视觉/交互/设计、医药研发/销售等职业的“大语言模型影响指数”较高,未来被大模型替代风险高,当下这些职业的招聘占比已经开始下降。

    招聘数据显示,以上职业中销售/商务拓展、客服/运营、人事/行政/财务/法务、软件/硬件研发、医药研发/销售1—5月的招聘需求占比仍然排在前十位,这一方面是因为AI对岗位的替代“需要时间”;另一方面,企业和求职者同时在进行积极应对,企业对岗位技能提出新要求,求职者也在积极应变,比如视觉/交互/设计从业者除了精进传统的专业技能,还要在创新思维、沟通能力等软技能方面强化和精进。

    《攻略》指出,从“大语言模型影响指数”高的职业人才专业TOP5中可以看到,这些职业的人才来自汉语言文学、金融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市场营销、电子商务、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有志于从事这些职业的人才可以考虑选择这些专业,但是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密切关注就业市场趋势,在大学期间积极实习、实践,了解各岗位需要掌握的新技能,对自身的知识和能力进行及时更新。无论是学生还是职场人都要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和成长性思维,这样才能让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为我所用”而不是被替代。

    生产制造等职业招聘需求领跑

    《攻略》 显示,智联招聘2025年1—5月招聘需求占比TOP10职业中,除了上文提到的销售/商务拓展、客服/运营等职业,还包括生产制造人员、房地产交易/开发/施工人员、教务/教师/培训人员、物流/采购/供应链人员、旅游/酒店/餐饮服务人员。产业升级、政策调整、消费复苏等因素刺激了这些职位的招聘需求,这也再次提醒考生和家长关注宏观环境。

    具体来看,生产制造人员主要来自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技术、机械工程、机械电子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土木工程、工程造价等“对口专业”对于从事房地产交易/开发/施工职业依然具备优势。此外,教务/教师/培训人员主要来自教育相关的专业;物流/采购的人才,其专业则主要是物流管理、工商管理等,旅游/酒店/餐饮服务人员来自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等。

    专业薪资排名中理工类专业优势仍然明显

    毕业后的薪资是志愿填报的重要考量因素。《攻略》指出,头部名校的月薪金额相差不大。值得关注的是,个别“双非”院校因地域优势或优势学科的加持,在薪资方面仍然具备竞争力。如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以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会计等财经类专业见长,这些专业与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产业需求高度匹配,一定程度影响到学生毕业后的薪资。这也体现了填报志愿需要综合考量多项因素。

    专业薪资排名中,理工类专业优势仍然明显。在“3年工作经验人才平均月薪TOP50专业”里,“机器人工程”作为新上榜的专业,跻身前十席位,这与近年来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开发与运用有密切关联。“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持续占据榜首,该专业所学内容和机器人器件的研发也有所关联,未来或将热度不减。互联网行业近年来流量见顶,走势减弱,很多互联网公司存在招聘收缩的情况,行业的发展直接影响到从业者薪资,在榜单中可以看到,“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两大专业的排名连年下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首次跌出前10。

    北上广深依旧是吸引力最强的城市

    《攻略》 指出,城市对不同院校毕业生薪酬的影响较大,在高考志愿填报中,选择哪座城市求学是考生和家长密切关注的核心内容。

    智联招聘与泽平宏观联合发布的 《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2025》 报告显示,应届生和硕士及以上人才依旧更倾向于一二线城市集聚。应届生人才流入一二线城市合计占比66.1%,高于整体人才流入占比的58.2%。

    一二线城市得益于雄厚的经济基础和较高的战略定位吸引人才持续集聚,发达产业带来的就业机会、更高的薪酬对渴望实现事业理想的应届生来说,吸引力更大。

    在“2024年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100强”榜单中,北上广深依旧是吸引力最强的城市。对于考生报志愿来说,一二线城市不仅有更多的头部院校,也有更多的实习实践机会。报告建议考生填报志愿时优先考虑一二线城市的院校,同时结合这些城市的特色和自身兴趣、规划具体选择。

    职业高校毕业生也能“有奔头”

    优秀的职业院校也将吸引更多的职业技术人才。根据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智联招聘、新东方大学生学习与发展中心等机构联合推出的 《2025中国职业高等院校竞争力白皮书》显示,东部沿海发达省份和城市,如上海、广东等地的健康科学类高校,涵盖医疗护理、生物制药、生态环境保护等专业,在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基础扎实、资源丰富。

    部分高校如山东潍坊职业学院、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等,近年来不断调整专业设置和培养计划,融入智能制造、新能源技术、新材料应用与创意设计等产业前沿技术,形成动态的、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的专业生态。

    近年来我国大力提倡“因材施教”“分流教育”,从类型特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学改革、打造品牌等方面,抓实抓好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职业高等院校毕业生也能“有学头、有盼头、有奔头”。

    来源:广州日报南方+

    图源:软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