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漫山野
■袁潇
雾气缭绕,当朦胧的薄雾缓缓漫过山野的褶皱时,我总爱静静地倚靠在学校门口那棵光秃秃的老槐树下,细细翻看学生们的读书笔记。纸页间溢出的墨香,与泥土的潮气交织融合,不禁让我回想起十年前初次走进兴义市雄武乡中心小学的那一幕——斑驳的黑板上,用粉笔工整地写着“好好学习”四个大字,窗外蝉鸣阵阵,一片婆娑的树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为这画面增添了几分诗意与宁静。
被风吹开的《格林童话》
2017年,休完产假归来的我,接手了五年级的学生。开学第一天,阳光正好,我一眼就瞧见了那个穿着破旧布鞋的女孩。她身形瘦瘦小小,许是营养不良,头发泛黄干枯。身上的衣服洗得皱巴巴的,却干干净净。
她正捧着一本 《格林童话》,沉浸在书中的世界,轻声念着:“在一个遥远的地方,有一个国王……”那声音清脆又带着一丝稚嫩。看着看着,她突然咯咯笑起来,咧开嘴,缺了颗门牙的模样显得格外俏皮。而女孩的眼睛,宛如山涧里闪烁的星星,纯净得让人忍不住驻足凝望。
从那天起,学校图书馆旁那棵老树的树荫下,成了女孩们固定的读书角落。我慢慢察觉到,这些长期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的女孩,内心对外界有着极为强烈的向往。她们对未知世界的渴望,恰似 《海的女儿》 里小美人鱼对人类世界的深切憧憬。
在课堂上讲到这篇文章时,平日里十分怯懦的一个小女孩,竟出人意料地勇敢举起了手。她眼中闪烁着光芒,带着一丝紧张又急切地问道:“袁老师,小人鱼变成泡沫后是不是就不能回家了?”
阳光洒下,将女孩的影子拉得老长老长。我看到她眼角闪烁着点点泪光,不禁忆起自己初次读这本书时,也因小人鱼的勇敢而红了眼眶。
为了让这群孩子增加知识面,我开始有意无意地为她们挑选适合阅读的书籍。《爱丽丝梦游仙境》 鼓励女孩们勇敢地去探索未知的世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则教会她们要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有个女孩特别喜欢《小王子》,总爱把里面的句子抄在作业本的背面,比如那句:“星星发亮是为了让每一个人有一天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星星。”有一天,她在作文里这样写道:“我想成为袁老师口中说的那样的星星,照亮山外面的路。”最终,她成为班里为数不多走出大山的女孩,现在正在一所医学院校里追逐她的医生梦想。
藏在书包里的《简·爱》
有段时间,我们班有个女孩突然变得沉默,总是独来独往。在她的书包里,我发现一本用牛皮纸包好的 《简·爱》,但书页边角磨得发毛。
在作文里,她告诉我她的心事——“袁老师,读书无用吗? 奶奶告诉我让我读完初中之后就像爸爸妈妈一样去广州打工。”这段话被泪水晕染得模糊不清,显然,这是女孩流下的泪水。深夜的虫鸣里,我批改作文看到这段文字时,心如刀绞。
一个周末,我一大早就到了女孩家。女孩的奶奶正佝偻着腰,在院子里仔细地剥着玉米粒。聊到孩子时,她说:“老师,女娃早晚要嫁人,读那么多书干啥?”我没说话,从包里拿出女孩的作文本,上面写着:“我有一个梦想,想走出大山,让家里人生活更好。”阳光透过木窗棂,照在老人粗糙的手背上,无奈地叹了口气:“哎……我也想供她读书啊,可是你看我家的条件!”
经过这件事后,女孩更加努力学习了,她读 《简·爱》 时,这句话总是触动她的内心,以至于忍不住攥紧了手——“你以为我贫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
去年秋天,她如愿以偿考上心怡的高中,发给我的短信里,她骄傲地告诉我:“袁老师,您知道吗? 是简 ·爱告诉我,我这个山坳里的小女孩也可以有大大的梦想!”这让我不由得想起我上师范时,恩师的一席话——“在乡村,一本书可能会改变一个女孩的一生。”
照亮山径的《唐诗三百首》
一节语文课,我发起了“书籍交换”的活动,让学生把看过的书拿过来,放在班上的图书角,相互交换观看。
一个女孩拿着 《小王子》,扉页上用歪歪扭扭的字写着:“送给下一个想成为星星的女孩。”另外一个小女孩拿着 《唐诗三百首》,当我问她拿这本书的缘由时,她露出像百合花一样的笑容,轻声说道:“爸爸告诉我,诗歌博大精深。他还说,让我多读诗,成为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女孩。”后来我了解到,那个女孩的父亲原本喜爱读书,因家境贫寒不得不辍学。为了不让女儿重蹈他的覆辙,农忙过后,他总会带着女儿一起读诗。
虽然雄武离兴义市区远,但它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教学优势,在小学课本中有不少吟咏自然风光的诗词或散文,只要善于发现,在雄武都可以找到和文中相切合的自然景观。
所以,我经常早起带着孩子们读古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她们站在山坡上,对着云海背诵;“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她们在初春的田埂边,看野草从石缝里钻出来。
一个浓浓大雾的早晨,晨雾轻纱般笼罩着校园,一切宛如美丽的仙境。我又领着学生带着语文课本,来到学校操场上,席地而坐朗诵着 《雾在哪里》,孩子们稚嫩的声音和课文中充满童趣的描写以及如诗如画的风景惟妙惟肖地融合在一起,这景象美极了,我彻底被震撼了,忍不住用相机偷偷地记录下来。
最动人的是在一个满天星星的夜晚,我领着四年级的学生在夜空下朗读巴金的 《繁星》,天空中繁星闪烁,就像无数半明半暗的眼睛。星光下,学生们仰望着夜空,一边朗读着课文,一边感受着星星的魅力。他们的声音在夜空中回荡,仿佛与星辰共鸣。
在一个春天的早读课上,孩子们书声琅琅,他们正在读着古诗,清亮的声音传出教室,越过山岗。山风拂过,梨花簌簌落在书页上,像一场安静的雪。当读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我忽然想起一个老前辈的话:“乡村教育就像播撒种子,你不知道哪颗种子会发芽,但只要坚持,总会看到花开。”
如今,兴义市雄武乡中心小学的图书馆内藏书丰富。每到课间,总有一群小脑袋迫不及待地涌入图书室,他们如饥似渴地汲取着知识的养分。从《安徒生童话》 到 《平凡的世界》,这些书籍像一条隐秘的河流,在大山深处静静流淌,滋养着孩子们求知若渴的心灵。
我的办公桌上,除了课本和教案,最多的就是孩子们写的读书笔记。其中一页写着:“老师告诉我们,读书的目的并非仅仅是逃离大山,而是为了有朝一日回到大山,将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正如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中所言,我们应当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那最壮丽的事业。”
夜色渐渐深沉,我缓缓合上笔记本,耳畔隐约传来隔壁教室轻轻的翻书声。我知道,那是那个热爱阅读的女孩,正借着昏黄的路灯之光沉浸在书的世界里。远处的山峦在夜色中沉默如墨,而那些被书香点亮的心灵之眼,却在这无边的黑暗中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这或许正是读书最为深远的意义所在——在这片相对贫瘠的土地上,为每一个怀揣梦想的女孩播撒下希望的种子,让她们在知识的滋养下,自由地生长,勇敢地绽放,最终长成自己最渴望的模样。无论她们身处山洼之中,还是翱翔于山外那更为广阔的天地之间,都能以自信和坚韧,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作者单位:黔西南州兴义市雄武乡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