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6月23日 星期一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 2025年06月23日 星期一 头版 -> 第A01版:报纸封面 -> 瓮安女孩足尖执笔书写“励志答卷”

瓮安女孩足尖执笔书写“励志答卷”

2025年06月23日 星期一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字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

廖菁用脚趾夹起笔做题。

    特约通讯员 瞿远恒

    6月20日清晨,黔南州瓮安县中考考点,细密的雨丝斜织成网将万物笼罩在朦胧雨雾中。瓮安第六中学九 (7) 班班主任胡老师,手持雨伞,在人群中来回穿梭。“孩子们,别着急,慢慢来!”当看到廖菁在姐姐搀扶下,小心翼翼地走在湿滑路面上时,胡老师迅速走了过来,为廖菁送上温暖的关怀:“廖菁,别担心,文具我都帮你检查过了,就按平时练习的节奏考。”这一幕,是廖菁成长路上无数温暖瞬间的缩影。

    廖菁的人生从一开始就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廖菁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由于双手严重发育不良,医生曾建议廖菁父母将她放弃,但廖菁的父母最终选择坚定地守护。出生后的廖菁,手指无法像正常人一样打开,因此刷牙、吃饭等都无法用手进行。

    “从出生起,他们的双手就从未松开过。”廖菁回忆道。15年间,父母用日复一日的耐心诠释着爱的力量——喂饭时的细致、深夜里的轻拍、面对异样眼光时坚定的拥抱,为她构筑起温暖的避风港。

    求学之路对廖菁来说充满艰辛和挑战。当同龄孩子握着彩笔涂鸦时,她尝试用口含笔书写,唾液浸湿纸张的酸涩、笔尖颤抖带来的模糊字迹,都是她要克服的难关。直到有一天,母亲发现用脚书写更适合她时,母女俩开启了一段特殊的学习历程:母亲跪在地上,握着廖菁的脚趾,一笔一画地描摹“人”字。经过半年坚持,作业本上的字迹从歪扭变得清晰可辨。廖菁知道,这是无数个日夜的努力结果。

    初中寄宿生活是廖菁面临的又一道难关。洗漱、用餐、往返宿舍,这些在常人眼中轻而易举的事,对她而言都充满挑战。学习期间,上同一班的姐姐廖萱承担起照顾她的责任,清晨帮她梳理头发,午餐时将热饭递到面前,晚自习后搀扶她回宿舍。校园里,老师和同学们也纷纷伸出援手。班主任胡老师每周与她谈心,用张海迪、海伦・凯勒的故事激励她;同学们会在她用脚写字时,默契地围起屏障挡住好奇的目光;遇到解不开的数学题,总有同学蹲在她面前,耐心地一遍遍演示思路。寒冬里,当廖菁脚趾冻得发紫握不住笔,同桌毫不犹豫地解开棉袄,将她的脚裹在怀中回暖。在姐姐无法陪伴的日子里,班上老师和同学接力照顾,让她在校园中感受到家的温暖。

    在廖菁的求学路上,学校和社会也给予了有力支持。瓮安第六中学为她减免生活费、中考报名费;广州帮扶团队送来日常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在众多温暖力量的托举下,廖菁从未向命运低头。课堂上,她用脚写出的工整笔记常被当作范本展示;课余时间,她尝试用脚绘画,笔下的向日葵朝着太阳的方向绽放,正如她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我的脚不能像别人那样奔跑,但我的思想可以飞到任何地方。”廖菁的话语中,满是对生命的敬畏与对未来的笃定,她用自身经历鼓励大家“困难只是暂时的拦路虎”。

    走进考场,当廖菁用脚趾夹起笔,在答题卡上落下第一笔时,那些曾被视为阻碍的“不完美”,此刻正化作她人生路上独特的勋章,闪耀着爱与坚持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