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关第二实验学校:
构建“课程+活动+环境”三维文明教育生态
![]() |
端午节包粽子。 |
本报记者 王军 陈瑞
毕节市七星关区第二实验学校成立于2017年9月,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建校以来,学校按照“培育核心素养,践行生本教育”的办学思想和“一年学起步、三年展成果、五年铸品牌”的发展目标,构建了“课程+活动+环境”的三维文明教育生态。
在教育教学方面,该校建设跨学科文明主题活动,开展“汉字文明馆”“数字文明礼仪馆”“英语大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等多学科并育的课程体系。以“主题班队会”为主要引领,夯实道德标准;以“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为主要载体,丰富德育生活、陶冶道德情操。
学校每年定期开展读书节、书画节等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培养师生养成“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每年5月,在全校开展“新时代好少年”“五好少年”的评选、宣传活动,对先进人物进行表彰,为其他学生树立榜样。同时,学校开设“思政课”、“道德与法治课”以及读书课、综合实践课等,学习理论知识,加强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在体育、美育形成常规教育的基础上,2021年春季学期,学校增设了劳动课,启动劳动实践教育,设立了班级绿化管护区,定期组织学生开展除草、施肥、剪枝等劳动;学校设立了班级劳动实践种植区,组织学生分区域分类别分季节种植各种粮食作物,既美化了校园、锻炼了学生体魄,又培养了学生品行、磨炼了学生毅力。
教师是教育的核心力量。该校成立了党总支书记、校长同志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各办公室负责人、年级组长等任成员的领导小组,同时建立健全了音乐组、美术组、后勤组、安保组、资料建设组等职能机构,以党建引领,形成了学校主要领导负责,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职、紧密配合,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长效工作机制。
学校坚持教育引导、制度规范、监督约束,建立师德师风长效机制,用“四有”“三者”好老师标准严格要求和引领教师成长。重视名师、骨干教师的打造,注重年轻教师的培养,四年来,该校教师遵守职业道德、认真负责,形成了爱生乐教、奉献求精的教风和团结进取、合作创新的校风。
在校园文化和校园环境建设方面,学校定期开展文明班级、文明学生、文明办公室、文明教师创建评比活动;每年开展家长培训活动,加强家校联系,促进学校、家长和社会共同管理,达到最好育人效果。
学校建有“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党史学习教育文化展厅;建有行健路、向善路、致远路、凌云路等识标线的划设。还建有标准化绿地景观,同时也是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植物观察种植等类型的科学探索的标准场地。无论是活动宣传展板的制作,还是校园内部门联、梯步、廊道、围栏的文明语设置,以及道路和花园的命名、园艺的设计,每一个细节无不彰显学校“三全”育人观对师生的引导和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