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29日 星期四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 2025年05月29日 星期四 头版 -> 第A04版:关注 -> 粽叶翻飞承古韵 童心巧手寄端阳

粽叶翻飞承古韵 童心巧手寄端阳

我省多地校园开展传统文化活动庆端午

2025年05月29日 星期四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字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

    在端午佳节来临之际,贵州省多所中小学以劳动实践为桨、文化传承为舟,掀起一场跨越城乡的传统文化体验热潮。从大方县第六小学的师生共裹粽香,到毕节七星关区的萌娃包粽PK赛;从独山泗亭小学的粽香书韵演讲,到黔西林泉镇的留守未成年人关爱行动,各地校园将包粽子、制香囊、诵经典、赛书法等活动融入课堂,通过“家校共育+科技赋能”的创新模式,让千年端午习俗在少年指尖生辉。一场场欢声笑语的劳动实践,不仅让传统文化“活”在校园,更以粽为媒,串起代际传承的文化自信。

    大方第六小学

    共裹粽香,共度美好时光

    本报讯 (记者 王军 特约通讯员 李定林)5月26日,大方县第六小学组织开展了“粽叶飘香,情满校园”包粽子活动。师生齐聚一堂,共裹粽香,共度美好时光。

    活动开始前,学校家委成员提前准备了糯米、粽叶、红枣、麻绳等包粽子所需材料,还细心将粽叶洗净、糯米泡发,为活动顺利开展做好充分准备。

    活动现场,经验丰富的老师和家委化身“导师”,耐心地向同学们传授包粽子的技巧。“先把粽叶卷成漏斗状,放一把糯米,再加上馅料,然后把粽叶盖过来,用绳子扎紧……”同学们围在旁边,目不转睛地盯着,认真学习每一个步骤。

    轮到自己动手时,大家跃跃欲试,热情高涨。虽然一开始包出的粽子形状各异,有的漏米,有的绑不紧,但在“导师”的帮助和指导下,同学们逐渐掌握了要领,动作也越来越娴熟,一个个小巧玲珑的粽子在手中诞生。

    包粽子过程中,欢声笑语不断。同学们互相交流经验,分享成功的喜悦,现场气氛热烈欢快。有的同学还将自己包好的粽子高高举起,向同伴展示,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此次活动不仅让学生们掌握了包粽子的技能,更在实践中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体会到劳动带来的快乐与成就感。

    “通过开展包粽子活动,学校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实践体验,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学校教师黄清川表示,下一步,学校将继续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活动,让传统文化在校园中生根发芽,绽放光彩。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独山泗亭小学

    趣味体验端午文化

    本报讯 (特约通讯员 陈益)5月26日,独山县泗亭小学开展“粽香书韵,悦享端午”主题活动,以故事、知识、书法为载体,让孩子们在趣味体验中感受端午文化魅力。

    在故事演讲环节,孩子们化身“小小演说家”,围绕端午节起源、屈原故事、民俗传说展开精彩演讲。他们用稚嫩童声讲述“屈原投江”的悲壮、“伍子胥忠魂”的坚毅,语调抑扬顿挫,字里行间饱含对传统文化的敬仰,赢得现场阵阵热烈掌声。

    知识抢答环节气氛热烈非凡。面对“端午节除吃粽子外还有哪些习俗”“屈原代表作有哪些”等提问,孩子们纷纷高举小手踊跃作答。从端午食俗到节日寓意,从历史典故到诗词歌赋,他们思维敏捷、对答如流,在欢声笑语中加深了对端午文化的认知。

    硬笔书法比赛现场,孩子们坐姿端正、凝神静气,挥毫写下“端午安康”“粽香四溢”等端午主题词句。工整娟秀或苍劲有力的字迹间,不仅展现扎实书写功底,更融入对传统节日的美好祝福。

    此次活动将传统文化与校园活动深度融合,既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又厚植文化传承意识。未来,泗亭小学将继续开展多元文化活动,让经典在孩子们心中生根绽放。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星关区甘河街道中心校

    “闻香识端午  巧手制香囊”

    端午节临近,一场以“闻香识端午 巧手制香囊”为主题的迎端午活动,在毕节市七星关区甘河街道中心校举行。活动上,不仅播放了端午节由来的影片,通过现场抢答的形式学习关于端午节习俗的相关知识,师生们还通过香囊制作的全流程实践,亲手体验传统民俗魅力,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堂生动的“端午实践课”。通过认识不同的香料,现场制作香囊,让同学们更全面地了解传统文化,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罗大富摄 (贵州图片库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黔西林泉小学

    包粽子  迎端午

    5月26日,黔西市林泉镇关工委的老同志和林泉小学的师生一起包粽子、吃粽子、迎端午。端午节将至,黔西市林泉镇关工委开展留守未成年人关爱陪伴活动,组织老同志到学校和师生一起包粽子、吃粽子,为孩子们带去温暖与关爱,共同迎接端午节。

    侯进勇摄 (贵州图片库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星关区第二实验学校

    萌娃包粽PK大赛热闹非凡

    本报讯 (记者 熊江睿 特约通讯员 王海) 日前,毕节市七星关区第二实验学校的足球场上粽叶飘香、热闹非凡,一场别开生面的“萌娃包粽PK大赛”火热开展,将即将到来的端午节氛围推向了高潮,也让传统文化在劳动实践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此次比赛,由380余名学生和家长组成79支参赛队伍。随着“比赛开始!”的一声令下,各支队伍迅速投入“战斗”。孩子们在家长的指导下分工合作,认真地卷粽叶、填糯米、捆棉线,尽管动作生涩,却难掩专注与热情。五年级学生林鑫豪头戴厨师帽、系着小围裙,一边念叨着妈妈教的“先折叶,再放米,最后绕线要扎紧”的“口诀”,一边努力包着粽子。他兴奋地说:“以前都是吃现成的粽子,今天动手包才发现这么难,但和同学一起挑战特别有意义。”

    比赛限时20分钟,评委从粽子数量、外观及团队协作三方面综合打分。现场状况多样,有的“高手班级”动作娴熟,桌上很快堆起“粽山”;也有“翻车小队”状况频出,粽叶散开、糯米洒落,逗得围观师生笑声不断。最终,学校根据各年级参赛班级数量及得分,颁发了相应奖项。家长徐婷感慨道:“输赢不重要,孩子们在劳动中感受传统文化,还增进了亲子感情,这才是真正的‘家校共育’。”

    包粽子比赛只是该校端午节系列活动的亮点之一。此前,学校已通过主题班会、经典诵读、视频拍摄、英语演讲比赛等形式,多维度弘扬传统文化。该校少先大队总辅导员唐丽表示:“我们以‘传统+创新’的沉浸式教育,让文化传承从课堂延伸到家庭,甚至走向世界。未来,学校还将探索科技赋能,引入VR云游屈原故里、AI对话历史人物等新形式,让传统文化‘活’在指尖、扎根心间。”

    从粽香四溢的劳动课堂,到声情并茂的英语演讲,再到创意十足的旱地龙舟赛,七星关区第二实验学校以“四节+一周+九主题”德育活动为载体,将文化传承、劳动教育、家校共育深度融合。这场端午盛宴,不仅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更在寓教于乐中培育了学生的家国情怀,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生态写下了生动注脚。

    在传统文化复兴的当下,七星关区第二实验学校积极探索创新,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江下江镇中心小学

    粽情端午·亲子同乐

    本报讯 (通讯员 龙飞云) 一年一度的传统端午节即将到来,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校凝聚力,构建和谐家校关系,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感受民俗文化,在亲子互动中体验过节的乐趣。5月27日,从江县下江镇中心小学举行“粽情端午·亲子同乐”端午节主题活动。

    活动现场热闹非凡,学生和家长们一同捋粽叶、填糯米、裹粽叶、扎线绳,大家互帮互学,忙得不亦乐乎。从辨别粽叶的正反面,到捏出粽子的各个角,再到最后的缠绳子,大家边学习,边动手操作,整个活动现场欢声笑语、其乐融融,轻松愉悦的气氛弥漫整个教室。一双双勤劳的手在一片片翠绿欲滴的粽叶间穿梭,文化的传承在大手与小手之间传递着。

    不一会儿,各式各样的粽子便摆满了桌面,有三角形的、四角形的,虽然形状各异,但每一个粽子都饱含着大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此次活动不仅是一场端午民俗的欢乐盛宴,更是一次意义非凡的文化传承实践。同时,也为家长与学校搭建了深度沟通的桥梁,让家校共育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化作包粽子时的默契配合、做香囊时的温馨互动。相信这份由传统文化联结而成的深厚情谊,将持续滋养孩子们的成长之路,从而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植于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