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
暨南大学少年及家事法研究中心教授、博导张鸿巍:
视频“晒娃”要重视儿童隐私保护
视频“晒娃”很大程度上是当代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态的投射,也是家长将自身期待折射到了孩子身上,从而让孩子“被动”地成了参与者。在张鸿巍看来,互联网并不是“洪水猛兽”,用短视频记录日常点滴,留住孩子成长中转瞬即逝的难忘时刻,是有意义的,但要优先考虑孩子的身心健康和主体权利,特别要注意保护未成年人隐私。
“父母在网络上分享子女图片、视频和育儿信息等,很可能导致家庭住址、学校、孩子的照片等个人信息遭泄露,被不法分子所利用,可能导致诈骗、敲诈甚至更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发生,让儿童陷入危险境地。”张鸿巍特别指出,未成年人保护法是禁止父母利用未成年人牟利的,网络平台应当加强监管,如果出现过度消费“网红儿童”的账号,应采取封禁等措施。
国际认证EAP专员、国家认证家庭教育指导师、九州怡普心理联合创始人谭怡玮:
短视频有助于激发儿童内在动力
“不论是孩子刷短视频,还是为孩子拍短视频,都是当下我们必须直面的现实问题。”谭怡玮表示,儿童的“生动活泼地生长”是依靠其与生俱来的“社交本能、制造本能、探索本能和艺术本能”的运用而获得。家长可以利用短视频这一工具来促进儿童这四项本能,增益家庭内部关系,激发儿童生命内在的发展动力。比如家长为孩子拍摄的许多“人生第一次”的视频片段,成为家庭的美好记忆,这些亲子互动有助于儿童的自信心、安全感、归属感的形成。同时,家庭对于观看短视频的规则制定,尤其是孩子与家长共同制定的规则,能帮助儿童形成规则意识,对儿童社会性发展颇有助益。
在谭怡玮看来,如今,短视频用户体验降低了制作门槛,使得儿童可以不受语言文字教育的限制而主动进行创作与传播,这在许多“儿童当小老师教奶奶下载软件”的视频中得到验证,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儿童的主体性在家庭中得到认可和尊重。由此可见,看短视频、拍短视频对于儿童运用发展其四项本能是有正向功能的,家长应“为所当为”,使其成为促进儿童心智发展的工具之一。
来源:金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