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师承育英才 创新发展谱新篇
——毕节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发展之路
![]() |
![]() |
潘国虎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在乌蒙山腹地,一所承载着百年师范基因的学府——毕节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毕节幼专”),如同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在新时代教育中焕发出夺目光彩。
织金自古有重视师范教育的传统,1916年创办织金师范讲习所。1958年,伴随着新中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织金县初级师范学校应运而生,其间几易其名、其址几迁。历经一甲子的薪火相传,这所师范学府在2015年完成华丽蜕变,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
如今,毕节幼专坐落在美丽的金海湖畔,毗邻高铁站和机场,校园占地530亩,庭院楼宇错落有致,办学条件优质,织金湖畔红嘴海鸥每年如约而至,和谐校园书声琅琅、琴声悠扬,成为莘莘学子梦寐以求的求学圣地。
近年来,毕节幼专秉持“地方性、师范性、开放性”的发展定位,立足毕节,服务毕节,面向贵州。按照“12349”的发展思路,即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坚持两个中心(以服务毕节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为中心、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采取三条路径(规范化、信息化、国际化),聚焦四大战略(专业建设提质、人才队伍提升、治理体系完善、办学条件改善),实施“九大工程”(党的建设铸魂工程、人才培养质量固本工程、教师队伍强基工程、大学文化引领工程、科研服务工程、开放办学拓展工程、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工程、信息化建设工程、办学条件保障工程),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在西部幼教高地书写着新时代的奋进之笔。
立德树人固根本 人才培养结硕果
在毕节幼专的校园里,每天清晨都能听到琴房里传出的悠扬琴声。作为全省高校钢琴最多的学校,学校拥有400余台钢琴,为学生艺术素养培养提供了坚实基础。这背后,是学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的生动体现。
“立德、博爱、求真、尚美”是毕节幼专的校训,也是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毕节幼专党委书记卢凤鹏介绍,学校按照“12345”(“1”,一项任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两大目标:培根铸魂、启智润心;“3”,三全育人:全面、全过程、全方位育人;“4”,四位一体:教育、服务、管理、成长;“5”,五育并举: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工作思路,构建“1+1+10+N”(“1”,一个总方案:《毕节幼专“三全育人”工作实施方案》;“1”,一个管理模式方案:《毕节幼专“一站四区”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工作方案》;“10”,“十大育人”子方案,即“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资助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组织育人”工作方案;以及N个相关工作计划),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着力为地方培养品德高尚、基础扎实、艺术见长、一专多能的卓越乡村幼儿教师。
专业建设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围绕服务地方“一老一小一社区”战略,构建了“一体两翼多支点”的学科专业体系,形成了学前教育类、早期教育类、艺术类、文化传播类、体育与健康类五大专业群24个专科专业。音乐表演专业为全省特色(重点)专业;早期教育和婴幼儿托育与管理专业,在金苹果排行榜上,分别排列第8位和第18位。
“我们构建了基于OBE理念的‘11045’卓越幼儿教师人才培养模式及岗位实习、就业创业的实践育人体系。”校长陈忠勇介绍,教学改革是提升质量的关键。学校积极推进“课堂革命”,着力打造金课、淘汰水课。强化精品课程引领,入选贵州省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省级精品课程1门、贵州省人才质量提升工程省级精品课程1门、贵州省职业教育兴黔富民高职精品课程1门;并以“岗课赛证”综合育人为抓手,突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导向,学生综合素养不断提升。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鲜明特色。学校与贵州思知源教育有限公司开展深度合作,建成了艺术类专业群;建成贵州省职业教育兴黔富民行动计划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与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合作承担《毕节试验区农村儿童发展综合示范区——0-3岁儿童养育项目》,培养了53名贝利测评员和170名CAPI访问员,是全国首次使用贝利测量工具箱的高校。
人才培养成果丰硕。坚持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以“五金”建设为重点,以“十个一”综合素养为抓手,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为地方培养了近万名优秀毕业生,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保持在92%以上。学生获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艺展等各级各类奖项200余项。原创心理情景剧《寻美历程》获全国优秀剧目奖,声乐节目《爱是我的眼睛》获教育部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艺术表演类甲组一等奖。《婴幼儿救护实操》获2021年第二届“幼乐美杯”全国职业院校早期教育专业保教技能竞赛团体三等奖。2022年3月,学校被遴选为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赢未来:职业教育提升项目”试点学校。在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满意度分地区排行榜中,学校位于贵州省第五位。
2024年,学校人才培养再创佳绩。在全省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考评中获第7名(高职高专第2名),毕业生去向落实率93.55%,专升本录取人数470人、创历史新高。其中,艺术类专业专升本录取人数占全省艺术类专业招生录取总数34.3%,居全省第一。2024年师生省级以上竞赛中获奖224项,其中,国家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4项,省级一等奖28项、二等奖21项。其中,获“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国家级铜奖1项,省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4项,首次实现国赛奖项零的突破;获“建行杯”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贵州省赛获省级金奖1项、银奖3项、优秀奖13项,获奖数量位居毕节市职业院校第一。学校合唱团在多项省级和市级合唱比赛中斩获大奖,学生作品在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荣获二等奖,学生团队在全国广场舞冠军赛等赛事中荣获多个一等奖,以赛促教成效显著,获得市领导肯定批示。
“我们坚持五育并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党委副书记赵英才表示,通过打造“幼专之夏”艺术节、金秋体育节等品牌活动,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学校还被纳入毕节市体教融合足球青训体系建设规划,成为教练员、裁判员培训基地。
人才强校筑根基 师资队伍展新貌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
毕节幼专大力实施教师队伍强基工程,坚持“四有”标准,引培并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现有专任教师400余名,其中教授30名、硕士126名、在读博士12名,有全国先进工作者、省级优秀教师、市管专家,市拔尖人才等10余名。
培养体系日益完善。学校鼓励教师学历提升,派出12名教师到泰国皇家理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2名教师作为“甲秀之光”访问学者访学。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加强教师能力培训,5名教师获2022年贵州省第二届最美劳动者荣誉称号。加强教学团队建设,省级示范性继续教育基地、音乐表演重点 (特色) 专业、早期发展教育 (动作) 一流核心课程、学前教育专业省级示范性人才培养方案获2024年“技能贵州”项目立项建设,取得历史最好成绩。
教学科研能力显著提升。教师获全省2020年“外研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 (职业院校组) 贵州赛区特等奖、全国三等奖;在“2021年职业院校外语课程思政优秀案例征集与交流活动”中获全国高职高专组二等奖、贵州省高职高专英语组“特等奖”。2024年,教师获省级以上奖项32项,其中国家级3项,省级29项。教师参加2024年全省职业技能大赛 (英语口语) 获省级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1名教师书画作品入选第十三届全国书法篆刻展,1名教师书法作品入选全国第十三届书法篆刻作品展,教师参加毕节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职工合唱比赛获一等奖 (第1名)。
科研创新成果丰硕。学校成立学术委员会,遴选“两带头一骨干”(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 带头人。打造了陈鹤琴思想研究推广中心、科研中心2个省级科研平台以及黔西北民族民间音乐/舞蹈研究所、黔西北民间工艺研究所、儿童艺术教育研究中心等4个校级科研平台。陈鹤琴教育思想研究中心、科研中心获贵州省社科联学术先锋号称号,2人获贵州省社科联学术先锋,学校科协获贵州省科普先进集体。2024年共立项各级各类科研课题49项。其中,获2024年贵州省高校心理健康专项重点课题1项,2024年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年度课题立项2项;《基于数字化教学管理在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问题和对策研究》通过中国高校产学研创新基金专项课题立项,获资助资金60万元,首次实现教育部项目零的突破。
“把教育家精神融入师资队伍建设,推进教育涵养常态化,日常管理规范化,考核评价科学化。”学校人事处负责人表示,将组织开展“银龄行动”,返聘退休专家回校工作,充分发挥退休人员的余热,完善师资队伍结构。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双师型”教师建设质量。
文化传承树品牌 校园建设展新颜
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
毕节幼专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造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
红色文化铸魂。学校创新开展“爱国主义精神”教育活动和文化主题创作活动,全面提升师生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情怀。原创科学家精神舞台剧 《团圆》荣获贵州省文艺精品奖,是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高校。大学生志愿宣讲团入选2024年度全国大学生遵义会议精神志愿宣讲团。
传统文化育人。学校常态化开展师生“三笔字、歌舞乐、技礼作”等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挖掘黔西北多民族文化内涵,开设黔西北民族民间剪纸、民间绘画 (大方农民画)、蜡染、刺绣 (苗绣)、月琴 (彝族) 等民族民间非遗特色文化课程。并投资300余万元建成中国传统文化汉字传承基地,增强了学生传承民族文化的实践能力。以“松、竹、梅”为主题建设“三友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
师范文化润心。学校突出师范文化内涵,以 《论语·季氏》“君子有九思”命名校园道路;以师范教育为依托,创新打造独具特色的师范文化广场;以蔡元培、陈鹤琴、陶行知三位伟大的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将教学区广场命名为三贤广场,其教育理念和精神在这里汇聚传承,时刻激励着师生在教育之路上不断探索前行。
廉政文化正风。学校开展廉政书画进校园等活动,营造风清气正的廉政文化氛围。通过全面从严治党,统筹推进党风政风、校风学风、师德师风建设,为学校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在校园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学校争取3.05亿元地方专项债券,大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建筑面积从2018年12万平方米增加到现在的24.477万平方米。建成了东大门、北大门、西大门、人防车库、师范广场、环校路、织金湖等设施;学生宿舍、教学楼、教师培训中心、食堂、图书馆等投入使用。校园绿化面积达4万平方米,建成全省节水型示范校园。
“我们注重环境育人,努力建设美丽校园。”学校总务处负责人介绍,在学校的发展与建设进程中,校园环境的规划与布局被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内涵。校园景观、建筑与道路的命名便充分融合了学校的历史沿革、师范特色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力求营造出一个兼具实用性与文化性的校园空间。漫步校园,无论是湖水、广场,还是道路、园林,每一处景观与建筑的命名都承载着学校的历史记忆、教育理想和文化追求。
2024年,学校文化建设再结硕果。获文艺类奖项39项,其中全国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二等奖两项,贵州省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4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19项,获奖数量和等次创历史新高。
开放办学拓视野 服务社会显担当
开放合作是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毕节幼专坚持“开放性”办学定位,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合作,不断提升办学水平。
国内合作深入开展。学校与广州大学、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国内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与广州大学、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签署了东西部帮扶战略框架协议;与深圳市盐田区教育科学院及区内幼儿园开展“校—政—园”合作;与兴义市中等职业学校,七星关区、织金县、纳雍县、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黔西市中等职业学校等签订了合作协议,开展“9+3”合作办学和中高职协同发展工作;2024年,与民盟北京市委、首都师范大学等签署对口帮扶协议,与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签署合作共建协议。
国际合作成果丰硕。学校与以色列奥兰尼教育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备忘录,与泰国东方皇家理工大学签订友好合作框架协议,并挂牌共建“师生研学基地”。积极参与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活动,加入首批“中国-东盟千校携手计划”项目学校。在第四届中国—东盟青少年绘画展中,师生共获奖13项,学校获优秀组织奖,其中,作品《贵州黔西北彝族文化艺术展演活动方案》 入围“我眼中的中国-东盟人文交流”青少年主题活动方案评审并获优秀奖。
技能竞赛捷报频传。学生参加2023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婴幼儿保教技能大赛获甲组团队三等奖;获2023年“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二等奖。2024年,师生在“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首届婴儿 (0-1岁) 回应性照护赛项全国总决赛及云贵赛区选拔赛中,获国赛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学生组获省赛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教师组获省赛三等奖1项、优秀奖2项。
社会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学校依托省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分类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019年以来完成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初聘、幼儿园园长任职资格、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乡村振兴基层项目等社会培训12.487万人次。其中,2024年完成社会人员培训47953人次,培训总人次是学校在校生人数的5.98倍。与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合作开展“毕节农村儿童发展综合示范区0-3岁儿童早期养育项目”,为欠发达地区儿童发展政策提供依据,填补行业空白。
乡村振兴扎实推进。学校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选派干部到扶贫联系村开展驻村工作。在岔河镇戈乐村,驻村工作队为岔河镇戈乐村小学掘井一口,解决500人饮用水问题。党委班子成员定期到乡村振兴联系点调研,为帮扶地发展出谋划策。
“实施‘1+X’证书制度是我们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举措。”学校招生就业处负责人介绍,学校将持续推进职业技能育婴员、保育师等级评价工作,全力提升“双证书”率,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百舸争流,破浪者领航;千帆竞发,奋勇者当先。毕节幼专在百年发展历程中,坚守师范教育初心,秉承“立德、博爱、求真、尚美”校训精神,不断探索创新,实现从传统师范向现代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华丽转身。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毕节幼专正抢抓国办函65号文件明确支持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的重大机遇,科学谋划未来发展蓝图。
“百年师范育桃李,踔厉奋发谱新篇。”学校党委书记卢凤鹏表示,毕节幼专将继续秉承优良传统,勇于创新突破,紧紧抓住国家大力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机遇,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聚焦转型发展、提质升本战略,为实现升格为本科院校目标而努力奋斗,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推动毕节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