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20日 星期二

母亲与红薯

2025年05月20日 星期二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字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

    ■陈诚

    每到深秋,和煦的秋日把农村的田地映得一片金黄,一股丰收味扑鼻而来。地里的红薯藤早已失去了青春的光泽,枯黄的它们或许知道有逝去的一天,早已为自己留下了“种”——地下埋藏着即将面世的红薯。

    我家也种了几亩地的红薯,这些家伙出世面见的第一个人就是母亲。为了让这些“种”能在即将到来的冬季存活,母亲早就为他们建了家——芍洞。芍洞口只能容纳一个人进出,洞内有广阔的空间,还十分温暖。

    我家的红薯地处山坡上,路窄崎岖,空手单身一个人走都要格外小心,稍不注意就会被绊倒。母亲已在这条路上走了几十年了,路上已留下了她走过的许多脚印,不知她有没有被绊倒过。

    每到红薯地,母亲先把空背篓放在较高的田坎上,当又大又胖的红薯压满了母亲的背篓,这意味着红薯们要进“新屋”了。

    路途虽远,母亲从来都是一口气将红薯背到目的地,似乎她想要让这些“种”早点见到“新家”。到了洞口,母亲会慢慢蹲下去将沉甸甸的背篓轻轻落在地上。她很爱护这些胖乎乎的种,就像爱护我们一样。小心翼翼地把它们捡进竹筐里,生怕弄坏了,慢慢地亲自送进“新屋”最里面,我总嫌她这样太慢,太麻烦,可是母亲仍然一个一个捡到筐里,一筐一筐送进去,她重复着这样的动作一直到地里的“家伙”全都被搬进“新屋”才停下。

    这些家伙就这样开始静静躺在“新屋”中,在来临的冬日里互相取暖入睡。直到来年春天才去实现它们新的价值,母亲希望她堆积的“种”来年都能生根发芽,就像她希望我们能学有所成是一样的。

    这么多年来,这些“种”不停的更换继承着自己原有的模样,受到母亲年复一年的悉心照顾后,它们的躯体越发茁壮,然而,母亲两鬓却添了不少白发。

    母亲的大半辈子都是像这样忙碌着,操劳着,好像离开了田地她就不自在似的,种地成了母亲的乐事。也许正是有了这样一些“种”,母亲才体验到了快乐,就像她和我们在一起时一样。

    现在,我们都长大了,各奔东西,母亲没有再种红薯,红薯们曾经的“新屋”已成了村里孩子们捉迷藏的乐园。正值秋日放假回家,被工作压得疲惫的身躯想去地里田间转转,经过芍洞口,总感觉它带着点年代感又夹着些心酸。不由自主陷入沉思,母亲多年来经营的“种”不就是她的希望吗? 她希望儿女们学有所成,实现人生的价值,就像她所种的红薯一样。然而,儿女们为了实现母亲的希望,才发现对她的陪伴太少太少……不知不觉间又想起了那个令人难忘的情景——山坡上一个身影背着红薯佝偻着身体摇晃地走着……

    (作者简介:陈诚,原印江自治县板溪镇初级中学教师,现就读于某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