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20日 星期二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 2025年05月20日 星期二 头版 -> 第A03版:校园 -> 美育有创意 体育有激情 劳动有乐趣

贵州多地创新实践“五育并举”

美育有创意 体育有激情 劳动有乐趣

2025年05月20日 星期二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字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

学生们跳起彝族铃铛舞“阿西里西”。

学生仔细观察水果长势。

象棋比赛现场。

    贵州教育系统深入推进“五育并举”实践,以生动鲜活的育人场景诠释了新时代素质教育的丰富内涵。从清镇特教孩子的水果创意拼盘中,我们看见美育的种子在特殊土壤里发芽;赫章校园的非遗铃铛舞,让传统文化通过青春肢体得以传承;绥阳学子在疏果劳动中感悟生命成长……当千名师生在棋盘上运筹帷幄,当彝族舞步与劳动汗水交织,我们真切感受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正从理念转化为这片土地上触手可及的教育现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赫章校园上演“阿西里西”

    特约通讯员 邓维宣 谢永奇 刘宇 陈春志 盛灿

    “以前课间操就是机械运动,现在跳‘阿西里西’,越跳越带劲!”毕节市赫章县把国家级非遗——彝族铃铛舞“阿西里西”,搬进了校园,摇身一变成为超酷的课间操。

    当非遗遇上课间操,校园秒变“文化舞台”,在赫章县第一中学,每天最让人期待的就是课间操时间,随着《阿西里西》欢快的旋律响起,学生们腰间的铃铛随之轻响,舞步整齐又灵动。

    校长施亮介绍,学校把“阿西里西”民族舞和跑操结合,学生们舞出激情、喊出口号、跑出汗水,身心压力得到极大释放,学习效率都提高了不少。

    “阿西里西”为彝族语言,意为“我们是好朋友”。这不仅是一句温暖的问候,更承载着彝族人民热情好客、团结友爱的精神,将国家级非遗“彝族铃铛舞”改编为课间操,让非遗走进校园,赫章县的教育部门和民宗局下足了功夫。

    他们指导学校对传统的彝族铃铛舞进行改编,在保留原汁原味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健身元素,让动作更简单易学,节奏感更强。

    在雉街彝族苗族乡中心小学的操场上,孩子们身着整齐的校服,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欢快地跳着“阿西里西”课间操。

    “改编后的课间操分热身、舞蹈、放松三个部分,像拍手、跺脚这些动作,既展现了彝族人民的热情又能锻炼身体!”雉街乡中心小学的体育老师陈慧一边演示一边介绍,跳的不只是舞,是对家乡文化的爱!

    “我从一年级就开始跳啦,已经五年了! 不仅在学校跳,回家还教弟弟妹妹跳,这可是我们家乡的文化,我超自豪!”学生李妙涵骄傲地说。

    家长们也纷纷点赞,“孩子跳了‘阿西里西’课间操,变得更开朗自信了,对民族文化也有了更深的认识,这样的课间操太赞了!”

    如今,赫章县的“阿西里西”课间操,不仅成了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还吸引了省内外多所学校前来参观交流。2021年,赫章县第一中学的大课间被评为“贵州省特色大课间”。

    赫章县教育局局长杜刚鋆表示,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们在锻炼身体的同时,自然而然地接触和了解民族文化,增强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清镇市特殊教育学校水果拼出新创意

    本报讯(记者 刘小钰 特约通讯员 吴飞)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水果拼盘创意赛”在清镇市特殊教育学校拉开帷幕。此次活动通过趣味横生的比赛形式,丰富了特殊学生的校园生活,更在孩子们心中播撒下自强不息、勇于创新的种子。

    据了解,清镇市特殊教育学校担负着全市6-15周岁残疾儿童康复、启智、教育、技能培训等职能。与普通中小学相比,这里有太多的“不一样”和“想不到”。88名学生分成了培智部8个教学班,他们有的走路跌跌撞撞、有的自言自语,生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多数孩子身患多重残疾,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就是他们的保护者和引导者。

    在“水果拼盘创意赛”现场,为让家校连接更加坚实,学校邀请全体学生家长参与本次活动。随着计时开始,8个参赛班级迅速投入“战斗”。削皮、切片、摆盘,同学们分工明确、动作娴熟。苹果、香蕉、草莓、蓝莓等普通水果,在孩子们的巧手下,逐渐蜕变为一幅幅充满童趣的“水果画卷”。有的班级将水果巧妙组合,拼出了栩栩如生的“向日葵”;有的则以“硕果累累”“吉祥如意”“花开富贵”“诸事顺利”等为主题,展现出独特的创意。

    经过激烈角逐,评委老师们最终评选出“最佳创意奖”1个,“最佳协作奖”1个,“最佳造型奖”2个。获奖同学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他们纷纷表示,在比赛中不仅收获了快乐,还学到了知识,提升了能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柱幼儿绘本引路开展劳动创作

    本报讯(记者 廖尚海 特约通讯员 田小燕 杨冬英)连日来,黔东南州天柱县白市镇新舟幼儿园开展了“绘本+实践”系列活动,引导混龄班幼儿在阅读中感悟劳动意义,在实践中体验劳动价值。

    教师们首先以绘本引路,播放劳动意识短视频,以 《阿利的红斗篷》 《妈妈的红沙发》 等劳动主题绘本为载体,通过集体教学、师生共读、情景表演等方式,引导幼儿感受劳动的创造性与成就感。孩子们用画笔描绘“我心中的劳动者”,大班幼儿创编劳动小故事,在阅读与表达中深化对劳动的理解。

    其次进行多元实践,培育孩子的劳动能力。一是以“今天我值日”责任岗,设置擦桌椅、分餐具、浇花草等岗位,大班幼儿示范指导,中小班幼儿逐步参与,形成“以大带小”的互助模式。每日佩戴自制值日生徽章,增强责任意识;二是在种植园里的生命课堂,幼儿参与翻土、播种、浇水全过程,观察植物生长周期并绘制记录册。通过采摘自种蔬菜体验收获喜悦,懂得珍惜劳动成果;三是在户外游戏区进行自主管理,开展幼儿“积木回家”收纳训练,制定材料分类标识,培养整理习惯。混龄合作搬运大型器械,提升协作能力。

    全园31名幼儿通过“绘本导入-实践体验-延伸创作”模式,劳动参与率达100%,自理能力显著增强。据家长反馈,孩子在家主动参与家务的比例增长40%。后续,幼儿园将持续开发本土化劳动课程资源,让劳动教育在乡土扎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绥阳“疏果小能手”体验劳动乐趣

    本报讯(记者 李秀锦 特约通讯员 汪克义 吴胜)5月13日,遵义市绥阳县儒溪中学高二年级400余名师生走进“绿之源”生态果园开展疏果劳动实践课程。这是该校推进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特色实践项目,旨在通过农业生产实操培养学生劳动技能与责任意识。

    上午,果园技术人员对学生们进行岗前培训,强调疏果作业要遵循留优去劣原则,考量疏密之间的问题。技术人员还通过实物演示,辩证讲解了疏果对果树营养保障、果实品质提升产生的积极意义。

    随后,学生们被分成若干小组,进入大片的李树种植区展开实操。他们一边观察,一边实战,按照培训时掌握的技能和标准,有条不紊地进行疏果作业。在炎炎烈日下,学生们团结协作、认真专注,汗水浸湿了衣衫,但他们的热情丝毫未减。

    经过两个小时的辛勤努力,学生团队共完成了400余棵李树的疏果工作,据果园统计,学生团队的作业合格率达到园区基本标准。

    “虽然脸上全是汗水,但看着劳动的成果就特别有成就感。”高二(1)班梁艳霞说。“劳动中我们不仅习得了技能,更感受到了如何去把事情做好所担负的责任。”学生陈诗芸也深有体会地说道。

    该校劳动课程总负责人方元隽老师表示,学校正积极深化与周边农业基地的合作,现已开发出茶叶采摘、果树栽培等多样的课程内容。据悉,该校劳动实践基地已拓展至周边的多个行政村,累计开发出3个特色劳动教育的模块,服务学生1000余人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金沙千名师生决战“楚河汉界”

    本报讯 (记者 陈瑞 特约通讯员 王杰) 近日,随着决赛终局落子,毕节市金沙教育研究院附属第二实验小学第二届“和美杯”象棋大赛圆满收官。这项以“传承中国象棋文化,探究校本课程内涵”为主题的赛事,历时20天,经过200余场激烈对局,通过“班级初赛-分学段小组赛-跨学段决赛”三级赛制,吸引全校千余名师生深度参与,成为该校推进象棋特色教育、创建贵州省象棋示范校的重要实践成果。

    作为贵州省象棋示范校创建的核心活动,赛事秉持“人人参与、文化浸润”理念,以低、中、高三个学段象棋社团为载体,实现全校60个班级全覆盖。4月30日前,各班级率先开展全员初赛,千余名小棋手在“楚河汉界”间体验传统文化魅力。经过班级海选,58名优胜选手 (每班2人) 晋级校级小组赛,真正实现“班班有棋手,人人会对弈”的文化普及目标。

    “我们将象棋纳入校本课程体系,构建‘课堂教学+社团活动+赛事实践’三位一体培养模式。”德育副校长祝萍介绍,学校不仅开设象棋礼仪、棋艺技法、历史典故等系统课程,更将棋盘延伸至校园各个角落。

    “象棋是智慧的体操,更是文化的载体。”校长滕松表示,学校将以此次赛事为新起点,深化“以棋启智、以棋育人”特色路径,推动象棋与德育、智育深度融合,培养学生专注力、思辨力和抗挫折能力,让这项千年国粹在新时代校园绽放新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