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撞思想火花 激发创新热情
2025贵州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吸引全省710所学校35300多人参与
![]() |
![]() |
本报记者 杨凯
物理光学实验一体化高清演示仪、智慧农场、智能喂养系统、智慧骑行装置、车内防窒息安全系统、鲤鱼湖生态检测平台……你敢相信,这是由一群青少年学生研制出来的科技平台?
5月17日,由贵州省科学技术协会、贵州省教育厅、共青团贵州省委联合主办的2025贵州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贵州师范学院举办。本届大赛吸引了全省710所学校35300余人参与。经各市 (州)评选、省级审查及初评,最终259个项目入围省级终评。
不论是为解决基于车内环境监测的防窒息安全系统、为解决高空抛物的难监控和预防阻拦,还是为预防卡式炉爆炸反应系统,学生们的很多参赛科技作品都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为了让骑行不再受到天气和场地影响,我设计了一款智慧骑行装置,通过电脑模拟真实的骑行场景,再通过体感控制系统,既可以在室内支持虚拟骑行,也可以在室外记录实时骑行数据,让骑行者在固定的车架上体验真实骑行乐趣。”贵阳市第一中学高一学生杨予墨带来了“小身材 大能量——Riding pro 智慧骑行装置”。
来自贵阳市第三实验中学的参赛选手苏勤西羽、方宥茜、李建烨则通过引入技术设备、AI图像识别,配合自研APP研制成智能食量计算科学驱动喂食设备,“我们研制的这套设备既能提供科学饲养指导,又能形成个体成长档案,适配家庭单宠、店铺多宠、社区公益等差异化场景需求。”
“这些作品学科覆盖广泛,技术水平高,充分体现了我省青少年在科技创新道路上丰富的创造力和严谨务实的科学精神。”评委们纷纷表示,通过比赛不仅能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培养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为未来成长成才打下良好基础。
据介绍,本次全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以“勇担时代使命,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主题,包含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竞赛 (中学组、小学组) 和科技辅导员科技教育创新成果竞赛两个赛项。贵州省将择优推荐5名获奖选手参加8月在内蒙古自治区举办的第39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为加强与公众互动交流,5月18日还在贵州师范学院体育馆进行作品对外交流展示活动。同时,主办单位邀请专家开展以“创新方法论之设计思维的构建”为题的科普讲座。通过和公众的互动交流让更多青少年感受到科学的魅力,体会到创新的乐趣,激发更多青少年崇尚科学、探索未知、敢于创新的热情,培养更多具备科学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
贵州师范学院校长韦维现场寄语参赛青少年:“希望青少年们以科学家精神为灯塔,在大赛中尽情释放才华与智慧,用饱满的热情拥抱科学探索,以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实验、每一个数据,秉持着创新的精神勇攀科学高峰。”
贵州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陈积表示,本次大赛汇聚了全省最富创造力的年轻头脑,希望青少年们以赛促学、以赛会友,在交流中碰撞思想火花,用智慧破解发展难题,勇担国家和社会赋予的历史使命。
据了解,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发起于1982年,大赛每年举办一届,旨在培养青少年科学思维、创新意识、科研能力、团队合作和批判精神;弘扬科学家精神和科学精神,涵养优良学风,塑造青少年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思想品格,树立科技报国的远大理想;发现和培育科技创新后备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