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6日 星期五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 2025年05月16日 星期五 头版 -> 第A04版:人物 -> 瓮安五中三少年书写最美同窗情

初中三年,每天背同学上学

瓮安五中三少年书写最美同窗情

2025年05月16日 星期五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字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

陈璟天和罗顺洋护送方证淇去教室。

方证淇和同学一起看书。

    本报记者 郝梦 特约通讯员 瞿远恒 宋秋婷

    “方证淇,收拾好没有?”“可以了,走嘛。”

    清晨6点半,黔南州瓮安第五中学204寝室里,一如既往响起这段熟悉的对话。寝室的灯光刚刚亮起,空气里还带着夜的凉意,陈璟天已经弯下身,熟练地背起方证淇,罗顺洋则拿起书包,轻轻关上门。

    三个人,一段不长的路,却走得无比坚定。他们一步一步,穿过楼道,走上楼梯,把方证淇送进教室,也把一份沉默而深厚的陪伴,悄悄写进了这个少年的青春时光。

    少年脊梁,撑起梦想的重量

    方证淇患有脊髓性肌萎缩症,随着病情发展,双腿逐渐失去了行走的力量。

    从初一入学起,陈璟天和罗顺洋便开始照顾方证淇。初二住校后,他们更是主动承担起方证淇生活中的点滴,从未中断。每个清晨,当第一缕阳光尚未洒满校园,陈璟天便准时出现在寝室门口,轻声唤方证淇,然后熟练地将他背上肩头,一步一步稳稳地沿着二楼台阶向三楼教室走去。

    “以前背他回家,路远得多。现在只是寝室到教室,真不算啥。”陈璟天笑着说,眼神坦然,语气轻松,仿佛这份担当从来不是负担,而是心甘情愿的选择。

    罗顺洋则将关怀化作点点滴滴,融入生活的每个角落。清晨多打一壶热水,让方证淇能随时喝上温热的水;为了避免拥挤,特意错开就餐高峰去取餐;背他上厕所时,动作轻柔又耐心;深夜里,还会轻轻为他掖好被角,生怕他着凉。每到周末,两人雷打不动地去到方证淇家中,淘米煮饭,将屋子打扫得干干净净,用实际行动填满生活的每个空隙。

    一室微光,照亮整座校园

    爱与善意,如一盏微光,自204寝室点亮,在九年级 (12) 班乃至整个校园悄然扩散。

    当罗顺洋因值日晚归,寝室的同学便自觉替方证淇接过水杯,打好热水;晚自习后,总有人默默将书包收拾妥当,把课本送回寝室。教室里,方证淇一个眼神,便有人回应;笔落地,也总有同学第一时间弯腰拾起。

    课间,方证淇的课桌成了“知识角”,一群同学围坐身边,热烈讨论问题,也被他的幽默逗得前仰后合。班主任更将他的座位特意安排在阳光最充足的角落,每当窗外起风,她总会悄悄将窗户关小些,只想让教室里的这份安静与暖意多留一会儿。

    这些看似微小的关怀,却如春风拂面,如水润物,在孩子们心中悄然生根、茁壮成长。

    双向成长,共绘青春画卷

    身体的束缚没有阻挡方证淇追光的脚步。他成绩优异,是同学眼中的“小老师”。夜晚的寝室里,他总是神情专注、语调温和,为同学一遍遍讲解难题。“老师和同学们对我这么好,我必须更加努力,不能辜负大家的守护。”他说这话时,眼里满是坚定,“我相信,爱是可以传递的。我也想用我的态度,去温暖别人。”

    而这段陪伴的旅程,也悄然改变着陈璟天和罗顺洋。

    “别人总说我们在帮他,其实他也教会了我们很多。”罗顺洋说,每当他在学习上遇到难题,第一个想请教的就是方证淇。他的坚韧、乐观和自律,深深触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希望我们能一起考上同一所高中,我还想继续当他的‘双腿’!”罗顺洋笑着说。

    而陈璟天则把他当成知己,性格互补的两人,总能在忙碌的学习中找到轻松与快乐。

    在瓮安五中,有一种陪伴,悄然无声却始终如一;有一种力量,坚定不移,温暖着前行的路。

    陈璟天和罗顺洋没有惊天动地的语言,只有日复一日的行动。他们用肩膀,托起方证淇求学的路;方证淇也用他的坚韧与乐观,悄然回赠了最深的信任。他们并肩走过的时光,虽平凡,却早已在彼此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这段静默的守望,正是青春最动人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