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艺术赋能
黔西南州创新打造特殊教育区域样板
![]() |
![]() |
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学习剪发。 |
![]() |
象棋社团课。 |
![]() |
扎染社团课老师在认真传授扎染知识。 |
本报记者 潘国虎
党的二十大报告擘画了教育强国建设的宏伟蓝图,强调要“强化特殊教育普惠发展”,为新时代特殊教育指明了方向。贵州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始终将特殊教育作为促进教育公平、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工程。
值此“十四五”规划纵深推进之际,我省以 《“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 为引领,紧扣省委、省政府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求,构建起“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各方参与”的协同育人新格局。从课堂到社区,从康复到就业,贵州特殊教育正以多元融合的姿态,为每一个特殊需要的孩子铺就成长之路。
今日起,“星光黔行 共育花开——看见贵州特殊教育的生长力量”栏目将全景式呈现贵州特殊教育的奋进篇章——这里有政策的温度、改革的深度、实践的热度,让我们共同聆听时代强音,见证教育公平的贵州实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近日,黔西南州特殊教育学校的礼堂里,一场颁奖仪式正火热进行。当听障学生用手语“讲述”自己参加舞龙比赛并获奖的经历时,那灵动的手势仿佛带着无尽的力量,台下瞬间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
这所曾“蜗居”兴义老城区的特殊教育学校,如今已成为贵州省特殊教育的一面旗帜——它以“职业教育+艺术赋能”的创新模式,不仅让数百名残障儿童重拾自信,更为他们的未来点亮了一盏明灯。
旧貌换新颜,开启发展新征程
黔西南州特殊教育学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89年,那时它还叫黔西南州盲聋哑学校。
“老校区占地仅4.669亩,狭小的空间和陈旧的设施已无法满足新时代特殊教育的发展需求。教学楼、教师房改房、综合楼建于1990年,结构老化;学生宿舍楼建于2003年,也存在诸多局限。”该校校长李仕鹏回忆起老校区的情况,感慨万千。
为了给特殊儿童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在省教育厅、州委、州政府、州教育局的关心支持下,学校开启了搬迁重建之旅。2023年8月13日,学校正式搬迁至万屯镇新校区,并更名为黔西南州特殊教育学校(黔西南州和美学校)。新校区项目建设总投资约13300万元,总建筑面积33255.47平方米。项目分期建设,现已建成项目一期,投资约5100万元,建设内容包括综合楼、公共活动用房、学生宿舍A栋、大门及附属设施等,均已通过验收并投入使用。
走进新校区,宽敞明亮的教室、设施齐全的实训室和功能教室让人眼前一亮。目前,学校已设置了美发美甲室、制衣间、酒店服务室等7间实训室,感统室、律动室、评估室、心理辅导室等6间功能教室。办学条件的完善,为推进特殊教育智慧校园、智慧课堂建设,提供教师、学生、家庭多元化教育交流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建设与运用奠定了物质基础。
“以前老校区地方小,孩子们活动都不方便,现在新校区又大又漂亮,各种设施都很齐全,孩子们在这里学习生活,我们家长特别放心。”一位学生家长激动地说道。
锻造师资铁军,护航特殊教育发展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特殊教育领域,教师肩负着更为艰巨的任务。中共黔西南州特殊教育学校支部委员会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促发展”的理念,深入贯彻落实“双培养”战略部署,通过建立教学先锋岗、党员导师制等载体,实现党员与骨干教师的身份转化,既打造“红色教学标兵”,又培育“专家型党员”,形成党建与业务双融双促格局。
学校现有在职在编教职工51人(中共党员18人),其中副高级教师14人 (中共党员6人)。师资队伍包含省级骨干教师2人、州级骨干教师7人、州级名师4人,州级名班主任2人,专业人才覆盖教育教学与班级管理核心领域,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专业能力突出的师资团队。
“学校非常重视我们的专业成长,经常组织各种培训和学习活动,让我们有机会接触到最前沿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一位年轻教师分享道。学校致力于不断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通过开展各种培训和学习活动,培养特教骨干教师。同时,搭建教师发展多元化平台,拓宽教师专业发展路径,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学术交流和研讨活动,提高特殊教育专业能力。在学校的精心培育下,教师们不断成长和进步,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专业的素养投入到特殊教育工作中。
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黔西南州特殊教育学校在课程设置上进行了大胆创新。学校按照“1+N+N”模式设置课程内容,即“1个国家课程标准设置基础课程+N个特色课程+N个职业教育课程”。
除基础文化课程外,学校开设了茶艺、棋艺、书法、陶艺、扎染、舞龙、篮球、舞蹈等特色课程,以及美甲、美发、饮品制作、手工等职业教育课程供学生选择。通过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创新教学模式,将特殊教育与职业教育进行深度衔接,帮助学生掌握适应社会需求的实用技能,强化职业规划指导,为其未来就业提供系统性支持。
荣誉加身,砥砺前行再出发
在黔西南州特殊教育学校的校园里,舞龙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支由特殊儿童组成的舞龙队,在各级赛事活动中屡获佳绩。
自2020年以来,学校舞龙队曾荣获“全国民族民间龙狮争霸赛铜奖”“全国民族舞龙大赛初中组金奖”“全国民族龙狮文化展示活动初中男子组自选舞龙金奖”“全国青少年舞龙舞狮锦标赛甲组竞速舞龙第一名、舞龙自选套路第一名和舞龙规定套路第一名”“黔西南州学生运动会中学生男子组自选舞龙、竞速舞龙、障碍舞龙三个冠军”等一系列荣誉。
这些荣誉的背后,是师生们无数个日夜的辛勤付出。他们在训练中克服了身体上的困难和心理上的压力,用汗水和努力诠释着坚韧与拼搏的精神,为学校赢得了荣誉,舞出了特殊儿童的风采。
“每次看到孩子们在赛场上拼搏的样子,我都特别感动。他们虽然身体有残疾,但他们的努力和坚持一点都不比别人少。”该校校长李仕鹏表示。多年来,黔西南州特殊教育学校凭借着卓越的教育教学成果和良好的社会声誉,先后被授予“全州教育系统先进单位”“黔西南州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十一五期间贵州省特殊教育先进集体”“贵州省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贵州省残疾人特殊艺术人才培养点”“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这些荣誉,是黔西南州特殊教育学校发展历程中的璀璨勋章,更是对学校全体师生不懈奋斗的高度认可。
未来,黔西南州特殊教育学校将继续秉持初心,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创新的举措、更加温暖的情怀,不断完善特教保障新体系,提升残疾人受教育水平。让每一个特殊儿童都能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在技能的天地里绽放光彩,在社会的舞台上实现自我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