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4日 星期三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 2025年05月14日 星期三 头版 -> 第A06版:文化 -> 是“撑竿跳”还是“撑杆跳”

咬文嚼字

是“撑竿跳”还是“撑杆跳”

2025年05月14日 星期三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字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

(图源:小盟爱田径抖音号)

    你看,同一个运动员同一个体育比赛项目,两家媒体却有不同的写法,新华社用的是“杆”字,而人民网转发安徽日报的文章用的却是“竿”字,究竟哪个对呢,或者说是不是都可以?老办法,查呗——

    关于“撑杆跳”与“撑竿跳”的用字问题,综合权威词典、体育规范及历史背景分析,结论如下:

    1.字形与词义的差异

    “竿”:形旁为“竹”,专指竹制细长杆,强调柔韧性和弹性,符合撑竿跳高器材的特性。古代撑竿跳高使用竹竿,因此“撑竿跳高”更贴合运动起源。

    “杆”:形旁为“木”,最初指木制硬质杆,后泛指各类细长支撑物(如旗杆、电线杆)。由于现代撑竿材质已发展为玻璃纤维等复合材料,“杆”逐渐成为较多写法,但缺乏对器材特性的精准描述。

    2.历史演变与规范演变

    起源阶段:1905年欧洲引入竹竿后(也有引入400年说),该项目正式定名“撑竿跳高”。

    词典规范:

    早期《现代汉语词典》仅收录“撑杆跳高”,但第5版起新增“撑竿跳高”并注明二者通用,但以“撑竿跳高”为推荐。

    《新华字典》第12版明确“撑竿跳高”为田径项目标准名称,而《中国大百科全书》等权威工具书均采用“撑竿跳高”。

    3.实际使用中的情况

    官方与赛事:杭州亚运会官网、中国田径协会等正式场合均使用“撑竿跳高”。

    媒体与公众:部分媒体混用,但近年趋向统一为“撑竿跳高”,尤其在涉及器材特性(如竹竿、碳纤维竿)时更强调“竿”字。

    4.结论与建议

    通用性:二者均可使用,但“撑竿跳高”更符合运动起源和器材特性,推荐作为首选。

    区分场景:

    正式文件、体育报道、学术文献中建议使用“撑竿跳高”。

    日常口语或非专业语境下,“撑杆跳”亦可接受,但需注意避免与“横杆”(金属制)混淆。

    来源:文字匠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