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凤凰”要爱 “丑小鸭”更要爱
德江一中倾力做有温度的教育
![]() |
师生交流。 |
![]() |
运动场上的学生,展现青春风采。 |
![]() |
本报记者 杨凯 特约通讯员 王玉林
上午9时半,走进铜仁市德江县第一中学,满眼皆是绿意。今年的二球悬铃木早发,芳菲缀满枝头。树下,刚跑完早操的学生三三两两地打着羽毛球;图书馆里,学子们伏案静读,仿佛对学校由内到外的变化并不感到意外。
今年,德江一中成功申创省级一类示范性高中,为德江乃至黔东教育系统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向赶超跨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近年来,德江一中加快补齐短板弱项、做强做优特色,扎实推动立德树人成效,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教育综合改革质效、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水平等显著提升,为德江县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贡献了一中力量。
育师提质打造优良师资队伍
“老胡,今天你要去家访没?趁我放假,开车带你去。”这是妻子常挂在嘴边的调侃。14年的班主任经历,使得德江一中教师胡旭林的足迹遍布德江县所有乡镇,每一届学生家庭的走访清单,是他坚持完成的“必修课”。
作为学校物理学科的中坚力量,胡旭林所带班级 (物理方向)在2024年高考中创下610分的班级平均分纪录。
回想刚从内蒙古民族大学毕业后进入德江一中时,青涩的胡旭林在讲台上也会因课堂节奏失控而手足无措。“还好那时有学校‘青蓝工程’的两位导师为我点亮了明灯。”胡旭林一边回忆,一边向记者说,学科导师安祥国手把手教他拆解教学难点,班主任导师李能刚则用一场“化干戈为玉帛”的师生调解示范课,教会他如何用共情化解冲突。
“‘物理实验容不得半点误差,每个步骤都要让学生看清现象背后的逻辑。’这是我在‘老带新’的新人培养经历中学到最宝贵的知识。”胡旭林表示,正是得益于学校组织的系统化、专业化、特色化的师资培养方针,才建设起一支师德师风优良、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教学团队。
而胡旭林的快速成长,只是德江一中众多教师为奋力谱写德江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缩影。
这些年,德江一中针对不同阶段的老师制定了培养方案,在学历提升、名师和骨干教师培养、正高级教师培养、教练团队培养等项目方面花大力气,力求公平公正。鼓励全体教师进行学历提升,培养选拔逐级推荐骨干教师和名师,并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等学科中精选2名以上教师组建学生竞赛教练团队。
此外,该校还通过实施“1369”教师培养计划,切实加强名师引领和校本研修,着力打造“强师工程”,形成青年教师“一年入门、三年合格、六年骨干、九年名师”的发展路径,将具有一定条件的中年教师培养成为正高级或省级骨干教师;将青年教师培养成为副高级或市级县级骨干教师;将新教师培养成为校级骨干和教坛新秀。深化“高校+名校”合作,与相关高校共建教师发展基地,以教研一体化赋能教师专业成长。
正是教师队伍梯级培养方案的落实执行,学校教师团队的热心帮扶互助,德江一中才有了申创省级一类示范性高中的底气。
同心协力传授有温度的教育
有爱的教育比单纯的知识传授更有价值。在德江一中,从每一位教师身上都能看到这句话的“影子”。符云是德江一中“腾飞”年级组组长,凭着对党的教育事业的热爱,倾注一腔热情,用爱滋养着每一个优秀或平凡的孩子,得到学生的爱戴、家长的赞誉。
“‘金凤凰’要爱,‘丑小鸭’更要爱,让学生感受到爱,体会到被爱之乐。”这是符云获得学生爱戴的重要“法宝”。
有一次,符云到学校食堂查看学生用餐情况,发现班上的学生小燕(化名)只吃一饭一汤。他一问才知道,小燕家十分困难,但她的自尊心非常强,叮嘱同学们不要给班主任说她的情况。符云知道后,既感动于小燕的坚持独立,也生气她瞒着自己。此后,他每个月从有限的工资里拿出500元资助小燕,周末还带她到家里改善伙食。
除了解决小燕的生活费问题,符云还积极想办法解决她的自卑心理。经过认真思考,符云安排小燕当班长,积极为同学们服务。在这个过程中,小燕和全班同学的关系变得融洽,她也变得乐观、开朗起来。
学生学习上有问题,符云就牺牲休息时间给他们辅导,并积极协调科任教师给孩子们讲解;学生生活上有问题,他就自掏腰包或向学校申请,解决孩子们的后顾之忧;学生思想上有问题,他就旁征博引,讲道理,摆事实,让孩子们走出心理阴影,自信乐观地健康成长……与符云一样,胡旭林常被学生亲切地称为“老胡”。如今的阳光少年张浪浪(化名),曾是全校闻名的“刺头”。那个翻墙逃学的深夜,胡旭林在墙角静候的身影成了转折点。“再犯错就请家长”的警告始终高悬,但三年间他从未拨通那个会导致退学的电话。食堂留饭、操场陪跑、办公室彻夜长谈……张浪浪在毕业典礼上哽咽着说:“老胡教会我,责任比叛逆更酷。”
三尺讲台虽小,但立德树人责任重大。正是德江一中的教师们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同心协力,既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又因材施教,将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贯穿到常规课堂教学活动中,让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和学业水平,在日积月累的教育熏陶中不断提升。
一直以来,德江一中以“厚德育人,和谐尚美”为核心理念,推进“五育并举”,优化“谐心、谐言、谐行、谐身、谐境”五育体系,擦亮具有本校特色的教育品牌,吸引更多优质生源回流。
矢志不渝构建更高优质教育
2012年,德江一中升格为省级二类示范性普通高中,13年来,德江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德江一中申示工作作为头等大事和民生工程,高位推动、高位保障,最后成功申创省级一类示范性普通高中,回应了德江全县56万人民群众、广大教育工作者、莘莘学子多年来的期盼。
德江一中申示成功,生动体现该校始终聚焦立德树人,紧扣“家国己任,感恩奋进”育人目标,不断优化校党委领导、党政班子齐抓共管、处室/中心/年级组联动主抓、班级自治、校家社协同的德育管理机制,完善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有机统一的“三全育人”体系,不断健全实施保障机制,形成了高水平人才培养格局。
据了解,德江一中近三年高考本科输送率均超91%,学业水平考试合格率均达100%。2024年本科输送率达95.87%,特控输送率55.13%,被“985”“211”高校录取近200人;学生在各级竞赛中喜获佳绩,获国家级奖项80余人次,省级奖项400余人次,市级奖项180余人次,学校连续4年获评“市级先进集体”,连续7年获“铜仁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B类校)一等奖”。
值得一提的是,该校始终充分发挥学校引领、辐射、示范作用,建立大中小跨学段、区域教研、队伍建设协同发展的一体化机制,以支教为活动平台,促进区域教育均衡、高质量发展。以联合教研、示范课、讲座、随机听课等为主要帮扶形式,与德江县第三高级中学等7所学校开展结对帮扶活动,贵阳市第二十五中学等23所学校到校交流。学校成功承办市级优质课评选活动12次;开展县级同课异构活动15次,开展名师工作室活动46次,分享教学资源与育人理念,在交流互鉴中共同探索教育新路径,携手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彰显了学校的责任担当与教育情怀,为区域教育的协同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