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园,她是大学生;在高原,她是坦克兵
倪静:我崇尚英雄,也想成为英雄
![]() |
倪静一直都勇于尝试心中所想。 |
![]() |
倪静 |
本报记者 何登成
“橄榄绿是我最喜欢的颜色,我崇尚电视里面的英雄,也想成为英雄。”参军是倪静上中学时就有的梦想,小时候看到军旅类影视剧就心怀憧憬,看到为国奉献、英姿飒爽的中国女兵更是心生向往。
上大学后,校园内征兵宣传再现解放军保家卫国的情景,参军入伍的想法再难按捺。于是,在和家人商量后,她选择了保留学籍参军入伍,在层层选拔下,倪静最终如愿成为一名大学生士兵,实现了她当初立下的誓言。
当谈到为什么要选择去新疆当兵时,倪静坚定地说:“祖国的高原很美,需要有人去守护,我希望自己是其中之一。”
经过层层选拔,倪静终于幸运地成为一名高原坦克兵。坦克驾驶员的数量在全军占比非常低,而女性坦克驾驶员更是凤毛麟角,倪静在入伍期间不怕困难,坚持在海拔5000多米的青藏高原用一名军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新训的四个月里,她不断提高自己的军事技能,无论是在队列、射击、战术训练和体能训练中,她都勇争第一,践行“见红旗就扛、见第一就争”的进取精神,倪静也逐渐从一名地方青年成功过渡到一名能肩扛重任的边防战士。
入伍两年,她干过坦克驾驶员、新闻报道员等工作。她也作为唯一一个义务兵女坦克驾驶员参加了单位组织的演习,驾驶三十多吨的坦克在海拔五千多米的高原翻达坂、蹚冰河。
“党员先上!”这是倪静在部队里最常听到的一句话,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让她感受到信仰的力量。新训结束下连队之后,她第一时间向连队提交了入党申请书,尽管知道义务兵入党很难,但倪静仍坚持自己的初心。她利用自己大学所学的专业知识,做好新闻报道员的各项工作,平常的驾驶训练已然占据了大部分的时间,但倪静仍然坚持利用休息时间加班撰写稿件,用文字和镜头展现连队官兵风采,这些稿件被央广军事、《解放军报》等权威平台采用。在她的不断努力下,2022年,终于如愿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共预备党员。
经历了两年的淬火之旅,倪静完成了从大学生到军人的蜕变。2023年3月退伍后,倪静再次作出决定——考研。
昔日同窗早已工作了两年,她也长时间没有进行过系统学习,考研准备并不容易。但就像当年应征入伍,这一次她依然义无反顾。
几个月下来,倪静延续了在部队时形成的高度执行力和自律力,每日规律的生活作息以及学习计划促使倪静在学习的道路上越走越坚定,每天围绕教学楼、图书馆、宿舍三点一线进行学习,最终以403的高分被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录取。
考研对于倪静来说就像以前在部队学习坦克驾驶一样,从最基本的驾驶知识背记开始,到认识坦克的基本构造,再过渡到真正上车驾驶的那一瞬间,这个过程是长久并且需要毅力的,坦克驾驶员的工作是车组中最苦的活,因为长时间在狭小的空间中进行工作,倪静的身体上有无数被磕碰的伤口和淤青,但对于她来说,伤口是荣誉也是归属,是作为一名边防战士的骄傲。
坦克部件单件质量普遍超过50kg,装甲兵那都是“人肉起重机”,每次坦克维修都需要他们付出极大的体力和精力。时间一长,倪静的腰椎和膝盖就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她的腰椎也在长时间高负荷工作中成为三度损伤。但在每一次的维修完成后,看着能够正常发动、正常演习的坦克,倪静的心里比谁都高兴,那是每一次用心维修后所带来的成就感和使命感,这也成了倪静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部队的磨炼使得倪静在考研的路上坚持自己、从未放弃,在不断努力中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
“我觉得人要有勇气去经历不一样的事情,敢于克服自己的恐惧,才能够达到自己的目标。”倪静早已把军旅岁月锻造成随身“匕首”,使她有了独自面向未来的勇气,无论是报名参军还是继续考研深造,她一直都勇于尝试心中所想。对倪静而言,研究生并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在未来的日子里,她将继续前行,像每一次坚持完成体能训练一样,不负青春,不负韶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青春名片
倪静,女,中共党员,1999年11月出生,贵州威宁人,贵州师范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24届毕业生。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现为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学习刻苦认真、勇争先锋,曾获省级“优秀毕业生”,校级“优秀毕业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运动员”、奖学金等荣誉。服役期间表现优异,担任坦克驾驶员、新闻报道员等岗位;曾获“优秀标兵”个人称号、师团级演讲比赛第二名、军体运动会女子组手榴弹第三名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