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7日 星期三

从“芯宠”到“心育”

一次大学的心理生态创新

2025年05月07日 星期三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字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

在湖北大学,每个“芯宠辅导站”都有自己的“芯宠空间”。(湖北大学大学生记者团 供图)

    晚上10点,湖北大学化学化工实验室的灯光渐次熄灭,刚做完实验的大二学生小周(化名)揉着发酸的后颈,掏出手机查看QQ群“微光遇喵行动”的新消息——照片里,常在校园内活动的流浪猫“小黑”正在教学楼下“站岗”,仿佛在照看晚归学生的安全。她忍不住把照片放大看了又看,“上了一天课的烦躁似乎突然消散了”。

    这个拥有近500名成员的QQ群,是化学化工学院“芯宠辅导站”的载体之一,为方便学生打卡拍照、定期投喂和救助流浪猫而建立。每天,群里都会出现“云吸猫”时刻:或是“小黑”在草坪打滚,或是白猫“小花”跑到学生身上“撒娇”,或是同学们相约投喂校内“猫主子”的温馨场景……

    “这些看似简单的养护活动,实则是情感教育的生动实践。”“芯宠辅导站”工程创始人、湖北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副教授柳珺珺表示,“当学生学会对另一个生命负责时,他们也在实现自我心灵的成长。”

    1从养“宠”到养心:00后的心理健康新解法

    在湖北大学,每个学院都有自己独特的“心灵处方”。

    人工智能学院“芯宠空间”门外的阳台上,一盆盆五彩椒幼苗正迎着春光舒展枝叶。不久后,这些色彩斑斓的辣椒将成为该院学生的“新室友”——学院发布自主报名通知,欢迎同学前去领取,进行自主养护并打卡记录。

    该活动负责人、2023级人工智能专业学生周可介绍:“五彩椒象征青春活力,我们希望它们能作为同学们的情绪调节剂,陪伴彼此茁壮成长。”

    各学院选择“芯宠”时,更倾向于与专业特色相契合的品类。比如,康乃馨花语中的“热情、美好、慈爱”,正是师范学院教育特色的体现,也与师范生的培养目标契合,康乃馨便成为师范学院的“芯宠”。文学院的“芯宠”水滴(水培生物)、生命科学学院的“芯宠”莲花、体育学院的“芯宠”龙狮等同样各具特色。

    “我们学院选择‘龟’的形象,是希望乌龟的慢条斯理能让学生们慢下来思考生活,同时也希望哲院的孩子们拥有坚韧不拔的气质。”哲学学院“芯宠”负责人、辅导员吴天祥说。

    2“芯宠”在听:一场朋辈疗愈实验

    每个“芯宠辅导站”都有自己的“芯宠空间”,譬如放有银杏标本的盆栽、在鱼缸中自在遨游的小鱼、颇具威慑力的“镇室之宝”舞狮头等。

    而每个“芯宠空间”也都有自己的独特标志。

    哲学学院的“芯宠空间”里,乌龟“玄武”正仰头吞食龟粮,脖子一伸一缩的滑稽模样惹得围观学生发笑。

    “课业压力大时,看她吃饭能笑出眼泪。”2022级哲学专业的涂静怡作为学院“芯宠”服务队的一员,第一次路过“芯宠空间”,便深深地被“玄武”吸引。

    每次见面给“玄武”换换水,天气好时带它去晒晒太阳……涂静怡发现,即使在自己为工作压力、学业安排而焦虑的时候,也会因为发现“玄武”高高抬起脖子享受阳光,而感到此刻的阳光是那么和煦,应该抛开杂念好好享受。

    曼城联合学院举办的“故事换花”活动揭示了当代大学生的情绪图谱。收到的匿名故事中,有人因为期末复习到凌晨却效果一般而自我怀疑;有人和室友相处像陌生人,却不知如何开口交流;有人看到公众号里成串的“别人家的孩子”而开始自我投射,产生自卑……

    “我们依据故事内容将情绪分级处理,分为‘可同伴解决’和‘需专业介入’两类。”该服务队负责人、2022级软件工程专业学生孙逸介绍,针对从这些故事中发现的问题,学院进行分类响应。例如,“考研焦虑”匹配学长分享经验,“持续抑郁倾向”则触发班主任谈心交流。

    3学生心理需求:从“解决问题”到“心理滋养”

    艺术与设计学院的学生小雨(化名) 现在还保存着她去年秋天制作的银杏滴胶标本——这是她参加“芯宠”活动时的滴胶初尝试。

    本是偶然参加,小雨却在将银杏封存的那一刻,感受到定格时间的仪式感,似乎一下子忘记了烦恼。

    回宿舍后,她写下600多字的手记:“或许疗愈的本质,就是允许自己暂时脱离‘有用’的轨道,在色彩、触感与偶然性中,触摸到生活最本真的温度……”

    以“芯宠”为牵引,定期在各学院开展的团体心理咨询中,收集到数个类似的匿名故事:有学生在古琴疗愈里第一次敞开心扉,也有学生通过“‘说’给他听”交到大学四年的第一个朋友

    ……

    心理委员定期培训、心理健康教育班会、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教学……一系列工作剪影、散落在各个学院的故事,正被编成一张心理生态网。

    从第一批5个学院试点,到现在26个学院全覆盖,湖北大学学生工作部(处)副部(处)长刘念介绍,面对日益复杂的成长环境,同学们面临的学习压力、就业竞争、社交困扰等问题不断增多,学生的心理需求已从“解决问题”升级为“心理滋养”,学校也要不断创新方法——让心理健康工作像呼吸一样自然发生。

    2023年,湖北大学获评“湖北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入选全国高校心理委员研究协作组理事单位。生命科学学院学生周智若荣获第六届“全国百佳心理委员”,师范学院学生罗正天也拿下第六届“全国百佳心理委员提名奖”……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