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高职—本科
我省加快构建“3+4”中本贯通体系,职教升学“立交桥”更加宽阔
![]() |
正安县中等职业学校24级护理专业“3+4”中本贯通班。 |
![]() |
兴义市中等职业学校24级汽修中本“3+4”贯通班。 |
本报记者 梁珍情
“今天我们来讲解新生儿衣物的穿脱。在穿脱之前首先一定要洗净我们的双手,注意环境要安全,温度要适宜,然后再轻轻解开衣物,动作要轻柔……”4月21日,在正安县中等职业学校24级护理专业“3+4”中本贯通班,一堂生动的实训课正在进行。老师耐心指导,学生们专注学习。在随后的分组实操中,学生们认真地模仿着老师示范动作。
2023年,贵州全面启动“3+4”中本衔接培养试点,正安县中等职业学校是首批试点学校之一,与贵阳康养职业大学达成护理专业“3+4”中本贯通联合培养协议,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职业道路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贵州积极探索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以中职中本贯通培养为重要抓手,搭建起中职与本科衔接的“立交桥”,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
据正安县中等职业学校教务处主任赵兴波介绍,一直以来,正安中职与贵州康养职业大学商讨并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采用“双师型”教学模式,贯通班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要完成语文、数学、英语等公共基础学科学习,同时学习11门包括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及实践环节,以确保知识与技能的共同发展。
“目前,学校设立4个专业部、新增8个专业,着重打造‘3+3’中高职贯通和‘3+4’中本贯通试点班,逐步形成了‘一特、三品、四示范’专业布局,成功搭建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互通桥梁。”赵兴波说。
培养模式的创新,正安中职并非个例。兴义市中等职业学校与兴义民族师范学院联合开设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在前三年于中职校接受语文、数学等基础学科教育的同时,同步学习专业核心课程;后四年则转入本科院校进行深造,系统掌握专业技能。这种创新模式既有效减轻了学生的升学压力,又确保了技能与理论的深度融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在这里读书,照样可以升入大学,还能提前学习一门技术。”2024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3+4”中本贯通班学生杨欣怡中考后认真规划未来的职业方向,并报考了兴义市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3+4”中本贯通班。
在黔西南州,除兴义市中等职业学校开设“3+4”中本贯通专业外,兴仁市民族职业技术学校和安龙县中等职业学校分别同兴义民族师范学院也联合开设了电子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两个“3+4”中本贯通试点专业。目前,全州3所中等职业学校2023年和2024年招生已达到360人。
从“中职—高职—本科”的纵向贯通,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横向联动,贵州通过“3+4”中本贯通扎实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数据显示,2024年全省开展“3+2”中高贯通培养试点,稳步扩大“3+4”中本贯通培养规模,牵头本科院校增至11所,试点中职学校扩大至38所,招生计划达到1460人,增幅近49%,职业教育升学“立交桥”更加宽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