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6日 星期二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 2025年05月06日 星期二 头版 -> 第A02版:综合 -> “黔匠工坊”:将工匠精神融入课堂

“黔匠工坊”:将工匠精神融入课堂

龙里中等职业学校打造产教融合教学新模式

2025年05月06日 星期二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字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

“黔匠工坊”内琳琅满目的学生作品。

    本报记者 刘绍波

    步入龙里县中等职业学校的“黔匠工坊”,映入眼帘的是书签、农民画、微缩景观园林、掐丝珐琅、布艺作品、纸艺作品、陶瓷作品……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

    “这些都是学生的作业,也是他们的作品和商品。”“黔匠工坊”负责人、该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冯涛说。

    该校“黔匠工坊”于2015年创办,最早是学生的实践基地,经过多年发展,于2021年获得“黔匠工坊”称号。

    记者采访时,“黔匠工坊”内正有学生在创作作品,一个大桌子上摆着一个微缩园林,已经初见模样。王文飞和数名同学正在制作园林中的亭台楼阁,他们一手拿着小木棍,一手拿着剪刀,不时用胶水黏合。

    王文飞是龙里县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平面设计二年级的学生,算是个“小高手”。在“黔匠工坊”里,摆有一幅显眼的红剪纸,内容是清明上河图局部,“这是我用了三天时间雕出来的,我拿手的就是绘画和刻刀剪纸。”王文飞向记者坦言,他上中职之后才开始学绘画和剪纸。他掏出手机,向记者展示了他的蛋上作画,“需要用细毛笔慢慢画上去,不仅要细心,还要小心。”他说。

    “黔匠工坊”以非遗为底色,以教学和文创开发为核心,定期聘请专家学者、非遗传承人等专业人士参与产、学、研,将工匠精神、非遗融入课堂,教授学生刺绣、银饰、蜡染、平坡苗画等传统手工艺。“‘黔匠工坊’秉承‘作品即商品’的实践教学理念,师生共创文创作品,既是学生作业同时作为文创产品不断生产和创新,我们还创下了自己的品牌‘苗岭天籁’。”冯涛说。

    通过“黔匠工坊”不断提升师生素养与技能,学校形成了产教融合教育教学的新模式,在校内推广后,还形成了“瑞山松坊”汽修、“青松茗香”黔茶文化、“山物华灵”民族服饰等专业文化品牌,不断提升学校办学内涵。

    2024年11月,龙里县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二年级学生吴诗宇,在2024年黔南州职业院校师生技能大赛 (荔波赛区)中,以村超为主题的参赛作品斩获二等奖。近两年来,吴诗宇常在“黔匠工坊”学习,“现在我们在积极备赛训练,6月份要代表学校参加省级职业院校师生技能大赛。”吴诗宇告诉记者,她喜欢绘画,上中职选择专业时,看到设计相关专业能学习绘画,便毅然选择了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以后上大学了,我还想继续读设计专业。”她说。

    “如果没有中职时期在工坊里的学习,我就不会有今天这份工作。”欧良勇是龙里县中等职业学校2020届毕业生,目前已大学毕业,在国内知名连锁家装公司索菲亚做设计师,平均月收入七八千元。“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中职对我影响更大,把我的基础打稳了,我读大学才能跟得上。”他说。

    冯涛告诉记者,学校“黔匠工坊”是个开放的实践基地,校内大多数专业的学生都会到这里学习,尤其是计算机平面设计、园林景观设计、艺术设计等专业,多年来,工坊孵化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设计学子。

    “对学生而言,第一能拓展知识面,第二是增强文化自信,第三能提高对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对社会来说,我们接纳全县中小学生进行劳动实践和技能学习,拓展了学校对社会的影响力,我们的传统文化得到了传播。”说到“黔匠工坊”的作用时,冯涛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