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6日 星期二

古代“青年节”

传统成人礼的文化印记

2025年05月06日 星期二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字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

期盼孩子长大成人。

现代人身着汉服举行成人冠礼。

古人的冠礼仪式。

行成人冠礼。温州乐清市男子身着汉服举

古代成人礼。

    在古代,没有一个特定的年龄段叫做青年,不过却有特定的礼仪、仪式,即冠礼。

    《礼记》中说,“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故冠而后服备,服备而后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故曰:冠者,礼之始也。”

    1 古代的青年节

    在现代中国,“五四”青年节作为纪念1919年五四运动的重要节日,早已家喻户晓。然而,回溯古代中国,虽无与现代青年节完全契合的节日,却存在着与之类似的概念和活动——成人礼。它蕴含着古人对青年成长的深切期望,肩负着传递社会责任的教育重任,堪称古代的“青年节”。

    青年是少年向成年过渡的时代,在古代,没有一个特定的年龄段叫做青年,不过却有特定的礼仪、仪式。男子的成人礼称作“冠礼”,女子的成人礼则名为“笄礼”。

    冠礼,是男子从孩童迈向成人的关键标志,意味着他们自此拥有独立的社会地位,并需承担相应责任。这一仪式通常在男子20岁左右举行,流程庄重而严谨,涵盖占筮择日、加冠、取字等环节,以此宣告其正式踏入社会。

    而女子的笄礼,一般在15岁或订婚出嫁前举行,通过将头发盘起并插上发簪的方式,表明其已成年,具备婚嫁的资格。

    中国是礼仪之邦,礼仪是社会最基础的纽带和规则之一,这也是中国文明的特点。古人说人生礼仪,人的一生,处处都有礼仪,在一些关键的时刻还有特别重要的礼仪,比如冠礼,就是人生道路上第一个关键点,要举行冠礼,所以古人说“冠者,礼之始也”。它是一个人成人的标志,也可以算作古人的青年节了。

    2 冠必有礼

    在冠礼的仪式中,士人经过三次加冠后,便正式踏入了成年的行列。每一次加冠都象征着他们将承担起不同的社会角色与责任。随后,新成人需进行一系列的仪式,包括更换衣物、敬献甜酒、拜见母亲,以及由正宾赐字等环节。这些仪式不仅是对成人礼的尊重与传承,更是对新成人未来生活的美好期许与祝福。

    《礼记 · 冠义》 中提到:“已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一旦完成了加冠授字的仪式,便标志着冠身已正式踏入成年的行列。自此,他不仅拥有了服兵役、参与祭祀以及出仕做官的资格,更拥有了娶妻、成家立业、繁衍后代的权利。

    随着时代、社会的变迁,礼仪也在变,很多传统的礼仪逐渐消失了,冠礼也在其中。不过这些年来,有人也逐渐开始重新使用古代冠礼。

    其实礼本身就有仪式的含义,而且这种仪式必须是统一的。其一,它代表的是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不能各行其是;其二,统一的礼仪可以形成社会氛围,使礼真正成为影响人们生活的东西,仪式不统一必然没有这种效果。

    古人对于冠礼有一套完整的仪式,这些仪式的每一步设计都有它特殊的意义,这是中国古人的聪明之处,不跟你说教,而让你亲身体验,从各个方面感受成人和孩子之间的差别。

    这样的形式不但文雅,也很中国。不像西方,成年的标志就是你可以喝酒了,可以交女朋友 (男朋友)了,虽然同样表示一个人开始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但这种标志哪里像个礼仪?

    3 成人的责任

    《礼记》 说:“冠者,礼之始也。”把冠礼当成礼仪的开始。为何冠礼这么重要? 这就要说到成人前后的差别了。

    二十加冠,不是戴顶帽子就行。冠礼是人生中第一次身份大转变,意味着从此之后,社会不会再以孩子的身份来对待你,而是以成人的标准要求你。成人之后,就和当孩子的时候完全不同了,有一套完整的规范,必须怎样做,不能怎样做。

    冠礼和笄礼绝非仅仅是流于形式的仪式,更是对青年进行社会责任感与道德教育的绝佳时机。在冠礼中,受礼者被赋予全新的社会角色和期望,从此要扛起对家庭、国家和社会的责任。这种教育意义影响深远,引领着青年从依赖父母的孩子,成长为独立自主的成年人,开启人生全新篇章。

    在古代,成人礼的举办往往备受家族和社会的高度关注。它既是对个人成长的热烈庆祝,更是对整个家族和社会未来的美好期许。经由成人礼,青年们正式被接纳为社会成员,开始履行各种社会角色和义务。这种充满强烈仪式感的活动,无疑在古人心中刻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激励着他们无畏地迎接未来的挑战。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尽管古代成人礼主要围绕男子展开,但在女子笄礼中,同样彰显了对女性成长的重视与期望。这反映出古代社会在性别平等方面已具备一定程度的认识与实践,尽管与现代社会的标准相比仍存在差距。

    4 加冠不是复古

    在今天,确实需要类似古人的这种成人教育,培养年轻人的责任感。当然,具体礼仪未必全要恢复古礼,但是古礼中那些好的内涵应该继承下来,也可以设计符合当前社会的礼仪。不过,这种礼仪最起码应该是统一的,这样才能成为风俗,成为一种社会环境,也才能真正起到成人教育的作用。

    我们会不会觉得举行成人礼或冠礼是复古? 其实不然,奥林匹克运动会也是古代的仪式,橄榄枝从古代用到现在,也是复古吗?

    古代的礼仪,有些是特定社会阶段的代表,那我们就把它当作文物好了。还有些东西是无关于时代的,是任何时间、任何民族、任何社会都通用的,比如责任、对文明的尊重等,这些东西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消失或改变。

    正如冠礼,它所体现的内涵是一个成年人在社会中的权利和责任,也是文化的教育和熏陶,这是可以继承的,也是今天的社会依旧需要的。对于培养现在的年轻人对社会的责任感有很好的效果,为什么不用呢?

    综合:北京日报 中国乐清网 古典文学与诗词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