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语文教师共习语言之美
“经典”有声 诵讲有法
![]() |
专项培训现场。 |
本报讯(记者 郝梦 史紫嫣然)4月25日,由黔南州教育局主办、福泉市教育局承办的2025年中华经典诵讲专项培训在福泉市第五中学和福泉市中等职业学校同步开展。来自全州各级各类学校的语文骨干教师及语言文化爱好者齐聚一堂,围绕诵讲实践开展系统学习与教学研讨。
当天上午,在福泉五中,中华经典诵读大赛全国总决赛评委、湖南大学教授袁涤非以 《经典风雅“诵”》 为题开展授课。讲座中播放了三段 《青衣》 朗诵作品,邀请现场教师逐一点评,并结合实例深入讲解节奏控制、情感表达与舞台呈现等要素。袁教授谈道,音乐、服装、道具、伴舞等辅助手段应为作品“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切忌喧宾夺主。
在福泉职校,中华经典讲解大赛全国总决赛评委、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教授张承凤带来《诗词格律与吟诵技巧》 专题课程。张教授从“诗教中国”大赛评审标准入手,系统讲解了古诗词的平仄格律、音韵节奏与讲解表达之间的内在联系。她现场示范吟诵、带领教师拆解节奏,引导大家理解讲解不仅是知识传达,更是一种文化的再表达与再创造。
下午,惠水县高镇小学副校长杨诗姣就 《塑境启基,品韵映美》主题进行了交流。她表示诵读不仅是语言训练,更承载人格养成与文化陶冶。“经典是怎么来的? 是历史沉淀的结果,是经过艺术加工、创造,并通过一代代传颂流传至今的文化结晶。”她援引 《岳阳楼记》 《滕王阁序》 《将进酒》 等篇章,讲述经典背后的历久弥新,引发教师强烈共鸣。
此外,都匀市第七完全小学刘远萍老师从实践角度分享“诵读中国”的艺术与技巧;惠水县第二中学杨婷婷老师进行诗教中国典型案例讲解;黔南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张蓝心老师则围绕诗教选题策略展开指导。几位教师的讲授贴近教学实际,帮助教师拓宽视野、启发思路。
本次培训内容聚焦精准、形式多元,不仅为教师提供了诵讲教学的理论引领与实操经验,也进一步增强了大家对中华语言文化的理解与热爱。参训教师纷纷表示,将以此次学习为契机,将经典之声播撒进课堂,将文化之韵融入育人,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提升表达品质、拓展人文厚度,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落地生根、薪火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