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2日 星期二

陪母亲游北京

2025年04月22日 星期二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字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

    ■蒋智波

    (一)

    母亲75岁了,背有些微驼了,头发也花白了,但身体还硬朗。到北京天安门去看看,是母亲的心愿,也是我读师范时的愿望,希望今后有工作了,能带父母去首都北京看看。师范毕业后,有工作了,但这个愿望却因为生活的各种琐碎而一直耽搁。2007年那个深秋季节的夜晚,父亲猝然离世,令一直未能兑现诺言的我,心里无比的自责和懊悔,每每回家站在父亲的坟前,我的心都感到十分愧疚。

    父亲和母亲在我们村里是出了名的勤劳,为我们六姐弟的生活、读书,常常起早贪黑,风里来雨里去,长年累月地干着农活,养着牲口和家禽,积攒钱粮供我们读书,让我们健康快乐成长。父亲、母亲教育我们最多的是做人要诚实,做事要用心。在父母的养育下,陪伴下,如今我们已长大成人,也生儿育女了。

    2015年春节我与五弟约好,十月国庆后我们陪母亲到北京一游。10月12日,我驾车到老家洋溪苗寨沟去接母亲到北京。母亲见到我,很高兴,忙着炒我最爱吃的腊肉,她种的蔬菜。饭后,三弟媳为母亲洗头,三弟帮母亲收拾外出的衣物,母亲像开心的小孩,问这、问那。

    我们决定从玉屏坐火车到北京。从老家到了玉屏火车站,五弟与五弟媳妇及侄儿早在等候,我们休息着,等待北上的列车。

    搀扶着母亲登上了从昆明到北京的K474列车,母亲坐在包厢里的床上,眺望窗外,若有所思,随着列车的奔驰,窗外景色的不断变化,母亲的视野也在不断变化,心情也在变化着,时而坐着、时而站着,时而问这山、那水、那桥、那城市……总把那山、那水、那桥与家乡的那山、那水、那桥进行比较。在母亲心里北京是神秘的,家乡是最美、最美的……

    坐了两天火车到了北京。10月14日下午3时,我们从北京西站下车,坐地铁到了张自忠站,入住了女儿为我们安排的酒店。经过一番洗漱,小憩一会儿,母亲就问天安门在哪? 我知道,母亲最想见的就是几十年追梦的天安门。的确,天安门是祖国首都的象征,是多少人向往之地,见到母亲迫切的心情,我翻开北京地图,找到去天安门最近的路线。坐上公交,到了王府井下车,映入我们眼帘的便是宽敞的道路、鳞次栉比的高楼,车水马龙,目不暇接。沿着人行道步行,一路上,见到人行道很长的一排白杨树,母亲似乎感到格外亲切,她说,这树与我们家山林里的白杨树大小差不多。在川流不息的人群中,我攥紧母亲的手,好长时间没有拉母亲的手了,母亲的手很粗糙,手指关节有些发硬,此时的母亲好像儿时的我,在镇里赶集时,母亲也是这样攥紧我的手。拉着母亲的手,孩时的记忆浮现在眼前,一股暖流涌上我的心头。

    我们沿着长安街走,五弟告诉母亲,这条街就是刚阅兵时的那条街道,母亲微笑着,她放开我的手,扶着栏杆仔细端详着繁华的长安街,似乎寻找从电视里那动人心弦的画面与现实景象结合。母亲天真地问五弟,那些军车和导弹到哪里去了,弟弟笑着告诉母亲,回到部队所在地去了,母亲会然一笑,若有所思。走着、走着,终于,雄伟的天安门城楼映入了眼帘,母亲步伐加快,我感觉母亲的心跳也加快。

    母亲很激动,在天安门城楼前,立足观看足足有十五分钟。母亲说,她小时候就想到北京看天安门,北京是毛主席居住的地方、毛主席是穷苦人民的大救星……

    我们在天安门前给母亲留影,她非常高兴,进入天安门时,她还轻轻抚摸着宽厚的城门。母亲登上天安门城楼,扶着栏杆,眺望天安门广场,弟弟告诉母亲,毛主席当年就是在这里与许多外国元首参加国庆阅兵典礼,母亲流露出十分自豪和幸福的情怀,她看着天安门广场川流不息的游客和威严的卫士,仿佛也在检阅。

    (二)

    10月15日,我们早早起床,到了天安门广场,瞻仰了人民英雄纪念碑,领略国庆后首都的美景,欣赏着世界各民族人民的仪表,沉浸在欢乐的海洋里。不经意间,一个游客吃完饼干后,把饼干盒及纸巾随手扔在地上,母亲快步走过去,赶紧捡起来,捏在手里。侄儿走过去说:“奶奶别捡,很脏”。母亲说:“你看看这里有许多红眉毛、绿眼睛的外国人,我们不能丢脸,要让天安门广场干干净净的”。随后,母亲悄悄将垃圾扔进了垃圾箱里。母亲朴实的语言和行动,教育了我和孩子。

    母亲最大的心愿是看看毛主席,在天安门广场毛主席纪念堂前,瞻仰伟大领袖毛主席遗容的人一早就有序排成长长的队伍,我们与母亲也在其中。母亲与我们带着虔诚崇敬之情,缓缓走向纪念堂。母亲问能否给毛主席烧点冥钱。五弟说,这里不允许,但可以给主席献一束鲜花。我们买来洁白的菊花,很清香。母亲双手握住菊花,嘴里默默地念叨着什么。走进毛主席纪念堂,我们与母亲在主席遗像前三鞠躬,献上清香、洁白的菊花,我们屏住呼吸,带着敬仰之心、带着崇敬之情瞻仰毛主席遗容。

    走出纪念堂,母亲说,今天我们生活很幸福、很快乐,不能忘记毛主席他老人家和共产党的恩情啊!

    到了北京,必须要看八达岭长城。不仅因为其雄伟壮观的景色,还因为其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我们从北京崇文门出发,乘车到达八达岭。一路上,母亲像一个天真的小学生询问我长城有多长,是哪年修建的,孟姜女家住哪里,她哭倒的长城在哪里?

    母亲说,她很小的时候就听到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孟姜女的壮举、孟姜女悲凉的人生,在母亲心里总是一个牵挂、总是一份沉甸甸的情怀,难以释然。

    到了长城脚下,母亲不让我们搀扶,她自信地一步一步登上了长城,她站在烽火台上,极目四眺,寻找着什么,忽然,她走近我身旁,悄悄问我:“孟姜女哭倒的长城是哪一段”? 我望着延绵起伏壮丽的长城,忽然发现一座山梁中间有一段长城堪塌了,我便笑着指着断垣的城墙对母亲说:“就是那一段”! 母亲沿着我手指的方向眺望,心很激动,她喃喃地说:“孟姜女真了不起啊,万喜良就在那里……”她让我朝那个方向给她拍一张照。我知道,我这善意的谎言,弥补了母亲心里的遗憾。

    游了天安门广场,登了八达岭长城,还有一个地方是母亲想去看的,印江人书写“颐和园”在哪?

    我们带着母亲走进北京颐和园,母亲急切地问我,印江书法家严寅亮所题写“颐和园”的匾额在哪儿,我指着那悬挂的匾额,母亲好像有些失望,她说慈禧太后太小气了,给严寅亮书写的匾制作那么小。

    母亲要我们一起在“颐和园”匾额下合影留念。留影后,我们穿过仁寿门,进入昆明湖。我们告诉母亲,这里是清朝皇家园林,以前一般人是不能进去游玩的。母亲笑着说,今天我们也来了,成了皇亲国戚了。我们租了一艘脚蹬游艇,母亲坐在船上,欣赏着我和弟弟十分默契有节奏地蹬游艇,游艇在碧波中缓缓前行,五弟媳拉着母亲、母亲拉着孙子在游艇上领略“皇家”的风情。

    母亲笑得很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