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分
咬文嚼字
“情义、情谊、情意”
如何区分
今天看书,看到这样一个故事:
荀巨伯从远方来探望生病的朋友,恰逢匈奴围攻这座城池。朋友对巨伯说:“我现在快死了,你可以赶快离开了。”
荀巨伯回答道:“我远道而来看你,你让我离开,让我背信弃义而求活命,这怎能是我荀巨伯所做的事吗?”
贼兵已经闯进,对荀巨伯说:“大军已到,全城之人皆逃避一空,你是什么样的男人,竟敢独自留下来?”
巨伯说:“朋友生了重病,我不忍心丢下他,宁愿用我的身躯替代朋友的性命。”
匈奴人相互商量说:“我们这些没有道义的人,却闯入了有道义的国家!”
那么荀巨伯对朋友的行为是“情义”还是“情谊”抑或“情意”呢?
经查,“谊”“意”“义”三字虽读音相近,但含义和用法有明显区别:
一、核心含义对比
1.谊(yì)
本义:指人际互相交往中产生的友好情分,强调平等、真诚的互动关系。
引申:多用于“友谊”“乡谊”“联谊”等词,体现朋友、同学间的深厚交情。
特点:侧重情感联结,如“君子之交淡如水”即强调“谊”的纯粹性。
情谊:人与人相互关切、爱护的感情,如深厚的情谊。
2.义(yì)
本义:源自“義”,从“羊”(善)从“我”,表示合乎道德的行为准则,如“正义”“道义”。
引申:涵盖社会责任(如“义务”)、牺牲精神(如“舍生取义”)及伦理规范(如“忠义”)。
特点:强调道德约束,如孟子所言“义之所在,不倾于权”。
情义:亲属、同志、朋友相互间应有的感情,如姐姐待他很有情义。
3.意(yì)
本义:指内心的想法、意愿,如“心意”。
引申:可指意图(如“本意”)、意味或主观感受(如“惬意”)。
特点:侧重主观心理活动。
情意:对人的感情,如情意绵绵。
二、使用场景差异
在情感联结上,“谊”侧重朋友、同学间的情分,“义”侧重社会责任、道德准则,“意”侧重个人意愿、主观感受。
在典型词汇搭配上,“谊”的常见搭配有 深情厚谊等,“义”的常见搭配有正义、大义灭亲,“意”的常见搭配有情意等。
在文化内涵上,“谊”侧重平等互信的交往原则,“义”侧重牺牲奉献的道义精神,“意”侧重内心世界的表达。
三、易混淆点辨析
1.“情谊”vs“情义”
情谊:侧重朋友间的亲密情感(如“战友情谊”)。
情义:强调道义责任(如“亲友间应有的情义”)。
2.“义”与“谊”的关联
古代“谊”通“义”,后分化:“谊”重人际情感,“义”重道德准则。
如荀巨伯大敌当前舍生冒死为友守护是“情义”(道义),而朋友间的信任是“谊”(情感)。
总结:
“谊”是人际交往的纽带,体现平等友好;
“义”是道德行为的标尺,强调责任担当;
“意”是内心活动的映射,表达主观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