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18日 星期五

贵阳市白云区民族中学

专家分享“天眼”建设故事

2025年04月18日 星期五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字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

    本报讯(记者 岳端) 4月16日,一场以“中国天眼”为主题的讲座在贵阳市白云区民族中学开展。贵阳信息科技学院邀请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及博士生导师张承民走进校园,和同学们分享大国重器建设背后的故事。

    地处贵州深山的“中国天眼”FAST工程是世界最大、最灵敏的探测装置,将宇宙视野推向新的深度。而张承民曾担任“天眼之父”南仁东先生的科学助理,同时也是FAST工程的学术秘书,深度参与了这项举世瞩目的科研项目。结合自身经历,他从什么是中国科学家精神,“中国天眼”能做什么、南仁东的奋斗事迹、“中国天眼”成功的意义等方面进行了分享。

    “FAST有多大? 它相当于一个天安门广场,两个鸟巢。”张承民运用大量数据和比拟,将高深的科学概念转换成同学们听得懂的语言,讲解“中国天眼”的结构和科学目标等。

    “以‘中国天眼’为代表的科学技术改变了贵州的面貌,交通、通讯、科技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张承民表示,无数建设者的共同努力造就了这一切。

    最后,张承民勉励大家:“未来国家科技建设,将会有你们这一代青年的身影。”

    整场报告旁征博引,生动有趣,激发了学生对浩瀚宇宙、前沿科学的向往,大家纷纷举手提问,对“中国天眼”建设、运行的种种细节充满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