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14日 星期一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 2025年04月14日 星期一 头版 -> 第A05版:读书会 -> 这本书像座小桥 连接着曾祖父、妈妈和我

这本书像座小桥 连接着曾祖父、妈妈和我

2025年04月14日 星期一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字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

    贵阳市第二实验小学 六(1)中队 张芷绫

    这本《爱的教育》是去年我生日时妈妈送给我的礼物。她说,这是她上小学时,她的爷爷送给她的第一本课外书。当时我摸着泛黄的封皮,心里有点失望——没有彩色插图,也没有奇幻故事,只是一个意大利小学生的日记。可妈妈轻轻搂着我说:“总有一天,你会读懂它的重量。”那时的我还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只觉得这本书像一把旧钥匙,打开了妈妈和她爷爷之间尘封的回忆。

    直到我读到了“卡隆保护耐利”的故事,忽然想起去年班里发生的一件事。

    我们班上有一个和我们不太一样的“特殊”同学。那天中午,我看见他躲在楼梯间抹眼泪。那一刻,我眼前突然浮现出书里卡隆挡在耐利身前的画面,耳边仿佛响起妈妈的话:“这本书里藏着守护别人的勇气。”我深吸一口气,走过去把纸巾塞给他,结结巴巴地说:“要……要不要一起跳绳?”下午的美术课上,当有人又发出嗤笑时,我第一次站起来大喊:“这样一点也不酷!”回家的路上,我的心跳得像刚跑完800米,但书包里那本《爱的教育》却让我觉得特别踏实。晚上妈妈听我说完,眼睛亮晶晶的,她说:“你知道吗? 我小时候被欺负时,也学卡隆的样子挡在朋友面前——这是我爷爷教我的。”

    读到“普罗克替爸爸抄文件”时,我正经历着生命中最寒冷的冬天。外婆突发重病进了ICU,妈妈要整日守在ICU病房外。那近一个月,家里只剩下我和弟弟。弟弟却在那段时间因为和妈妈分离时间过长而产生了焦虑情绪,他在有一天晚上疯狂拨打妈妈的电话,一定要妈妈回家,妈妈在电话那头心疼又无奈地说:“你需要你的妈妈陪伴,我的妈妈也需要我的陪伴……”我蹲下来看着他挂满泪珠的脸,突然想起 《爱的教育》里,普罗克在油灯下抄写文件的画面——他手背沾着墨水,却坚持在黑暗里点亮一丝光。我擦掉弟弟的眼泪,翻开书指给他看:“这个哥哥比我们还难,但他保护了爸爸哦。现在换我们来保护这个家,好不好?”

    那之后,我每天给弟弟讲一页书里的故事。卡隆保护耐利的夜晚,我们把小夜灯调成星星的形状;柯莱谛搬木柴的日子,我们合力把外婆种的花搬到阳台晒太阳。当弟弟因为梦见外婆哭醒时,因为想妈妈又要低落时,我就趴在他耳边说:“你看普罗克多勇敢,我们也要当他的队友呀。”

    一个月后,妈妈带着满身消毒水味回家时,发现弟弟竟然学会了做“包烧虾”——虽然味道咸得要猛灌两瓶水,但餐桌上摆着 《爱的教育》,翻在“家庭”那一章。妈妈抱着我们泣不成声,她的眼泪滴在书页上,和30年前她爷爷用钢笔划下的波浪线,悄悄融在了一起。

    现在每次翻开这本书,都能看见妈妈小时候用铅笔画的星星——在柯莱谛帮爸爸扛木柴的段落旁,在德罗西给同学补课的句子下,那些歪歪扭扭的标记像一串密码。原来30年前,妈妈的爷爷用这本书教会她什么是责任;30年后,她又把这份心意悄悄藏进书页传给了我。上周我做了一个梦,梦到曾祖父来我家,看见我在读 《爱的教育》,颤抖的手抚过封面说:“这本书陪了我们家四代人啊。”阳光下,他浑浊的眼睛和妈妈送我书时的眼神重叠在一起,我终于懂得了:爱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它像接力棒,从曾祖父传给妈妈,又从妈妈传给我,而那些书里的故事,就是奔跑时耳畔最温柔的风。

    现在的班级里,我和朋友组成了“卡隆小队”。我们会把没人选的卫生值日偷偷做完,会在体育课扶起摔倒的同学,还会把《爱的教育》 里的故事画成黑板报。当有人问我为什么这么做时,我就指指教室图书角那本旧书——它的书脊已经开裂,却像一座小小的桥,连接着曾祖父、妈妈和现在的我们。

    妈妈说,等将来我有了孩子,也要把这本书送给他。到那时,我会在扉页上画一颗新的星星,告诉他:你看,爱从来不会消失,它只是换了一种方式,永远生长在愿意传递它的人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