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14日 星期一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 2025年04月14日 星期一 头版 -> 第A03版:校园 -> 谭心媛:用心用情,静待一树开花

谭心媛:用心用情,静待一树开花

2025年04月14日 星期一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字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

谭心媛(右)与同事交流教学心得。

    本报记者 刘小钰 特约通讯员 杨齐心

    当贵阳市修文县第三小学门前的樱花绽放在春日的阳光中,散发勃勃生机的时候,青年教师谭心媛像往常一样踏进校门。这个总是带着温暖笑容的年轻人,又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往事历历在目,谭心媛回忆起2017年的秋天,初登讲台的她面对教室里50多双清澈的眼睛,在心里默默许下一个承诺:一定要用心对待每一个孩子。为了这个承诺,她像一块海绵一样不断吸收养分。

    参加“国培计划”的“青椒计划”研修时,深夜的台灯下,她反复观摩名师网课,把精彩的教学片段标注得密密麻麻。打卡时间常常显示凌晨1时,这一坚持就是一年。在学习的过程中,她记下详细的课堂实录,名师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都深深印在她的心里。被评为贵州省优秀学员后,她说:“扎实的学识是我们服务学生的基础。”

    在教育教学的路上,谭心媛始终相信“事上磨砺”,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在网课学习中,教二年级的她学到了晨读诗词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方法。她找来古诗词和儿童诗让学生朗读,优美的诗歌打动着颗颗童心。“到了晚上,草儿睡着了,我梦见了满天的云朵。”“我愿站成一朵花,真正地理解蜜蜂的叫声”。孩子们用心模仿的诗句,让她的心也变成一朵花、一朵云,为学生美丽的天空绽放。在词语教学上,她总有独到的见解。她认为一定要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她说生活是语文的环境 (语境),是学语文的资源,是用语文的阵地。在课文 《狐假虎威》 中教“管理”这个词,她从孩子们熟悉的“图书管理员”入手,启发学生对“管理”的理解,当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说着“妈妈是超市管理员,管理药品”“爸爸是交警,管理交通”时,她知道,这个抽象的词语已经在孩子们心中变得生动具体。

    为了提升教学技能,她主动报名参加各类教学竞赛,以赛提能。在专业竞技中结出累累硕果:2019年,《“双师课堂”给小学语文教学注入活力》斩获贵阳市小学教师优秀论文评选一等奖;2020年迎来双丰收——《坐井观天》在全省“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荣获二等奖,《曹冲称象》 摘得贵阳市教师教学技能大赛 (小学组) 一等奖桂冠;2021年再创佳绩,不仅获得修文县小学教师职业技能比赛现场说课二等奖,其设计的 《优质陪伴静待花开》更在贵阳市教育局“开学家长第一课”评选中荣获优秀微课设计二等奖。截至2024年,她已累计获得省市县各级教学奖项12项,这些奖项见证着她从青涩到成熟的蜕变。

    谭心媛认为,教育是心与心的互动。批改作业时,她总是不吝啬鼓励的话语。学生小轩的作文本上留着她的红色批注:“你用文字给桃花朋友拍了张会动的照片,先写远望桃花像云霞,再凑近发现桃花开放的不同姿态,让桃花一下子从课本里走了出来!”家长会上,她对家长真诚地说:“孩子的进步需要我们共同守护和配合。”她有一个小秘密——五年来,每个周日晚上,她都会打开微信,及时批改学生肖峻熙妈妈发来的作文。看到孩子从写简单的句子到创作童话,写出生动的作文,心中总是甜甜的,美美的。

    在同事眼中,谭心媛不仅是教学能手,更是温暖的引路人。新教师龚毅至今记得,刚入职,对教育教学不熟悉,她主动帮扶,亲自示范,从学情分析、教材重难点把握、过程安排、作业布置、情境预设等悉心指导。“谭老师,帮我打磨一下课好吗?”同事们这样的请求她从不推辞。2023年刚接任教研组长时,她也有过忐忑,但很快就把办公室变成了“教研沙龙”——老教师分享经验,年轻人贡献创意。2024年期末,当全年级语文成绩跃居全县第一时,她欣慰地笑了——因为这是团队共同的勋章。

    最让人动容的,是她对特殊学生的那份用心。当朱伟(化名)怯生生地说:“老师,我……我没有优点……”时,她轻轻抚摸孩子的头发:“谁说的? 你每次做卫生都那么认真,这就是难得的责任心啊!”孩子抬头时眼里滚动着光芒,“每个孩子都是星星”她总将这句话记在心里。

    7年光阴,2000多个日日夜夜,谭心媛用爱心和专业诠释着教育的真谛。每当看到挂在办公室里学生赠给她的“言传身教”书法作品时,她知道,那些用心播种的日子,终将在时光里绽放出最美的花朵。

    教育是一场温暖的守望,而她,在“知行合一”的修文大地上,正践行着新时代的教育之道,用自己的方式,静待一树树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