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9日 星期三

贵阳人文科技学院大数据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许道云:

增设“人工智能+”交叉课程

2025年04月09日 星期三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字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

许道云(右一)向领导介绍贵阳人文科技学院大数据与信息工程学院建设情况。

    本报记者 熊江睿

    贵州因大数据优势而闻名,不仅具备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还拥有丰富的自然和文化旅游资源。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崛起,贵州文旅在实现高质量发展方面正迎来新机遇。尤其是今年,DeepSeek大模型应用被引入到“AI游贵州”小程序中,为贵州旅游业带来了新的活力。

    近日,就DeepSeek等大模型应用为贵州文旅产业及人才培养方面带来哪些机遇,记者采访了贵阳人文科技学院大数据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许道云。

    记者:今年春节前后,中国AI公司深度求索(DeepSeek)的大模型DeepSeek-R1火爆全网,很多人被它展现出来的强大能力震撼,您有没有关注和使用?

    许道云:深度求索(DeepSeek)公司推出的大模型DeepSeek-R1在大语言模型训练成本、效率和功能上取得了突破,关键是低成本和开源,这给普及使用、创新应用带来很多方便。该模型的完全开源降低了AI应用门槛,使得相关的研究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重视该模型。

    对使用者而言,AI技术逐渐平民化,不同技术层次层面、不同行业的使用者在此基础上可以二次训练出许许多多的AI助手,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DeepSeek-R1将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也会给很多人的日常工作和学习带来方便,也会给一些创业者带来价值。

    记者:今年省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省旅游数智互联平台、“AI游贵州”等项目建设,您觉得如何通过DeepSeek大模型新质生产力推动贵州旅游出圈出彩?

    许道云:DeepSeek的应用很广,就旅游业而言,大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接入DeepSeek大模型后,可通过分析游客的需求、偏好和历史行为数据,智能推荐适合的景点、酒店、交通方式等,生成行程表,为游客提供个性化的行程规划服务,实现更精准、更贴心的服务,提升服务质量。

    (2)可构建智能客服系统,实时解答游客的咨询和问题,实现与游客的流畅对话,提供准确的旅游信息、天气预报、交通指南等。且能支持多语言服务,为国际游客提供便捷的信息获取渠道,提升贵州旅游的国际影响力。

    (3)可根据游客的兴趣偏好和市场需求,推出具有贵州特色的旅游项目,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精准、实时地与地方特色产品、美食、民族文化等推荐联动。

    记者: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面对AI(人工智能)产业风口,您觉得贵州高校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方面可从哪些方面入手?

    许道云:我们学院是贵阳人文科技学院下属二级学院之一。学院开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专业,在校本科生(含专升本)共4000余人。在去年贵州省本科新专业合格评估中,我们学院“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在全省新办该专业的同批评估中,排名第10。

    目前,我们学院及整个贵阳人文科技学院已着手开展DeepSeek本地化部署工作,借助其大模型能力,推动教学、科研等数字化转型,为师生打造智能便捷的学习与研究环境。

    针对贵州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我觉得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转变教育理念,改革培养模式。以“学生高质量就业”为目标,人才培养对接服务社会,围绕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使用,大胆改革课程体系和培养环节,并结合贵州地区产业发展需求,调整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确保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紧密对接。

    (2)企业用人招才即用。企业的“二次培训”已经逐渐向学校转移,人才培养已经向多态化发展。社会资源、企业资源在慢慢渗透到学校,学校已经不再是单一培养人的地方,学校应构建协同育人机制,加强与政府部门、企业、行业等的合作,探索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新模式,共同推动人工智能人才的培养。

    (3)构建跨学科培养机制,增设“人工智能+”交叉课程。鼓励学生跨学科学习,拓宽知识视野,专业的边界越来越模糊,跨学科交叉、文理交叉将会使人工智能技术在人才培养中取得成效。

    记者:贵州在大数据领域异军突起,贵阳有着“中国数谷”的美誉,您认为在中国AI公司崛起时,贵州可以从哪些方面抓住AI产业?

    许道云:AI技术将会给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算力支持带来发展机遇。

    (1)依托算力优势,构建AI创新体系。继续加强算力中心的建设,提升规模和使用效率,联合本地高校为AI模型的训练和推理提供强大的算力支持,打造开源AI平台,为本地高校的教师、学生、技术开发者提供算法、模型、数据等资源,推动算力资源的高效利用,吸引更多的AI企业和项目落户贵州。

    (2)推动AI与产业深度融合,培育新兴产业。推动AI技术在传统产业的深度应用,提升产业智能化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通过AI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3)推动AI场景应用创新,拓展AI应用领域。支持AI技术在教育、医疗、交通、金融等领域的应用创新,推动形成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AI应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