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31日 星期一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 2025年03月31日 星期一 头版 -> 第A04版:关注 -> 贵州“村T”“村秀”魅力值拉满

从田间小道到世界秀场——

贵州“村T”“村秀”魅力值拉满

2025年03月31日 星期一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字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

手拿苗绣出场的女孩。

顾彪爷孙俩惊艳全场。

古阿新在指导走秀。

展示苗族盛装。

时装设计师阿迪阿思 (中) 与模特合影。

6位身着彝族服装的阿妈登台。

男孩吹着芦笙,女孩手提竹篮。

大山的孩子在舞台上绽放自信的光芒。

    3月20日至28日,2025中国国际时装周(春季)在北京举办,在这场传统与未来交织的时尚盛宴上,贵州黔东南“村T”、盘州“乌蒙村秀”惊艳绽放,以传统文化魅力碰撞全球视野。

    3月22日,45名5岁至12岁的“村T”少年,跨越1600公里来到北京,迈着自信的步伐将大山里的时尚带到了国际舞台。

    伴随着清澈悠扬的民谣,云雾缭绕的梯田、错落有致的吊脚楼、原汁原味的苗寨生活仿佛就在眼前。

    3月27日,来自六盘水小树林村的6位彝族阿妈、3名彝族小朋友以及彝族歌手、舞蹈演员共计41人,在国际时装周上展示了彝族的婚嫁流程、服饰以及45套原创服装。

    浓浓的民族风情与时尚潮流碰撞,呈现了一场令人耳目一新的视觉盛宴,也让无数观众感受到了原生态高级感的震撼:“这才是顶流中国美!”

    大山的孩子走上国际T台

    身着苗族服饰、卷着裤腿、脚踩草鞋、肩扛老木犁,站在木犁上的5岁小外孙女淡定地看着四周,木犁一头挂着的斗笠随着步伐悠悠晃着……3月22日,在时装周舞台上,哼着苗歌自信出场的顾彪爷孙俩惊艳全场。

    “好有画面感啊! 一下子仿佛看到了夕阳下的田野、村庄、劳作的村民,屋顶上唤归的袅袅炊烟……”

    “肩上的是传承,也是希望!”

    爷爷用木犁扛着外孙女走秀的画面在无数网友心中定格,引发强烈共鸣,激荡起澎湃情感。

    在黔东南州凯里市凯棠镇种了一辈子地的顾彪在古稀之年当了一回“网红”,身边人调侃他“从贵州犁田犁到了北京”。

    回忆起上台走秀的情景,顾彪直言:“一点都不紧张,就像走在家乡田间的小路上,更多的是自豪。”

    同样的舞台,5天后的3月27日,来自六盘水市盘州市坪地乡小树林村的彝族阿妈们也在彝族服饰走秀中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自豪感。

    “没想到还能到北京走秀,原来我们的传统服装还能这么漂亮,这么时尚。”彝族阿妈们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在国际舞台出圈出彩的顾彪爷孙和彝族阿妈们背后,是黔东南“村T”、盘州“乌蒙村秀”等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走向世界的生动呈现。

    2024年3月,六盘水市盘州市彝族时装设计师阿迪阿思和彝族歌手阿莎阿格萌生了打造“乌蒙村秀”的想法。

    “我们都对民族文化十分喜爱,想把彝族民族传统文化通过服装秀、歌舞表演的方式带出大山,让更多人看到。”阿迪阿思说。

    无独有偶,同年7月,创立了国潮品牌“古阿新”,有着丰富的国外走秀以及举办时装秀经验的苗族设计师、凯里市湾水镇江口村人杨春林返乡发起了“村T”,村民当主角,将民族服饰、非遗技艺、特色文化等搬上舞台,让非遗基因与乡土生活深度融合。

    以热爱驱动创新,年轻的他们让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交融碰撞,焕发出时代光彩。

    阿迪阿思将彝族传统服饰巧妙融入现代时尚元素,并运用3D打印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确保每一件作品都能让穿着者感受到最佳体验。2025年元旦,“乌蒙村秀”第一场服装展演在小树林村举行,现场被前来看稀奇的群众围了个水泄不通。

    “让民族文化走出去,并非简单的复制粘贴传统符号,而在于用新的角度、新的思维碰撞传统,讲述当代中国故事。”阿迪阿思表示。

    杨春林运用“老绣新生”的理念,将苗族刺绣、侗族刺绣等非遗技艺,以及苗族飞歌、芦笙舞等特色文化元素与现代时尚巧妙融合,并打破传统非遗传播的刻板印象,让文化传承从博物馆标本变为流动的生命体。截至目前,“村T”已举办了400多个主题秀场,参与的百姓人数多达3万余名,吸引了近20个国家的青年前来走秀。

    藏在衣服里的秘密

    这场惊艳的黔东南“村T”时装秀出自杨春林之手,一位登上过各类国际时装周、多次获奖的新锐设计师,而大众所熟知的是他的苗族名字——古阿新,寓意“勇敢”与“希望”。

    阿新介绍:“在贵州少数民族聚居区,很多小朋友的服装是妈妈花费数年绣成的,一针一线里都是爱。”

    为了保护传承这些民族服饰,今年2月,他和团队发起了海选,挑选最能代表民族文化、纯手工制作的服装,参加中国国际时装周。本着“谁的服装最好看就挑谁去”的原则,阿新从2000多名候选人中,最终选出45个孩子。这些被选中的孩子最小的只有5岁,最大的不过12岁。登台前,他们没有走出过大山,更没有经过专业培训,这次,他们自带民族服装,跨越1800多公里来到北京。T台上,孩子们的步伐稚嫩,举手投足间尽显质朴与自豪。他们的盛装绣着独特的图案,色彩斑斓,融合了苗绣、侗族绣、壮族背带绣、蜡染等非遗元素,精致的银饰在灯光下闪烁,满是民族韵味。

    孩子们的手里或是捧着台江姊妹饭,或是提着丹寨鸟笼,篮子里装着苗家血豆腐,背篓里盛着贵州苗药,还有的挑着扁担,一头挂着鲜鱼,一头挂着折耳根……他们自信地向观众招手,展示着家乡的风物。

    设计师:“我只是一个搬运工”

    T台上展示的民族风情,也是阿新再熟悉不过的日常。阿新出生在一个古老的苗寨。记忆中,妈妈和外婆经常在煤油灯下一起绣花,阿新就在旁边静静地看,每次赶集卖掉绣花后,外婆都会奖励他一根棒棒糖。阿新很怀念那样的时光。“每当妈妈和外婆深夜赶着绣花时,我就知道第二天要赶集了,很期待。”长大后,阿新成了寨子里第一个考到省外的大学生,他穿着母亲绣制的新衣服到西安求学。靠着妈妈绣花的微薄收入,阿新读完了大学。

    对于苗族刺绣,阿新有着深厚又独特的感情,也深知那是不可替代的美,“我们的绣花那么漂亮,为什么不把它推广出去呢?”

    大学期间,阿新就开始售卖苗族服饰来减轻家里负担。毕业后,他开了一家店铺,创立了自己的品牌,独立设计图案、加工制作苗族服饰。慢慢地,店铺积累了不少人气,很多顾客慕名前来,分店也开到了全国20多个城市。不久后,阿新开始收到国际时装周的邀请。以讲述苗族故事为主线,配合大胆的刺绣设计,阿新前卫又极具辨识度的风格得到了业界的认可,他也因此收获了诸多奖项。

    带着这些民族服饰,阿新还走到了比利时、德国、法国、匈牙利等国家,登上了世界舞台。他发现,民族的才是最美的,这种美不需要翻译。

    而这种原生态的美,也是阿新无法设计出来的。“这是千年技艺的沉淀和老百姓智慧的凝集,我只是一个搬运工,把他们展示到更高的舞台上。”

    这是传承,更是托举

    贵州“村T”火出圈,山里的孩子们走上国际T台,贵州的民族之美被全世界看见……阿新说,这是关于传承的故事,又何尝不是有关托举的故事。中国国际时装周上,爷爷唱着民谣,用老木犁扛着孙女走上T台的一幕,让无数观众动容。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包括这名孙女在内的6个孩子,因为家境困难拿不出路费,一度打算放弃这场时装秀。为了让孩子们看看大山外面的世界,村民们自发筹集机票,把孩子们一个不落地送上T台。阿新说:“在贵州,长辈用背篓、扁担背负孩童是再平常不过的生活场景。如果说扛起的农具是生活的重担,那么肩上的孩子就是传承下去的希望。”阿新设计的时装秀,第一幕都是一位苗族的外婆绣着花、跟小朋友聊天的画面。这是阿新对家乡绣娘们的致敬——她们把爱和祝福,缝进密密匝匝的针脚里,绣出古老而美丽的图案,代代沿袭。

    当45个孩子表演结束,阿新安排孩子的妈妈们悄悄站上T台。灯光亮起,孩子们回头惊喜地发现妈妈站在身后,纷纷欢呼着,跑进妈妈的怀抱。这一幕,让现场观众感动落泪。“正是妈妈们的辛勤付出,才让孩子们在舞台上绽放出自信快乐的光芒。”

    “T台上的妈妈们也寓意着我们的祖国。背靠强大的祖国,带着文化根脉给予的满满自信,贵州‘村T’才会越办越好,民族文化也一定会走向更广阔的世界舞台。”阿新说。

    来源:天眼新闻、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