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25日 星期二

书法的色彩与浪漫

2025年03月25日 星期二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字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

    ■张安国

    饰文字为观美,华夏所独。

    笔墨当随时代,书法艺术不是孤立的,它既要有视觉层面上的审美创新,又要有精神层面和文化层面的创新,蕴藏着造型设计、节奏韵律、空间分割、表现材质的改变,以此更好地激发艺术的生命活力。

    贵州思南人张安邦先生,以丰富的人生体验和不同凡响的独特视角,将中国书法与贵州民族蜡染相融相生,产生了一种来自东方的浪漫:中国蜡染书法,并获得了发明专利,成为中国蜡染书法的创始人。

    在五千年文明发展中,智慧的中国人,仅仅以简单的工具结合丰富的手部运动,就能在平面上留下动静、虚实、浓淡等千变万化的线条之美,让基于汉字的书法这一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艺术历经数千年而屹立不倒。

    蜡染书法的创始人张安邦先生,摒弃了浮华、媚俗与舒适,以不可思议的诚实和如如不动,念念无声,了了分明的态度,修炼了属于自己的独特笔墨,使书法这门艺术与中华民族蜡染融合、相生、传承、发展。他以自己独具深度的笔墨,追寻着书法艺术本真的内涵和魅力,追寻着蜡染深沉悠远的沉静之美。张安邦先生的字以静写动、刚柔并济、收放自如,笔墨间写意了细腻的情思与自觉的悲悯,力量中透出灵异与赤诚,给人以浪漫与抒情的自由想象。书法之精深在于,这是一门仰仗修为的艺术。伴随着书写活动的,是符号系统的构建,同时也是心性系统的构建。“夫书者,心之迹也。”盛熙明在《法书考》中揭示了在书法作品面前,人的内在无所遁形。因此,选择书法这条路,就意味着对自己绝对的诚实。张安邦先生就是这样一位严格自律的人,他的书写并不在表演一种可能,而是艺术与精神的合一,让存在本身成为可能。与某些单靠一时情绪,激昂挥洒的书家不同,张安邦先生并不刻意制造风格或与虚假空洞的“美学”,而是追求一种自性的真实流露,一种接近于道的书相。在人们通常的认知里,大道至简,而书法艺术则为丰富变化笔墨线条和空间布白,二者似有某种不可调和的矛盾。然而,张安邦先生经过多年的修习,体悟出其间殊途同归的气息,以书载道、道艺人合一,终致作品浑然一体,传达出一份禅境与泰然庄严之美。他甚至可能早已将书法当作一个有灵魂的对象来看待,在抑扬顿挫与气息流转间,体认那本质的呼唤。一艺之成,天分与人力缺一不可。有人天资聪颖而年少成名,有人生性愚钝而终大器晚成。张安邦先生二者兼有,他少年得志,有幸在校园里受教于著名书法家、诗人、教育家张星槎老师,且用多年夜以继日地临帖与创作积累,获得了对书法本身的直觉而明朗的解悟。在他的作品中,蕴含着天地大美,也蕴含着自己的本真。张安邦先生首创的蜡染书法,仿佛有一种教人警醒的魔力。他用性灵的书写为自己设立了一道较高的门槛,考验着观者的心智,为众人展开了一片更广大、更精深的世界,引导人们时时处处回归本心,更为处在当代嘈杂环境里的书法艺术,觅见了一条可行的路径。他的作品有着独特的自我语言,同时亦携带着千百年来无数古人遥远的回声。他用笔墨与蜡染编织多彩的幻梦,在不经意间便攫取你的目光、撼动你的心灵,那种来自大自然的纯净之美,既展示了东方的浪漫,又传递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考。在他每一个笔触的深重吐纳里,一纸清白,万种心痕。张安邦先生用变幻的墨色书写着灵魂的洁净,他的笔墨深度源于内而形于外:功力深而古雅,底蕴厚以隽永,性情真而感人。他每每在落下率性自如的最后一笔时,我们往往可以想象那流淌的气韵,已经汇聚成了穿越时空的审美和人文力量。他力图以自己的发明创造,冲击世人的视觉,交流中国文化的精神气象。

    古往今来,无数书法家将内心的情感寄托于一笔一画。“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描绘了兰亭的景致和王羲之等人集会的乐趣,抒发了作者“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感叹,体现了他对朋友之间情谊的珍视和对生命的哲思;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意随笔走、笔随意转,随心所欲的章法、无所顾忌的涂抹形态,恰是作者失去至亲时的痛苦与无奈;苏轼的《寒食帖》以豪放不羁之笔写凄怆悲凉之境,落笔如风雨,酣畅淋漓,诗情、画意、书境融为一体,重现了苏轼如在茧中的迷茫和挣扎,也展现出他在困境中依然保持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态度。这些比比皆是的故事,都以书法文化涵养家国情怀昂扬奋发的精神气质,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目的。

    张安邦先生用虔诚讲好蜡染书法这一来自东方的浪漫故事。他一生躬行,或颠倒黑白(即他发明的第一代蜡染书法是黑底白字,与传统书法的白底黑字完全不同)、或层林尽染(第二代蜡染书法)、或心画合一(第三代蜡染书法有了画的底衬)、或七彩之光(第四代蜡染书法)、或多彩未来(第五代蜡染书法),对蜡染书法不断迭代更新,从第一代推进到第五代,创造了上千幅蜡染书法精品。保存了古老而浪漫的东方传说和文化习俗,承载着东方民族的传统技艺与历史记忆,成为研究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资料之一,具有独特的人文价值。传承和发扬蜡染书法,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中华民族艺术之美,提高人们的审美素养和文化素养,促进中国蜡染和书法文化的延续,推动多元文化的融合发展。

    作者单位:思南县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