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20日 星期四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 2025年03月20日 星期四 头版 -> 第A06版:文化 -> 贵州武状元曹维城:文武兼备笑傲江湖

贵州武状元曹维城:文武兼备笑傲江湖

2025年03月20日 星期四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字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

曹维城画像。(图片来源网络)

清光绪《平越直隶州志·序》。

    林浩

    所有的成功都是蓄谋已久。2008年,贵州运动员邹市明在第29届奥运会上夺得拳击项目男子48公斤级金牌,为贵州摘得奥运首金。如果能够穿越,奥运夺金与金榜夺魁应该是可相匹配的高光时刻。清朝贵州历史上曾有“三状元一探花”,而第一位状元是一个精通格斗术的牛人——武状元曹维城。

    据2008年出版的《南明区志》记载,曹维城出生于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贵阳府人,原籍贵州平越(今福泉市),自幼习武学文。在武学造诣上,善使长剑和大戟,有诗定格他“长剑依青天高门列画戟”的惊艳瞬间。曹维城不仅武艺超群且工诗善画,属于复合型人才。19岁时曹维城通过乡试考中武举,20岁进京参加会试。据《大清会典》记载,当时的考试内容主要有马射、步射、挽弓、舞刀、掇石及笔试策论,这些科目都有严苛的选拔标准,比如掇石,类似于当下的举重,优秀者可以举起300斤以上的重物,能够在其中拔尖的都是江湖上的硬角色。曹维城在会试中不仅武力值爆表还文采飞扬不偏科,笔试策论一样轻松拿捏,这点很受康熙的赏识,御笔钦点曹维城为癸未科武进士一甲第一名。

    中国的武学总爱遵个门派讲个师承,金庸先生看得通透:偷师学艺顶多模仿些形体动作,内功心法又如何窥探?从曹维城的武功来历上看应该是有些家学渊源,他的父亲曹元肃也曾中过武举,而另一个巧合更容易让武侠粉上头,在曹氏家乡平越还出现过一位武学宗师。编修于明万历年间的《贵州通志》、清光绪年间的《平越直隶州志》、以及《黔记》《张三丰先生全集》等大量文献均有记载,武当派的开山鼻祖张三丰曾于明洪武年间寓居于平越卫高真观。其中一个比较给力的佐证是,当时的平越卫指挥使张信曾得到张三丰的指点,后来官运亨通被永乐帝朱棣封为隆平侯。张信发迹后知恩图报,奏请朝廷大规模修建武当山道观。现在福泉当地还留有大量与张三丰有关的传说。

    明代的张三丰和清代的武状元在时间上相隔较远,但武学传承往往玄妙在于各种潜移默化暗流涌动不动声色之中。比如民间素有少林功夫传天下,峨眉武术不出门之说,低调的峨眉派是有据可考的从先秦时期就开始流传。从大历史的角度,曹维城与张三丰的关联性很容易让人开启强烈脑补模式,而曹维城的儿子曹石后来同样考中武举,三代人的武学成就或许只是某个秘传宗派偶然间的霸气侧漏。明清时期,还有一种叫做“黑虎掌”的稀有拳法在贵州得到继承,贵州石阡人李明权就是这种拳法的传人,他的徒弟李世慧还曾获全国武术竞赛黑虎掌金奖。而这种稀有拳法经界定,就属于武当派的一个分支。

    在某些武侠篇章中,云贵一带的一些武功流派是更为神秘的存在。去除掉小说家的脑洞大开,依据大量地方志等史籍文献,贵州本土的武学门派实锤是江湖上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清乾隆《贵州通志》记载:“九股苗(明清两代将清水江沿岸苗族称为‘九股苗’)性尤剽悍……口衔利刃,疾走如飞……”由于不断历经社会动荡和战乱,贵州的苗族、布依族、侗族、水族等民族古来就有自己的武学体系和传承。1990年出版的《贵阳市志·体育志》记载,苗族武术属于我国武术南派,以拳为多,善短兵相接。点穴是苗族武术的王炸,有36穴致命、72穴致伤等独家法门。2008年出版的《铜仁地区志·民族志》:历代以来,苗族武功高手辈出,如明代的龙西波、吴黑苗,清代的石柳邓、石老岘等都是其中代表。从明清到民国,松桃境内大部分苗寨都有武师设堂授徒,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贵州学政严修在铜仁主持院试时,曾点赞“松桃武风名天下”。能攻善守的布依族武术同样自成一家,在贵州安龙、贞丰等地广为流传,习武之风至今仍盛。1992年,安龙县被国家体委授予全国“武术之乡”称号,2021年,安龙布依族武术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足见安龙布依族武术王者级的战力。

    种大大的种子开大大的花,2014年出版的《贵州省志·政府志》记载,清代贵州共录取文科举人3110名,武科举人1704名,文科进士611名,武科进士103名。仿佛复刻曹维城文武兼备的人设,万马如龙出贵州的黔中才俊同样文能提笔安天下,武可跨马定乾坤。对于出道即巅峰 的曹维城,高中武状元后被皇帝留在身边当御前带刀侍卫,不久升任云南副将,这个官职类似于云南的军区副司令,级别是从二品。曹维城30来岁就傲娇地辞去官职,居住在贵阳城南常平仓,也就是现在贵阳市曹状元街。辞官后的曹维城很喜欢跨界和吴中蕃、周渔璜等一帮贵阳文人墨客读书论画、文酒相娱。曹维城的儿子曹石也做过副将,同样能作诗,还出过一部诗稿。这样一个文武双全的武术世家真是一段传奇,最重要的武功秘籍却始终秘而不宣。

    都说高手在民间,或许畅情适意笑傲江湖才是豪侠标配。贵州历来不乏民间高手,比如贵阳东山寺主持铁肩和尚在江湖上就很有些知名度。2015年出版的《贵州省志·人物志》记载,铁肩和尚生于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四川寿县人,幼年习武。20多岁时听说贵州梵净山多世外高人,于是千里迢迢前往寻访,结果寻了个寂寞。后又屡遭磨难,在贵阳东山落发为僧苦心修炼,最终练就插手和铁砂掌绝技,据说在长期磨炼后他的两手指前半段比后半段更粗。许多人慕名从铁肩和尚习武,在东山周边一度圈粉无数。

    民国年间,贵州更是武林高手组团秀肌肉,一场武术攻擂大赛火力全开,开启另一个风云再起的时代。

    学术支持/贵州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