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提供支持
水城区创建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
![]() |
本报记者 聂兵 整理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武向平率专家组一行赴六盘水市水城区开展“创建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启动仪式,并通过实地指导、院士讲座、专题培训、研讨交流等系列活动,为水城区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科学教育不单是科学知识的简单传授,也不是仅限于教育手段和教学方法的科学化,更不是专指科学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而是关注科学技术时代的现代人所必需的科学素养的一种养成教育,旨在培养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全面提升青少年的科学素养。”武向平院士表示:“希望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在不影响日常教学的情况下,不断学习探索,将日常教学和科学教育相互衔接、拓展,培养孩子的科学思维和好奇心,教会孩子们像科学家那样去思考,搭建科学、技术、社会、人文、艺术等全方位和多视角的知识体系,培育适宜未来科技精英成长的土壤和环境。”
活动期间,专家组一行还先后到蟠龙镇塘上小学、蟠龙小学、六盘水市二十三中、市十九中、市七中、水城区二小、区五小、区六小等多所学校调研指导,实地考察科技实验室、创客空间及科普活动开展情况,针对各校科学教育特色化发展提出指导意见。专家组充分肯定水城区在人工智能、自然探索等领域的实践成果,并就课程体系优化、跨学科融合等提出建议,强调实验区建设要以“激发学生科学兴趣、培养创新能力”为核心目标。
在区教育局召开的项目座谈会上,专家组与教育部门、学校代表深入探讨实验区建设路径。专家组指出,需“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载体”,推动科学教育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型。区教育局表示,将联合科研院所开发本土化科学课程,完善教师研修体系,打造“一校一品”科学教育品牌。
期间,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中科院科技培训中心、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湖北教育·科学课》 杂志社、“多样星球”数智融媒工作室、湖州中自信息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创新中心等7家帮扶单位与水城区教育局签订《框架合作协议》,并颁发顾问聘书。
此次启动仪式及培训活动,标志着水城区科学教育迈入提质增效新阶段。下一步,水城区将依托中国科学院的支持,整合优质科教资源,聚焦课程开发、师资培训、实践活动三大领域,探索县域科学教育创新路径,构建“课堂+实践+社会”立体化育人模式,以“大中小贯通、校内外联动、区域协同”为三维支柱,以“示范引领、研究指导、师资培养、课程建设、协同社会、数智赋能”为六翼支撑,为培养新时代科技创新人才奠定坚实基础,为乡村振兴与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水城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