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06日 星期四

云南一所中学收集意见出奇招

一面“吐槽墙” 学生乐开花

2025年03月06日 星期四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字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

“吐槽墙”上的意见五花八门。(来源:光明日报)

    近日,云南省石屏县第一中学的一面墙引起了学生们的围观。平时一到课余时间,总有学生在墙上写写画画,路过的学生看到,不时哈哈笑出声来。

    写的啥内容,能让学生高兴成这样?

    原来,石屏县第一中学在校园中专门设置了一面“吐槽墙”,供学生提意见,开学没两天,“吐槽墙”就写满了。

    2月27日这天,眼看“吐槽墙”满了,校长张敏带领学校管理层来到“吐槽墙”前,召开现场办公会,着手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小卖部部分产品不仅没回归原价,还涨价了……”张敏刚念完问题,马上转身问:“这个问题陆主任能不能解决?”

    “按兴玛特 (当地超市名) 这个价格来。”分管工作的陆主任回答。

    “那睡不好的问题呢? 这个问题小武你去解决……”念完又一个问题,未等回应,张敏直接安排相关负责人去落实。

    …………

    看到校长带着全校分管领导认真看学生们的“吐槽”,学生们兴奋极了,现场不时爆发出笑声。

    “这个虽然很难听,我倒觉得也没有啥问题。”看完一条意见,张敏向现场师生承诺,这面墙要一直保留下去,定期在“吐槽墙”前召开办公会。

    “吐槽”得到校长的肯定,现场学生乐开了花。

    为何要在校园设置“吐槽墙”? 石屏县第一中学校长张敏解释,学校最重要的群体是学生,学生的利益是学校首要关注的。日常工作中,学校管理者习惯站在成年人的角度去看问题,很少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要让学生成为学校的主人,为学生办一所他们喜欢的学校。”

    张敏认为,做好学校管理,就是要做好沟通、引领和服务工作,学校的服务对象是老师和学生,听取他们的意见十分必要。

    为此,张敏想了很多办法。此前,他专门在学校设置了“校长信箱”,但运行下来,效果欠佳。“太正式了!”张敏事后反思。

    上学期,张敏又进一步改进,在自己的办公室门口设置了“张老师悄悄话信箱”,没想到收到学生的很多意见建议。

    “投递意见的人多,说明学生关心学校发展。”看到学生们踊跃参与,张敏清醒地认识到,写信的还只是少部分学生,还有很多学生有想法。“干脆弄一面墙,让每个学生都能说!”想到此,“吐槽墙”应运而生。

    “没想到能引起这么大的反响。”张敏说,“吐槽墙”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反馈信息和意见的窗口和平台。

    放开让学生“吐槽”,意见五花八门。

    “意见建议只要是中肯的,我们都可以采纳,同时也能倒逼学校管理进一步精细化。”这不,开学第一周,“吐槽墙”刚满,张敏就带着学校的管理层来解决问题了。能现场解决的,立马安排人解决;不能现场解决的,也要拿出方案和计划去落实。对于一些不合适的意见,也会向学生作出解释。

    张敏在“吐槽墙”现场开办公会的视频发出后,得到了广大网友的点赞。

    面对“吐槽墙”爆火,张敏坚定地说:“‘吐槽墙’写满后,我们会及时更新,并一直坚持下去……”

    来源:人民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论

    学校设立“吐槽墙”:教育要以学生为本

    “中午睡不好”“一下雨就堵车”“小卖部部分产品不仅没回归原价,还涨价了”……近日,云南省石屏县第一中学专门设置的“吐槽墙”,在网上得到广泛关注。在短视频平台上,相关消息收获数十万次点赞、跟评上万条。

    针对学生的意见,全校领导在“吐槽墙”前开会办公,能现场解决的,立马安排人解决;不能现场解决的,拿出方案和计划去落实;对于一些不合适的意见,也会向学生作出解释。对此,有网友评论称,这能让孩子们说出自己的心声,也能展现出学校的不足。该校校长张敏则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只要意见建议是中肯的,我们都会采纳,同时也能倒逼学校管理进一步精细化。”

    小小一面“吐槽墙”,为何能引发全网热议? 究其原因,关键就在于当事学校鼓励学生提意见,愿意与学生零距离沟通,并高效解决问题的积极态度。

    客观而言,从小学、中学到大学,一直不缺少各种形式的“校长信箱”或是其他意见反馈渠道。但是,和那些渠道相比,“吐槽墙”有一个重要的不同——所有意见的反馈与处理,都摊在阳光之下公开进行。

    这种公开性,一方面对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形成了激励,使他们能直观地看到自己提的意见公之于众,并在同学之间形成讨论与共振,另一方面也对校领导解决问题形成了督促,使其无法将学生提出的意见“悬置”起来,而必须直面问题,尽快做出回应与处理。除此之外,“吐槽墙”在命名中就明确以“吐槽”为主题,专门收集负面意见,给学生的尖锐表达留出了足够的空间,这也有助于防止相关机制在实践中走形变样,落入形式主义的怪圈。

    对学生而言,“吐槽墙”的存在无疑是一件好事。校园生活中,学生们或多或少会遇到不满意、不顺心的情况,其中相当一部分情况,都可以通过学校提高管理水平、改进管理方式得以化解。这时,如果学校能主动表现出倾听学生心声的态度,学生们自然求之不得。不过,对学校而言,设立这样的“吐槽墙”,却需要一些勇气和魄力。毕竟,现场开会处理学生所反映问题的工作机制,相当于切断了校方拖延、回避问题的“退路”,这也要求学校领导作为学生的教育者和长辈,必须具备放低姿态、直面学生“吐槽”的容人之量。

    值得一提的是,从“吐槽墙”反映的问题来看,大多数困扰学生的校园管理问题,其实都是细节处的“小事”,这些事务既不涉及治校方针等原则性的复杂问题,解决起来也并不算难。之所以要到学生“吐槽”才能解决,往往不是因为学校不想解决,而更多是因为校方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不够顺畅。从这个角度上看,学校设置类似机制,虽然要付出一定管理成本,但也由此得到了降低信息搜集成本,高效查找校园工作漏洞不足的好处。

    就此而言,云南省这所学校的尝试,体现出的是一种以学生为本,为此不惜由校方付出更多努力的姿态。如果这一制度能够长期执行下去,并取得预期中的理想成果,将产生极强的正面示范价值。

    当然,具体到其他学校,是否能够直接效仿“吐槽墙”制度,又要如何对其做出适应本校情况的改良,还需视不同学校的管理能力而定。但无论如何,所有教育工作者都不妨从中汲取经验,有所思考。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